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医药资讯 >

全球科学家通缉神秘病菌 中国侦探为欧洲杀手画像(2)

在完成基因组测序和数据分析后,华大基因研究院更新了一份基因组序列图谱,这意味着调出了杀手的档案,彻底揭开了对方的老底。这份出台于端午节的图谱,又被戏称为“粽子版基因组图谱”。
  华大基因研究院还研制出了诊断试剂盒。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将需要两三天的检测过程缩短为两三个小时,这可以“给全球范围内的病情诊断、疫情监测和污染源调查提供支持”。
  “粽子版基因组图谱”展示了杀手的全部案底:这种病菌是两类致病基因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体,即来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和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的致病基因。
  作为杀手的第一个凶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攻击血液中的红细胞,造成红细胞溶解、微血管阻塞等,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另一大凶器肠黏附性大肠杆菌则有利于病菌在肠细胞上附着,从而使其能在肠道内宿居更长时间,延长了攻击红细胞的时间,造成更大的破坏。
  “这二者的结合可能导致了这个病菌有如此强大的攻击性。”亨奇克说。鉴于此,德国哥廷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建议将杀手更名为“肠聚集黏附性大肠杆菌”。
  更可怕的是,它还具有强悍的防御能力。它含有对包括头孢菌素、青霉素和链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会导致部分抗生素治疗无效。“它既有矛又有盾,一方面可以使用毒力基因去释放毒力,另外一方面它对药物还有抗生素会有防御性,能对自己进行一些保护。”杨碧澄解释说。
  不过,对于致病基因的致病机理,比如它是怎么样把毒素释放出来,以及怎么样去控制它,还需要更多的实验和研究。
  这或许要从杀手的祖先株上寻找突破。根据“粽子版基因组图谱”的分析,2001年的欧洲分离株很有可能是这个杀手病菌的直系祖先。如今这位杀手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能力,也许是因为经过10年的进化,获得了一些新的基因,从而具有了耐更多种抗生素的能力。
  “基因组测序和数据分析帮助我们进一步界定,哪些基因是造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必要基因,也有助于了解病菌的演变情况,还为我们研制疫苗提供了帮助。这些研究将会有助于我们最终得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亨奇克说。
  全世界科研工作者第一次一起研究同一个病菌
  这并不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的疫情研究中发挥作用。在2003年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疫情中,华大基因研究院也参与了基因组测序,并很快研制出诊断试剂盒。但SARS在三四个月以后才研究出有效抗体,这一次年轻的中国科研人员们“争分夺秒”,希望抢在杀手之前占领领地。
  “疫情爆发的时候,时间是最重要的。”杨碧澄说。当中国科研工作者找到杀手病菌的基因组图谱后,“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马上公布到网上”。
  这正是对付杀手的另一个法宝——合作。当中国科学家得出基因组序列后,立即使用Facebook、Twitter、博客等沟通手段和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一同探求杀手的起源与应对。
  亨奇克认为这次的基因组测序研究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国际合作,“德国提供样本,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测序,得到基因组序列后,中国、德国、法国等国的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解读和分析。”《科学》杂志也在最新一期发表文章,介绍全球科学家共同研究致病大肠杆菌病菌基因组序列的过程,其中特别提到了中国科学家的高效工作。
  “这应该是全世界科研工作者第一次一起研究同一个病菌。”杨碧澄说。
  “我们最欣赏华大的一点在于,他们第一时间公布了基因组序列原始数据,此前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这么做过。和所有人共享这份价值重大的信息,中国是第一个。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华大基因对外公布了所有原始数据。”曼瑞奎说。
  近期德国疫情已有明显减缓迹象,患病人数大幅减少。根据中国卫生部最新发布的公告,虽然中国对外交流人员往来频繁,存在输入性疫情发生的风险,但是截止目前,中国境内尚未有病例报告。
  但是,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根据6月20日的信息公布,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可能已通过感染者的排泄物进入河流等周边环境,调查人员在德国黑森州一条小溪中检验出了致病菌株,而且已被证实存在人际传播的情况,这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危机。
  对于缉拿杀手病菌的健康警察们来说,或许非典的先例可以提供启示。“现在的情况和SARS疫情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无法完全确定传染源、暂时没有疫苗和治疗方法。”亨奇克说,“直至今日依然没有有效治疗SARS的方法,但是疫情却早已依靠消毒、隔离等手段得以遏制。也许德国大肠杆菌疫情也可以通过国家和卫生官员及时的协调和干预,在没有治疗方案的情况下阻止疫情的扩散。”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