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小组”洗楼战“疫”忙
时间:2020-02-17 04:53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Doctor001 点击:次
广州首创“村居干部+基层民警+医务人员”组队入户排查工作模式 “三人小组”洗楼战“疫”忙 ![]() 南沙区大岗镇灵山社区两新党支部书记刘纪刚在小区大门为居民测温。 ![]() 花都区嘉汇居委四人工作小组上门进行摸排工作。 ![]() 白云区人和镇岗尾村党支部书记刘灿邦。 ![]() 海珠区龙凤街工作人员上门进行摸排工作。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 摄 ![]() 越秀区北京街都府社区“三人小组”上门服务。 毫无疑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城市面积广阔,外来人口众多,商贸业高度发达,交通网四通八达,防控形势尤为严峻。在关键时刻,如何体现超大城市的治理能力与担当实力,既要不留死角、全面防控,又要发扬法治文明、弘扬城市精神,成为重中之重。 摒弃“一刀切”的粗放管理方式,广州始终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摆在首位,充分发挥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和基层治理、党员先锋等各层面的力量,在一系列暖举措中展现出城市的硬实力,让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变成基层治理能力的“磨刀石”。 一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1月21日~23日,广州市新增确诊病例全部为自主就医;1月24日~29日,主动排查出的病例占35%;1月30日-2月5日主动排查比例为68%;而2月6日~12日主动排查比例提高到78%。这充分证明,广州构建的基层一线防控体系在这场战“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策划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汤新颖、王晓云 稿件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瑞琪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瑞琪、廖靖文、吴多、耿旭静、董业衡、曾卫康、徐静、张晓宜、汤南、李大林、何钻莹、肖桂来、缪璟(署名除外) “要小家安,更要大家康” 主动出击、走访摸查、建立市民健康管理台账,广州首创“三人小组”模式,由村居干部、基层民警和医务人员组队,全面入户排查重点人员。一些区域还形成“3+1”的工作模式,在社区中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您好!我是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今天再来量体温……”1月29日,在北京街都府社区,由社区党委书记郑江虹、北京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吴慧敏和派出所民警陈伟灵共同组成的“三人小组”齐上门,向一名从武汉出差回来的居民了解情况。 资源不足、人员流动、行程瞒报……各类问题往往会在战“疫”一线中暴露。为了建立市民健康管理台账,只能靠人力一步一个脚印走访摸查出来。早在1月24日(除夕),越秀区就开展社区“三人小组”入户走访工作机制,落实“一人一册”健康管理。 因为要近距离测量体温,吴慧敏医生防护到位,穿戴好N95口罩、护目镜和防护衣,而戴着外科口罩的郑江虹和陈伟灵则与居民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36.8℃,体温正常”。这名居民已经居家隔离了多天,“三人小组”叮嘱他不要松懈,有情况随时联系家庭医生。 探访结束后,吴慧敏和同事立即赶往其他社区。“今天我应该要走访5个社区,上下午各一次。”而郑江虹则抓紧返回社区居委会,汇总情况和数据,在中午12时前报送疫情防控工作摸查情况。整个春节都在忙碌中度过,她说:“我要小家安,更要大家康。” 这支“三人小组”是越秀区222个社区其中一个小分队,也是广州第一时间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缩影。广州首创“三人小组”模式,由村居干部、基层民警和医务人员组队,全面入户排查重点人员。一些区域还形成“3+1”的工作模式,在社区中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荔湾区冲口街全街有12500多套出租屋,光重点对象就有1055人。街道在“三人小组”的基础上加派1名熟悉情况的出租屋管理员,组成“3+1”模式上门。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午1时左右,坑口联社治保会民兵巡查时注意到村里刚停放了一辆鄂D牌私家车,便向街道来穗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中心主任辛振翀反映情况。辛振翀一听便知车主是辖内一位湖北籍李姓二房东,因为相熟,他立刻通过微信联系到李先生,了解到他们一家三口刚从湖北荆州自驾回来。“问清他们没有发烧咳嗽,然后要求他们赶紧在家隔离、不要出门。”辛振翀说,随即他们通知居委会三人小组第一时间上门,对李先生一家进行居家隔离和医学观察,并一手承担他们的生活安排和供给。等忙完这一切,已是第二天凌晨2时。 正是有了像“三人小组”这样一批召之即来、来之即战的最美“逆行者”,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为抗击疫情奔走奋战。广州基层防疫工作才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让街坊感受到“专业、安全、贴心”。 “最危险的地方就让我去吧” 2月10日,白云区岗尾村党总支部书记刘灿邦将200个护目镜送到人和镇上的一个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隔离点。他说:“这种时候只有村干部冲在前面,大家才有信心。”在他的带领下,从大年初五到现在,已经累计2000多人次志愿参加防控值守。村里几名70多岁的老党员也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其中,真正发挥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岗尾村是白云区人和镇的两个贫困村之一,在疫情防控之初,岗尾村各类物资比其他村更紧缺。作为岗尾村党总支部书记,刘灿邦必须想办法。年薪只有5万多元的他带头向村委会捐款8000元,用于前期物资的购买。但是对全村的疫情防控来说,这仅是杯水车薪。 (责任编辑:Doctor001) |
- 上一篇:暖企“组合拳” 携手援企稳岗
- 下一篇:停课不停学 在线教育如何“不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