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医疗产经 >

方寸实验室 日走一万步(2)



  李粤平了解到,护士们最开始一天一个班是七个半小时。她们平时主要靠早上尽量吃油脂多、热量高的食物,上班不喝水,生理期用成人纸尿裤。曾经有个护士在病房里晕倒后,出来脱了防护服,喝了点水后下午就去上班了。

  一个生于1985年的同事跟李粤平闲聊时说起,由于一个多月没回家,可能到时回去她两岁多的小女儿都不认识她了。“但是她说,她觉得人生无悔,参与这样一场牵动全国人民的心的抗击疫情工作,非常兴奋和自豪。”

  李粤平说,当前,医护人员零感染是因为普遍防护做得好,防护设备完善,此外人员调配和医院后勤管理让医护人员基本没有后顾之忧。宾馆每天提供三餐,加上一些社会企业的捐助,医护人员基本上不用为生活需求的事发愁,此外还做一些心理问卷调差,缓解心理压力。

  “我们是经过多次考验的,没觉得自己牺牲了多少,也没觉得自己奉献了多少。可能跟别人一说起这些,他们会觉得我们很伟大,但我们自己是没有这种感觉的。”李粤平说。

  病毒“侦察兵”:

  不出来吃饭省下防护服

  疫情暴发后,第三方的检测机构承担起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的筛查工作。作为第三方医检的龙头企业,广州金域医学集团已将开展核酸检测的实验室从1个加到7个,在湖北、广东等全国20个省市区陆续开展核酸检测,近1780人相关专业人员参与一线工作中。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临床基因组中心分子遗传检测专家陈白雪便是其中的一员。她说,作为站在医生后的医检人,疫情中的侦察兵,他们同样要穿着高级别的防护服,在负压实验室里开展工作,常常他们不吃不喝工作7、8个小时。

  金域医学广州实验室单日检测产能原来为2000例,现在已经做到日检测量能达20000例。其中陈白雪所在的组一天能够做近2000例。产能取得成倍增长,背后原因是公司的大规模投入与员工的超负荷运转。陈白雪作为其中的个体,深刻感受到工作量的“排山倒海”之势。  

  在大年初七经过一天的培训后,陈白雪走上了一线检测的“战场”。“脱掉防护服的时候往往会很累,护目镜都是雾气,脸上都是深深的勒痕。” 陈白雪说这是近期的常态,检测人员从早上八点半进入实验室,到下午三点、四点离开实验室。

  核酸检测是个连续的作业流程,中途停下会影响整个环节的效率,所以检测人员常常在实验室连续作业不吃不喝8小时。如果再用计步器计算他们在实验室的步数,他们都能超过一万步。

  “我们就是想做多点检测,并且防护服也很紧张,我们不想因为出来吃饭,就白白浪费一件。”陈白雪说。

  曾经她因工作时长太长,一脸苍白地出实验室大门的时候,吓到了办公室的同事。除了在实验室的8个小时,陈白雪还要解读报告,所以每天在公司需要待差不多12个小时左右。

  如今全国每日新增的确诊病例数正在下降,但对于陈白雪等一大批检测人员来说,样本量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因为在复产复工中同样需要大量的核酸检测工作。

  “样本量还在增加,但是我们是欣慰的,因为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希望也正越来越近。”陈白雪说。

  国际“友好使者”:

  2万口罩送武汉广州市民

  一位来自也门的留学生,疫情期间与三位也门友人一道走进广州火车站,将从国外搜购而来的5000个口罩派送给路人和工作人员。战“疫“无国界,这位留学生就是被称作“友好使者”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三留学生萨格尔。

  2月初,得知疫情严峻且防疫物资短缺的消息后,萨格尔和三位同样来自也门的在穗留学生朋友顿觉心急如焚。他们当即决定:利用在国外的人脉资源,搜购2万个口罩,寄给武汉支援当地人民。

  海外搜购口罩可谓一波三折。他们在也门等地没发现货源,几经探寻才在利比亚买到2万个口罩。口罩到他们手中后,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防疫物资在广州同样紧俏。于是,他们决定寄往武汉1.5万个,而把5000个留下,于2月22日结伴走进广州火车站广场,为返穗者和前线工作人员免费派送。

  为什么选在广州火车站?萨格尔说,异地务工者当中不乏来自农村的人们,他们经济条件及社会渠道均欠佳,抢购口罩并不现实。果然,四人在火车站广场一人送一个免费口罩,不过一个小时功夫,手中3300个口罩便一个不剩。余下1700个口罩,他们打算去广州南站继续派发。

  “这2万个口罩,花费的5万多元,都是我们自己掏腰包。遇到很多市民真诚地感谢我们。其实能为这个给我们提供生活、学习,及发展机会的地方做点贡献,一点点付出不算什么。”萨格尔三年前来中国求学,第一站是兰州。为了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在一年半前转学到广州,报读商务汉语,计划在毕业后从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跨国贸易,“这里有着很多的可能性。”

  疫情发生以来,尽管一些朋友回国了,远在也门的家人也多次催他回去,但他仍决定留守广州。“我很喜欢中国,不能遇到困难就离开。我不担心这次疫情,中国一定会渡过难关。很高兴能一直跟中国人民站在一起。”

  街坊“守护者”:

  “0”就是最大的加油

  抗疫战场上,冲锋在前的还有街坊“守护者”——社区民警。彭明智是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白云派出所东湖新村的社区民警,他把自己定位为“大城小警”,他说,“社区民警就是要守护好社区安宁,保护人民安全。”

  疫情发生以来,在广州各区,由社区民警和社区医生、居委人员组成“三人小组”成了排查走访重点的人员中坚力量,彭明智就是其中的一员。第一次上门排查的经历让彭明智印象深刻。他说,除夕夜突然接到第一个任务——对湖北来穗人员进行上门核查。同时还收到消息,有一户湖北家庭即将出门走访亲戚。

  “敲开门那一刻,居民对我们的到访很诧异。”彭明智回忆说,面对居民的抵触情绪,“三人小组”耐心地向居民解释,劝说居民尽量不要出门。所幸,居民是通情达理的,他们对“三人小组”工作从不理解,到接受,再到主动配合。“后来,有的居民不留名给我们送上口罩等物品。”让人倍感暖心。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