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社会关注 >

广东中医雷神山战“疫” 10天近半患者出院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王军飞、宋莉萍)3月1日,第四批国家援助湖北中医医疗队广东队接管的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六病区(C6病区)又传来好消息:15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其中5位患者采用纯中医治疗方案,10位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加上近日出院的6位患者,已有21人符合出院标准,其中10人经过病情评估后采用纯中医药治疗。
  10天,病区近半患者符合出院标准出院,广东中医是怎么做到的?对此,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专家邹旭有四大心得体会,“四神达一”。

  心得一:

  一分治疗九分护理

  邹旭说,科室医生均具有中西医结合的工作经验,在制定诊疗方案时,会注重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尤其是中医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具备突出优势的关键环节,会使用中医“组合拳”的办法辨证施治。

  另外,科室护士大都具有护理重症患者的丰富经验。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邹旭教授却强调“一分治疗,九分护理”。对于特殊病人,护理人员起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不仅要完成每日的临床护理工作,还要照料患者的起居饮食,甚至要对患者出现的不安、焦虑、恐慌等现象进行心理护理。通过八段锦、耳穴压豆、刮痧、火龙罐等中医特色护理疗法,对患者进行情志调养,帮助患者康复。病区内的中医“智囊团”与强大的护理团队相互协作,让疗效得到了有力保证。

  心得二:

  中药专人专方

  疫情暴发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断完善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特别是中医药治疗方案,一个多月战斗下来,已经积累了不少中西医结合救治经验。在国家制定的诊疗方案和张忠德教授的指导下,医疗队根据武汉当地的地理形势、气候等特点,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地开具了几副普方;再结合每一个患者本身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性加减,或直接开具专人专方。

  邹旭教授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肺病治肺”。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必须尽早使用扶阳固脱的汤药,即使在发病初期有发热、胃肠道不适等表症,也应注重固本培元,扶助患者的元气不被损耗。

  心得三:

  小小银针立奇功

  邹旭教授及其团队在病区查房时,都会携带针灸针,随时为病区内的患者施针治疗。其中,陈鹿鸣医生特别善于使用腹针调整病人气机升降,缓解患者气促症状。邹旭说,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炎症导致其氧合功能变差,除了通过外界力量提高供氧量,还可以通过针灸降低患者的耗氧量。运用多种针法手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气促气短、呼吸困难、失眠焦虑、心悸心慌、胃肠功能紊乱等各种症状,从而使得他们的供氧与耗氧达到动态平衡点,患者血氧饱和度改善,病情就不会朝着危重症方向发展。

  心得四:

  及时给予氧疗法

  血氧饱和度是判断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轻重的一个重要指标。若长期缺氧,损伤脏器,病情就可能会向重症、危重症转变。及时给予氧疗法,对氧合功能差的患者有很大帮助,能降低危重症发生率。

  此前钟南山院士曾在会诊中推荐了氢氧气雾化机,还亲自协调配备了几台送往病区。这对缓解重症患者的缺氧症状有不错效果。而中医药治疗不应排斥现代医学的成果,先进技术的引进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途径之一。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