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其他 >

三颗针

【标题】
三颗针
【拼音】
  Sān Kē Zhēn
【英文】
  Barberry Root, Root of Chinese Barberry
【拉丁文】
  Berberis pliretii Schneid.
【异名】
  铜针刺
【性味】
  苦;性寒;
【归经】
  肝;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痢利;腹泻;黄疸;湿疹;疮疡;口疮;目赤;咽痛
【药用】
  为小檗科植物细叶小檗、刺黑珠、蓝果小檗、猫刺小檗、匙叶小檗等多种植物的根、茎及树皮。
【注意】
  本品脾胃虚寒者慎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形态】
  1.细叶小檗,落叶灌木,高1-2m.老枝灰褐色,具光泽,幼枝紫褐色,密生黑色疣状突起,刺短小,通常单一,生于老枝或干枝条下端的刺有时3分叉,长4-9mm。叶簇生;无柄;纸质;叶片狭倒披针形或披针状匙形,长1.5-4cm,宽5-10m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鲜绿色,下面淡绿或灰绿色,具羽状脉。总状花序下垂,长3-6cm,有花6-20朵;萼片6,花瓣状,排成2轮,长圆形或倒卵形;花黄色,外面带红色,直径6mm,花瓣6,倒卵形,较萼片稍短;雄蕊6,长约1.5mm;子房圆柱形,内含胚珠2粒,无花柱,柱头头状扁平.浆果长圆形,长约9mm,熟时红色.种子倒卵形,表面光滑,紫黑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2.刺黑珠,常绿灌木,高1-3m,茎圆柱形,节间长3-6cm,幼枝带红色,老枝黄灰色或棕褐色,有时具稀疏而明显的疣点。刺坚硬,3分叉,长1-3cm。单叶互生或3片簇生;几无柄;叶革质;叶片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10cm,宽1-3cm,先端急尖,有小尖刺,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黄色,边缘具15-25个刺状小锯齿,齿距2.5-4mm,叶脉网状密集。花3-10朵簇生,花梗长1-2cm;小苞片披针形;萼片6,长圆形或卵形;花淡黄色,直径约1cm,花瓣6,先端微凹,基部有2枚蜜腺;雄蕊6,长约4.5mm,与花瓣对生;子房圆柱形,内有2-3粒胚珠,柱头头状扁平。浆果卵形至球形,蓝黑色,长6-7mm,直径4-6mm,柱头宿存,无花柱,无粉或微有粉。花期4-5月,果期6-7月。
  3.蓝果小檗,落叶灌木。幼枝带红色,老枝淡黄色,有小疣点,针刺3叉,粗壮,长1.5-3.5cm。叶披针形,长5-11cm,宽1-2cm,先端渐尖,边缘有刺齿10-24,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有光泽。花2-10朵簇生;花梗长1.6-3.5cm;小苞片卵形;外萼片长圆状卵形;微带红褐色,中萼片与内萼片倒卵形;花瓣倒卵形,先端圆钝,基部有爪;雄蕊长4mm;子房有胚珠4-5。桨果卵球形至椭圆形,被蓝粉,无宿存花柱。
  4.猫刺小檗,常绿灌木,高达2m。茎直立,多分枝,幼枝淡黄色,具少数疣点,刺坚硬,三分叉,长1-2.5cm。叶簇生,革质;叶片长圆状披针形,稀长圆状倒卵形,长3-6cm,宽6-9mm,先端急尖,基部急狭呈极短的柄,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边缘有5-18个刺齿,齿长1.5-2.5mm。齿长3-7mm,侧脉几与中脉垂直,细脉不显着。花8-20朵簇生,花梗长5-15mm,小苞片2,卵状长圆形,长约2mm;萼片6,排成2轮;花黄色,6瓣,卵形至倒卵形;雄蕊6,离生;子房椭圆形,内含2-3个种子,稀3,宿存花柱长0.5mm。浆果椭圆形,熟时红色,被白粉。花期3-4月,果期8-10月。
  5.匙叶小檗,落叶灌木,高0.5-1.5m。枝条细瘦,具条棱,幼枝后期变紫红色,老枝暗灰色,散生黑色疣点。刺通常不分叉,坚硬,长1-3cm。叶3-8片簇生;常为匙形或匙状倒披针形,长1-5cm,宽0.3-1cm,先端近急尖,有时具小尖头,基部渐狭成柄,通常全缘,稀具少数细锯齿。简单的总状花序,长2-4cm,花密生,15-35朵,花梗长1.5-4mm;苞片长圆形,稍短或与花梗等长。小苞片通常红色,长约1mm,花瓣椭圆状倒卵形,先端微急尖,基部有2枚蜜腺;雄蕊6,长约1.5mm;子房含1-2粒胚珠。浆果球形,淡红色带紫色,被粉,长及径均为3.5-4.5mm,柱头宿存,无花柱。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态环境】
  1.细叶小檗,生于向阳的砂质丘陵、山坡、路旁或溪边。
  2.刺黑珠生于海拔1000-2000m的向阳山坡、荒地、路旁及山地灌丛中。
  3蓝果小檗生长在山地灌丛中。
  4.猫刺小檗,生海拔600-2000m的山坡、路旁及林缘。
  5.生于海拔300-800mm的河滩、戈壁滩或山坡灌丛中。
【产地】
  1.细叶小檗分布东北、华北及狭西、山东、河南等地。
  2.刺黑珠分布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3.蓝果小檗公布河北、四川、云南。
  4.猫刺小檗,分布于狭西、甘肃、湖北、四川等地。
  5.匙叶小檗分布秦岭西端甘肃南部至西部、青海东部及新疆等地区。
【显微特征】
  根横切面:(1)细叶小檗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壁微木化。皮层窄。皮层和韧皮部稀疏散有单个黄色纤维,偶见2-3个成束。韧皮射线细胞1-5列,略呈漏斗状。
  形成展呈微波状环。木质部占大部分,细胞壁均木化;木射线宽l-5列细胞,可见孔沟及纹孔,细胞中偶含草酸钙方晶,木射线及木薄壁细胞含大量淀粉粒。
  (2)刺黑珠 木栓细胞10余列,壁木化。皮层狭窄,为数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散有淡黄色纤维束和石细胞。韧皮部纤维束多成层排列,并伴有石细胞,近形成层处渐少;韧皮射线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并常数个含晶细胞径向排列。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大部分.细胞壁木化,常可见年轮环;木射线宽2-6列细胞,细胞有明显纹孔,射线及木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
  (3)蓝果小檗 木栓层为数列扁长方形细胞,壁微木化。皮层由5-6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与韧皮部界限不甚明显。皮层和韧皮部有黄色的纤维及石细胞单个或2-3个成群。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大部分,细胞壁木化,可见数环年轮;木射线宽l-7列细胞。射线细胞会草酸钙方晶1至数个,近形成层处较多见,含晶细胞有时数个径向排列。木射线及木薄壁细胞含淀粉植。
  粉末特征:(1)细叶小檗根 粉末棕黄色。①韧皮纤维黄色,多单个散在,梭形,直径 14-31um,长 172-20um,壁厚,强木化,孔沟明显或不明显。②木纤维众多,黄色,成束,直径18-29um,长205-24umn,壁较薄,孔沟不明显。③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直径4108um。④木栓细胞多角形,壁徽木化。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