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山慈菇(2)
时间:2020-03-13 03:31 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次
8.体内过程:用14C-COI或秋水仙酰胺给正常小鼠皮下注射,4小时后观察其体内分布,主要分布在脾脏,为给药量的40%,其次是肾和小肠,肝中最少,而血液、脑、肌肉和心脏均无放射性。秋水仙酰胺在肿瘤内含量较高,而Col则较少。Col在体内排泄慢,小鼠静脉注射后16小时,体内仍保存有50%左右。Col在大鼠、犬、猫体内主要经胆汁和小肠排泄,尿中排泄较少。而秋水仙酰胺经尿排泄较快,且无明显的蓄积性。Col可从呼吸道排出,24小时内排出的14CO2约为原药总量的5%-23%。而秋水仙酰胺未能从呼气中检出放射性。且从尿排出的放射性物质中有原形及其分解产物。 口服Col后迅速吸收,血浆峰浓度发生于服后0.5-2小时,Col及其代谢物大部分通过胆汁及肠分泌进入肠道。由于这原因,再加上肠上皮更新较快,更易受COI作用的影响。这可解释Chl中毒时肠道症状比较突出的原因。单次静注Col后,可在白细胞及尿中检测到该药至少9天。Col大部分从粪便排出,约10%-20%排泄于尿,肝病患者,肝对该药的摄取和消除减少,从尿排出的部分增加。 9.毒性:急性毒性试验:Col给小鼠腹腔注射1次,其半数致死量为2.6-2.8mg/kg;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2.7-3.03mg/kg。秋水仙酰胺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61.77mg/kg,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30.59mg/kg。两者中毒现象相似,一般在给药后3-6小时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后以呼吸衰竭而死亡。 亚急性毒性试验:Col及秋水仙酰胺给小鼠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7天,其半数致死量分别为4.95mg/kg及61.6lmg/kg。腹腔注射秋水仙碱 1-2mg/kg,连续3天,可见胃肠蠕动减少,胃肠道充血、溃烂等;家兔静脉注射总量为3.9mg/kg时,可见胃、肠胀气,及肾脏的损害。在到达抗肿瘤剂量时,可使脾脏重量减轻约50%-60%。此外,一定量的Col可抑制正常细胞分裂,骨髓抑制而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秋水仙酰胺给犬静脉注射0.2-0.4mg/kg,第4日亦可出现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并见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和骨髓抑制,但对肾脏无明显损害,以上症状在停药后均可恢复正常。丽江山慈菇含大量Col,内服后在体内可氧化成有剧毒的氧化二秋水仙碱(oxydicolchine),对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产生严重刺激,并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其致死量约为20-30mg。 Col最常见的副反应是发生于快速增殖的胃肠上皮细胞,特别是空肠,主要是恶心、呕吐和腹痛。一旦发生应即停药,潜伏期约几小时或更长。静注Col同样有效,且发生效果更快,几可完全避免胃肠副作用。Col急性中毒时可致出血性胃肠炎、广泛性血管损害、肾毒性、肌抑制和中枢神经系统下行性麻痹。Cul可产生暂时性白细胞减少,随后发生白细胞增加,有时系由嗜碱性粒细胞显着增加之故。长期应用Col者还有发生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肌病和脱发的危险。也曾有精子缺乏的报道。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饮片性状:参见“药材鉴别”项。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通风处,防蛀、防霉。 【性状】 1.性状鉴别:球茎呈不规则短圆锥形,直径0.7-2cm,高1-1.5cm;顶端渐尖,基部常呈脐状凹入或平截。表面黄白色或灰黄棕色,光滑,一侧有自基部伸至顶端的纵沟。质坚硬,碎断面角质样或略带粉质,类白色或黄白色。味苦而微麻。 2.显微鉴别:球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细胞扁平,长30-60μm,厚18-23μm。其内侧为宽广的薄壁组织,有外韧型维管束,稀疏散在,每束有导管3-7个,环纹或网纹,直径9-45μm。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多单粒,呈不规则圆形或半截米形,脐点呈星状或点状,多数淀粉已糊化。 3.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 85%乙醇10ml,在水浴上回流10min,趁热滤过。取滤液lml,置水浴上蒸干,加6mol/L盐酸溶解,煮沸2-3min,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即显榄绿色,加氯仿数滴,振摇,氯仿层显黄褐色。 【图片】 丽江山慈菇 ![]() (责任编辑: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