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其他 >

乌蛇皮

【标题】
乌蛇皮
【拼音】
  Wū Shé Pí
【英文】
  Black-snake skin
【拉丁文】
  Zaocysd humnades(Cantor)
【异名】
  乌梢蛇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肝;肾经
【功效】
  祛风支翳;解毒消肿。主目翳;唇疮;喉痹
【药用】
  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烧灰存性,调敷。
【形态】
  乌梢蛇,形体较粗大,头颈区分不明显,全长可达2m以上。背面灰褐色或黑褐色,其上有2条黑线纵贯全身,老年个体后段色深,黑线不明显,背脊黄褐纵线较为醒目,幼蛇背面灰绿色,其上有4条黑线纵贯全身。颊鳞1,偶有1小鳞,位于其下,眶前鳞2,眶后鳞2(3);颞鳞2(1)+2,上唇鳞3-2-3式。背鳞16-16(14)-14,中央2-4(6)行起棱。正脊两行棱极强,腹鳞192-205;肛鳞2分,尾下鳞95-137对。
【生态环境】
  生活于沿海平原、丘陵及山区或田野、林下等地。行动敏捷,以鱼、蛙、蜥蜴等为食。
【产地】
  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采收加工】
  宰杀乌梢蛇时,剥取蛇皮,鲜用或晒干。
【参考文献】
  《纲目》:治风毒气,眼生翳,唇紧、唇疮。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