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其他 >

伊贝母《中药全书》

【标题】
伊贝母《中药全书》
【名称】
伊贝母
【拼音】
  Yibeimu
【英文】
  Sinkiang Fritillary Bulb
【日文】
  ィバィモ
【拉丁文】
  Bulbus Fritillariae Pallidiflorae
【性味归经】
  本品味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
【药用】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伊犁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ch 或新疆贝母F.walujewii Regel的干燥鳞茎。
【应用】
  用于肺热咳嗽,痰粘胸闷,瘰疬,痈肿。
【注意】
  不宜与乌头同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用法用量】
  3~9g。
【形态】
  1.伊犁贝母 多年生草本。鳞茎直径1.5~3.5cm,鳞片上端延伸为长的膜质物,外皮较厚。叶散生,有时近对生或轮生,从下向上狭卵形至宽披针形,先端不卷曲。花1~4朵,淡黄色,内具暗红色斑点;叶状苞片1~2(~3),先端不卷曲;花被片6,蜜腺窝背面明显凸 出;雄蕊6,柱头裂片长约2mm。蒴果长圆形,棱翅宽。花期4月,果期4~5月。分布于新疆西北部。生于海拔1300~1780m的林下或草坡上;新疆、内蒙古、甘肃、陕西、河北、山东、河南、吉林及北京有栽培。
  2.新疆贝母 植株高20~40cm。鳞茎直径1~1.5cm。茎绿色或带紫色。下部叶对生,先端不卷曲,中部至上部叶对生或轮生,先端稍卷曲,下部叶条形,向上渐变为披针形,长5.5~10cm,宽2~9mm。花单生,深紫色,有黄色小方格;叶状苞片3,先端极卷曲;蜜腺窝背 面明显凸出,几成直角。分布于新疆天山地区。生于海拔1300~2000m的林下、草地或沙滩石缝中。
【产地】
  主产于新疆。销国内外。
【栽培】
  伊犁贝母宜选海拔较高、气候凉爽的环境,北方平原地区亦可种植。以地势较高、土层深厚、排灌水方便、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种植为好。种子育苗,春播(3月)或秋播(10月)。春播种子需于5~10℃下砂藏约3个月后播种。播前作苗床,撒播后覆土, 并盖草保湿。每亩用种量:生长一年移栽者14~15kg,生长2年移栽者约7kg。翌春出苗,揭去覆盖物,搭棚遮荫,及时除草,浇水保 湿,适时追肥。育苗1~2年后移栽,北京于8~9月,新疆于7月用种茎移栽。平垄条裁,按行距10cm开沟,沟深3cm,株距约3cm,栽后 覆土。每亩用种茎量:一年生种茎9~10kg,二年生种茎35~40kg。早春出苗前疏沟整垄,苗期注意松土除草,生长期及时追肥和排、灌 水,孕蕾期摘蕾。亦可用鳞茎、分片、切片、切鳞茎盘和心芽繁殖。夏季高温、高湿时,有腐烂病发生,要注意松土、除草;灰霉病可 用1:1:100波尔多液喷洒。虫害有铜色丽金龟、黄地老虎,除诱杀外,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根际浇灌。
【商品规格】
  商品中分两种:伊犁贝母和新疆贝母皆统货。均以质坚实,粉性足,味苦为佳。
【显微特征】
  1.伊犁贝母 (1)鳞叶上表皮表面观:细胞长方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垂周壁较平直,有的呈断续状;角质栓少见,颗粒状或短缝状。气孔类圆形或长圆形。
  (2)淀粉粒单粒广卵形、类贝壳形、盾牌形、长卵形, 有的较小端稍尖突或作鸟喙状,有的边缘稍凹凸不平或一边角状突出,直径6~56(~60)μm,脐点不甚明显,层纹较明显。复粒、半复粒稀少,多脐点单粒少数。
  2.新疆贝母 (1) 鳞叶上表皮表面观:细胞长方形或长条形,垂周壁较平直,有的呈断续状;角质栓较少,呈颗粒状。气孔类圆形或长圆形。
  (2)淀粉粒单粒广卵形、贝壳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有的小端较尖,有的边缘稍突出,直径5~54μm,脐点明显,点状、人字状、短缝状,层纹明显。复粒少,由2分粒组成,有的合成蝴蝶状,多脐点单粒较多,脐点2~3个。
【化学成分】
  伊犁贝母含甾体类生物碱西贝素、西贝素-β-D-葡萄糖甙,贝母辛,并分得伊贝碱甙B。新疆贝母含新贝甲素、新贝乙素、新贝丙素和西贝素。
【理化鉴别】
  1.试管反应:取粉末2g,加2%的醋酸10ml,振摇,过滤,取滤液5ml,加碘化铋钾试液,产生橙黄色沉淀;另取滤液5 ml,加20%硅钨酸试液,产生白色絮状沉淀(生物碱反应)。
  样品液:取粉末10g,加浓氨溶液2.0 ml与氯仿20 ml,涡旋,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0.5 ml溶解,供试。
  对照品液:取贝母碱,异贝母碱、去氢贝母碱、西贝素、川贝酮、平贝碱甲加氯仿溶解制成约每毫升含0.5mg的溶液,供对照。
  展开:硅胶G薄层板,F254,以醋酸乙酯-甲醇-浓氨溶液(85∶10∶5)展开。
  显色:取出晾干,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显色,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棕黄色斑点。
【药理作用】
  伊犁贝母总生物碱有显著的镇咳作用,提取物、总生物碱和总皂甙具非常显著的祛痰作用。
【采收加工】
  一般在5~7月积雪融化后采挖鳞茎。除去泥沙、外皮,大小分档,晒干。栽培的在新疆伊宁地区于6月中、下旬采挖。用鳞茎繁殖的1~2年采收,用种子繁殖的3~4年可采收。
【性状】
  1.伊犁贝母 鳞茎呈圆锥形或卵圆形,直径0.6~1.5cm,高0.6~1.3cm 。表面白色,可见黄色斑块;外层两枚鳞叶一枚稍大,抱合,顶端开裂,裂口较圆而整齐,底部较平整。味苦。栽培品 鳞茎略呈圆锥形或倒卵状圆锥形,直径2.8~3.3cm,高2.8~3.3cm。表面灰黄色或黄白色, 外层两枚鳞叶大小近等,抱合,顶端 开裂,底部不甚平整。味微甜。
  2.新疆贝母 鳞茎直径0.9~1.3cm,高0.8~1.1cm 。表面黄白色, 外层两枚鳞叶近等大或一枚稍大,顶端开裂,裂口较圆而整齐,底部不甚平整或较平整。味苦、微甜。栽培品 性状特征与伊贝母栽培品相似。
【附注】
  新疆地产的贝母还有:
  1.托里贝母F.tortifolia X.Z.Duan et X.J.Zheng主要分布于托里、裕民。托里贝母植物形态与新疆贝母F.walujewii Regel相似,两者区别在于本种叶扭转,花白色或黄色。本品鳞茎呈圆锥形或扁圆形,直径0.5~1.5(~2)cm,高0.5~1cm。表面黄白色或褐黄色, 较粗糙,外层两枚鳞叶近等大,顶端闭合或开裂,底部平整,味微苦。鳞茎含托里贝母碱(torifoline)。
  2.黄花贝母F.verticillata Willd.分布于塔城地区的塔城市、额敏县、托里县、和丰县,阿勒泰地区的吉木乃县。鳞茎直径约2 cm。叶对生或轮生,最下面叶较宽,其余叶逐渐变窄,通常先端强烈卷曲。花1-5朵,白色或淡黄色,无斑纹或具紫色方格纹。顶端花叶状苞片多与 下面叶合生,其余花叶状苞片多不与下面叶合生,苞片先端强烈卷曲。本品鳞茎呈卵圆形或圆锥形,直径1.1~1.5cm,高0.8~1. 5cm。表面棕黄色,较粗糙,可见残存表皮。外层两枚鳞叶近等大或一枚稍大,顶端闭合或开裂,底部不甚平整。味苦。
  3.额敏贝母 F.meleagroides Patrin 分布于新疆额敏县。鳞茎直径0.5~1.5 cm。叶散生,线形,先端直或稍弯曲。花单生,深紫色。叶状苞片1,不卷曲。本品鳞茎呈歪斜卵圆形或圆锥形,直径0.7~1.3cm,高0.8~1.2cm。表面黄白色。外层两枚鳞叶一大一小,大 鳞叶抱住小鳞叶,或两枚鳞叶大小近等,顶端较尖或钝圆,闭合或开裂,底部多不平整。味甘淡。
  4.裕民贝母F.yuminensis X.Z.Duan 分布在新疆裕民县的库尔萨依、都拉拉等地。鳞茎直径约1.5 cm。下部叶对生,先端不卷曲,其余叶对生或轮生,有时上部具互生叶,先端卷曲,叶状苞片多与下面叶合生,先端卷曲。花淡蓝色或暗蓝色,无方格纹。本品鳞茎呈倒圆锥 形,直径0.8~1.8cm,高1~1.7cm。表面黄白色较粗糙。外层两枚鳞叶近等大,顶端平阔,底部不平整。味甘,微苦。鳞茎含西 贝素、裕贝甲素、裕贝碱甙、去氢贝母碱、异贝母碱、梭砂贝母乙素。
  5.砂贝母F.karelinii(Fisch) Baker 分布在塔城市、裕民县、额敏县交界的芦苇滩边缘戈壁沙丘,伊宁、霍城、绥定、察布察尔的伊犁河沙滩。鳞茎直径约1 cm。茎在地上部分连同花序轴、花梗、苞片和上部的叶均具乳突状毛。叶散生,最下面的2枚较大,近矩圆形,向上 有3-7枚小得多的叶。总状花序具几朵至十几朵花,花较小,近浅红紫色,有暗色斑点或小方格。每花通常有2枚苞片,柱头几不分裂。鳞茎呈长圆锥形或菱形,直径0.6~1cm,高0.9~1.3cm。表面棕黄色,有时可见干燥的鳞叶。外层两枚鳞叶大小悬殊或近等大, 顶端闭合或开裂,底部不整齐或稍尖。味苦,微咸。鳞茎含Harepermine,Hareperminoside。
【录自】
  《中药全书》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