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萼悬钩子
时间:2020-03-27 02:55 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次
【标题】 刺萼悬钩子 【拼音】 Cì è Xuán Gōu Zi 【英文】 Spinycalyx Raspberry 【拉丁文】 Rubus alexeterium Focke 【异名】 黄琐梅、小红袍 【性味】 淡、苦;平 【归经】 肝;肺;大肠经 【功效】 清热利湿,活血调经。主痢疾,肠风下血,黄疸,肾炎水肿,筋骨疼痛,扭伤,月经不调,小儿百日咳,黄水疮 【药用】 为蔷薇科植物刺萼悬钩子的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形态】 刺萼悬钩子 灌木,高1-2m。老枝红褐色,无毛,常被白色粉霜,有钩状皮刺。叶柄密被长柔毛,疏生钩状细皮刺;托叶线形,有长柔毛;小叶3(-5),顶生小叶菱形,侧生小叶长卵形或椭圆形,长3-4(5)cm,宽1.5-3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锐锯齿,上面伏生长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花1-4朵;花梗被长柔毛和细皮刺;花直径1.5-2cm;花萼长达2cm,外面密被针刺和长柔毛;花瓣近圆形,白色,基部有极短爪,短于萼片。果球形,包藏于萼内,直径达1.5(2)cm,黄色,无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达3700m的山谷溪旁、荒山坡或松林下开旷处。 【产地】 分布于四川、云南西北部和西藏南部。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切片,晒干。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根:主治月经不调,红白痢疾,肠下血,肾炎,黄疸,小儿百日咳,水肿。 (责任编辑: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