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其他 >

合萌

【标题】
合萌
【拼音】
  Hé Ménɡ
【异名】
  水茸角(《中藏经》),合明草(《本草拾遗》),水皂角(《分类草药性》),木排豆、木稗(《广西中兽医药植》),独木根、野皂角、大样夜合草(《中国药植志》),禾镰树子、梳子树(《江西民间草药》),野含羞草、蜈蚣杨柳、野槐树、夜关门(《湖南药物志》),禾镰草、野兰(《江西草药》),野鸭树草、野寒豆、野豆萁(《上海常用中草药》),海柳、拉田草(《福建中草药》)。
【性味】
  甘淡,寒。
  ①(本草拾遗》:"味甘,寒,无毒。"
  ②《天宝本草》:"味苦淡酸。"
  ③《四川中药志》:"性凉,味涩,无毒。"
  ④《上海常用中草药》:"苦,平。"
【功效】
  清热,去风,利湿,消肿,解毒。治风热感冒,黄疸,痢疾,胃炎,腹胀,淋病,痈肿,皮炎,湿疹。
  ①《本草拾遗》:"主暴热淋、小便赤涩,小儿疾病。明目,下水,止血痢。捣绞汁服。"
  ②《植物名实图考》:"去风,杀虫。"
  ③《天宝本草》:"消风,除胀。疗螬疳,黄疸,敷肿毒。"
  ④《分类草药性》:"治火肿。蒸鸡,利水通淋。"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消滞。治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胃炎疼痛,风热感冒,湿疹,皮炎。"
  ⑥《江西草药》:"清热利湿,消肿止血。"
【药用】
  为豆种植物田皂角的全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形态】
  田皂角(《植物名实图考》)
  一年生半灌木状草本,高可达1米。茎直立,圆柱形,上部多淡绿色分枝,质柔,中空。双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0~30对,线形,背面有一脉。总状花序腋生,1~4花,具苞片和小苞片;花萼2唇形,上唇2齿,下唇3齿;花冠蝶形,黄色,旗瓣圆形,龙骨瓣弯曲而略有喙;雄蕊10,2体(5+5);子房有柄,线形,花柱丝状,柱头顶生。荚果线形而扁。熟时裂为4~8个荚节,荚节内有种子1粒。种子肾形,黑褐色而有光泽。花期夏、秋。果熟期10~11月。
【产地】
  生长潮湿地或水边。分布华北、东南、西南各地。
【化学成分】
  果实含生物碱、皂甙,鞣质。
【附方】
  ①治小便不利:合萌二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治黄疸:田皂角(鲜)五两。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③治疖痈:合萌二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④治吹奶:水茸角,不拘多少,新瓦上煅干,为细末,临卧酒调服二钱匕。已破者,略出黄水,亦效。(《中藏经》)
  ⑤治荨麻疹:合萌适量,煎汤外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⑥治外伤出血:合萌鲜草适量,打烂外敷。(《上海常用中草药》)
【图片】
  合萌

  田皂角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