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枫皮
时间:2020-04-09 05:04 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次
【标题】 地枫皮 【拼音】 Dì Fēnɡ Pí 【拉丁文】 Illicium difengpi B.N Chang et al. 【性味】 辛;涩;性温;小毒 【归经】 脾;胃经 【功效】 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主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蜈蚣咬伤 【药用】 为八角科植物地枫皮的树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研粉酒调敷。 【形态】 常绿灌木,高1-3cm。树皮灰褐色,有纵皱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颗粒性,芳香;嫩枝褐色。叶常3-5片集生于枝顶;叶柄较粗,长1.3-2.5cm;叶片革质或厚革质,有光泽,倒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0-14cm,宽3-6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边缘稍向背面反转。花红色,腋生或近顶生;花梗长0.6-1.5cm;花被片15-17枚,少数达20枚,最大一片宽椭圆形或近圆形,长约1.3cm,宽1cm,肉质;雄蕊21,稀18、20或22,长3.5-4mm,;心皮常为13,离生,轮状排列。(艹骨)(艹突)果9-11,先端有弯曲的尖头,长3-5mm,果梗长1-4cm。花期4-6cm。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200-500m石灰岩山地的山顶或石山疏林下。 【产地】 分布于广西西南部地区。 【显微特征】 树皮横切面:木栓细胞内壁较厚,含红棕色物。皮层有椭圆形或类圆形分泌细胞。并有石细胞群和少数纤维束。韧皮射线细胞多为单列;韧皮部分泌细胞较小。薄壁细胞含红棕色物和淀粉粒。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0.30%-0.71%,内有:α-和β-蒎烯(pinene),樟烯(camphene),1,8-桉叶素(1,8-cineole),芳樟醇(linalool),黄樟醚(safrole),樟脑(camphor),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月桂烯(myrcene)等28个成分[1]。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2g,加氯仿5ml,浸泡30min,滤过。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干后于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显猩红色至淡猩红色荧光。 【采收加工】 春、秋生季采。先10年以上老株,在树的一侧锯树皮的上下两端,有刀直划,将树皮剥下,其余树皮保留不剥,将树皮置通风外阴干。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树皮:味辛,涩、性温,有小毒。有驱风除湿,行气止痛的功能。 【图片】 地枫皮 ![]() 药材地枫皮 ![]() 药材地枫皮横切面 ![]() (责任编辑: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