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其他 >

地黄(2)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回收甲醇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样醇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一甲醇一水(14:6:1)为展开 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试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 点。
【药理作用】
  1.降血糖:怀庆地黄的有效部分(R-BP-F)腹腔注射,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实验性糖尿病有降低血糖作用。
  2.止血:生地、熟地煎剂、生地炭、熟地炭灌胃,对小鼠均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毛细管法)。
  3.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地黄70%甲醇提取物抑制ADP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并有抗凝血酶作用,对内毒素引起的大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对抗作用。另外尚有抗炎免疫、抗肝损害等作用。
【采收加工】
  以秋后10~11月采收为主,春季亦可采收。一般在嫩的地黄根变为红黄色时即可采收。挖取鲜地黄应防止破皮,以免霉烂,洗净,鲜用者习称“鲜生地”;将鲜地黄置特制的火炕上,上盖席被,先以微火焙到大部出汗,再逐渐加大火力烘焙至约八成干时,捏成团块, 再烘焙至内部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外皮变硬,习称“生地”,不捏成团块的称“干生地”。
【炮制】
  1.鲜生地(鲜地黄) 取原药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切成O.5~2cm小段,随用随切,生用或打汁用。
  2.生地片 取生地除去杂质,稍浸,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3.生地黄炭 取生地黄片用武火炒至发泡鼓起,外表焦黑色,内显焦褐色,喷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晾干,防复燃。
【性状】
  1.鲜地黄 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9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2.生地黄(干地黄) 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12cm,直径3~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鸟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无 臭,味微甜。饮片性状: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折断,切面 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中部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甜,微苦。生地黄为不规则类圆形厚片,表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油润粘性,中间隐现菊花心纹理。周边灰黑色或棕灰色,皱缩。质柔 软,坚实,气特异,味微甜、微苦。生地炭为不规则块片,表面焦黑色,质轻松鼓胀,外皮焦脆,中心部呈棕黑色并有蜂窝状裂隙。有焦苦味。
【附方】
  1.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用承气者 (《温病条辨》增液汤)
  2.治温毒发斑大疫难救 (《肘后方》黑膏)
  3.治鼻衄及膈上盛热 干地黄、龙脑、薄荷等分。为末,冷水调下。(《孙兆方》)
  4.治衄血往来久不愈者 (《赤水玄珠》地黄饮)
  5.治肠风脏毒,下血鲜红 (《赤水玄珠》柏黄丸)
  6.治血热尿血 (《赤水玄珠》生地黄散)
  7.治小儿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皆心热也,心气热则心胸亦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 (《小儿药证直诀》导赤散)
  8.治妊娠漏胎下血 (《张氏医通》干姜地黄散)
  9.治产后恶露不尽,腹内疞痛 (《云歧子保命集》地黄散)
  10.疗血瘕 (《普济方》地黄散)
  11.治冲任气虚,经血虚损,月水不断,绵绵不止 (《圣济总录》地黄汤)
  12.治中风四肢拘挛 (《证治准绳》地黄汤)
  13.治诸疮不合,生肌 (《圣济总录》地黄膏)
  14.治不能远视能近视或亦妨近视,以此除风热 (《医学入门》地芝丸)
【成药】
  1.琼玉膏
  2.滋潜利片
  3.导赤散
  4.固本丸
  5.养阴清肺膏
  6.降糖散
【临床研究】
  1.治疗希恩病(Shechan) 干地黄90g,切成碎片,加水约900ml。煮沸并搅拌1小时,滤取药液200ml,1次服完,连服3日,隔3日,再服 3日,再隔6日、14日分别连服3日,共35日,12个服药日。此后每隔1~3个月视病情重复上述治疗1次。共治8例。身体衰弱或服药后轻度腹 泻者,将地黄量减至45~50g/d,并加炮姜1.6g、白术8g。隔5日,服药5日,间歇服用。共治2例。经3~5月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显著进步 者6例,停药后1年未复发者2例,停药后3、5、6、7月复发者各1例,但症状较轻,且取效快。在每日90g地黄煎服的8例中,有3例在服药 日内发生轻度腹泻,停药后即止;有2例因腹泻较重,经静脉输注5%葡萄糖盐水迅速好转。有2例治疗1个月和2个月时发生精神紊乱,继 续治疗则精神症状消失[1)。
  2.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成人每日取地黄90g切碎,加水600~800ml,煮沸约1小时,取滤液 300ml,1次或2次分服;儿童为成人量的1/3~1/2。每隔3日,连服3日,约经1个月治疗后将服药间隔延长,至每隔7~10日再连服3日。共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2例,经12 ~50日治疗后9例痊愈,3例显著进步,其中7例服药后12~18日治愈。经3~6个月观察,复发1例,再治疗仍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11例,有效10例,其中显著进步9例,进步1例。随访12~14个月,7例显著进步者,有1例复发。另2例中,5个月后复发1例,1例服药仅24 日显著进步,但50日后复发,继续治疗仍有效,可能与疗程短有关。地黄的作用可在停药后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且每次停药没有1例有明 显反跳现象。服药间隔延长,疗效不但没有减退,并得到进一步改善。地黄初期治疗收效较为迅速而明显,继续治疗则进步较慢,但停 药1~2个月再开始治疗又可收到显著效果。副作用:少数患者出现轻度腹泻、腹痛、恶心、头晕和疲乏,均系一过性,数日内即消失。有1例发生极轻微的凹陷性水肿,继续服药未再加重[2)。
  3.治疗脊柱肥大症 用生地注射液注射于肥大椎体左右两侧之华佗夹脊穴,取穴多可根据脊柱肥大情况而定,一般每次取2~4个穴,快速进针,得气后注药。每穴注射1~2ml,每日或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两个疗程间休息3~5日。观察83例,并与威灵仙注射液组100例 进行对照。结果止痛有效率生地组为 83%,威灵仙组为87%,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P>0.05)[3)。
  4.红斑狼疮性肢痛 地黄120g,黄芩60g,苦参30g,水煎服。治疗20例,全部临床治愈。
  5.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地黄60g,黄酒500ml,为一日量。煎煮2次,两煎混合,共得药液200ml,加入红糖少许。早晚分2次口服。治疗48例,全部有效。
  6.开放性骨折 三七10g,地黄30g。三七捣烂,与地黄相混合,敷在伤口周围,覆盖纱布,然后行正骨复位手术,每隔3日换药1次。治疗26例,全部治愈。
  7.牙龈出血 白芍30g,地黄3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辨证属阴虚的齿龈出血38例,结果80%的病人短期内出血停止,血小板数上升。
【参考文献】
  [1)卢存寿.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8):
  476
  [2)卢存寿.中华医学杂志,1965,(5):290
  [3)上海华山医院中医科.新医药学杂志,1975,(9):14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