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虱鱼
时间:2020-04-12 02:35 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次
【标题】 塘虱鱼 【拼音】 Tánɡ Shī Yú 【英文】 Fuscous catfish 【拉丁文】 Clarias fuscus (Lacepede) 【异名】 角鱼、暗钉鱼、须手鲇、胡子鲶、土虱、塘角鱼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肾;肺;胃经 【功效】 益肾;调中;养血;止血。主久病体虚,腰膝酸痛;小儿疳积肥;哮喘;衄血;倒经 【药用】 为胡子鲇科动物胡子鲇的肉。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00-200g。 【形态】 胡子鲇,体延长,长约14cm。前部平扁,后部侧扁。头扁而宽,顶被有皮膜,颅骨后部突出,形成三角形,末端圆。口阔,下位,吻宽短,突出。眼小而具活动的眼睑。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为一短管,近吻端。上凳突出。唇厚,唇沟明显。牙细小。须4对:上颌须1对,最长,鼻须1 对,下颌须2对,稍短,鳃耙细长。背鳍58-62,无硬刺,基部甚长,末端与尾鳍相连。胸鳍I,7-8,圆形,具1硬刺。腹鳍6,达臀鳍起点。臀鳍39-43,起点紧接肛门,基部甚长,末端与背鳍末端相对 。尾鳍圆扇形。体光滑无鳞,有侧线。体棕黑色,腹部较淡。各鳍灰黑色。 【生态环境】 为热带、亚热带淡水鱼类,生活于河川、池塘、水草茂盛的沟渠稻田和沼泽中的黑暗处洞穴内。耐干旱,食小鱼、小虾、水生昆虫及水草等。 【产地】 分布于我国南方各河川、湖泊。 【化学成分】 塘虱鱼含胃蛋白酶(pepsin),消化蛋白酶(digestive protease),糜蛋白酶(chymotrypsin)。还含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采收加工】 常年均可捕捞。捕后,放在清水池中每日找水1次,用时从鳃孔取出内脏,洗净,鲜用。 (责任编辑: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