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连刺
时间:2020-04-16 07:23 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次
【标题】 大黄连刺 【拼音】 Dài Huánɡ Lián Cì 【拉丁文】 Berberis pruinosa Frnch. 【异名】 土黄连、石妹刺、大黄连、宽叶鸡肢黄连、刺黄连、鸡脚刺、三颗针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肝;胃;小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热淋;咽喉肿痛;口疮龈肿;火眼目赤肿痛;痄腮;乳痈;疖肿;烫伤 【药用】 为小檗科植物粉叶小檗的根和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形态】 粉叶小檗,常绿小灌木,高2-3m。根粗壮,断面浅黄色。小权节处生有坚硬的3分叉刺,长2-3cm。叶4-6片簇生,革质;几无柄;叶片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2.5-4.5cm,宽1.5-2.2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疏生刺状齿1-6个,罕近全缘,叶脉不显至无脉,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白色,被白粉。花10-25朵簇生叶腋;萼片6,下有2个苞片;花黄色,花瓣6,较萼片短;雄蕊6,花药瓣裂。浆果椭圆形或近球形,无花柱,被白粉或蓝粉。花期5月,果期8-9月。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600-3000m的山野路边。 【产地】 分布于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显微特征】 ,茎横切面:木栓层为7-8列木全细胞,常夏天裂,木栓细胞壁马足形增厚,外壁较薄。皮层窄,细胞大小不一,多切向延长。维管束外韧型,40-50个,环列;韧皮部新月形,单个纤维散在,直径9 μm,壁薄;束中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发达,导管直径约24μm。射 线平直,1-4列细胞,韧皮射线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髓部较大,约占直径的1/2。 【化学成分】 茎含小檗碱(berberine)1.58%,还含掌叶防已碱(palmatine)及微量的药根碱(jatrorrhizine)。 【理化鉴别】 ,(1)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加2%盐酸1滴,静置片刻后镜检,可见盐酸小檗碱针晶簇。 (2)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30%硝酸1-2滴,静置片刻后镜检,可见黄色硝酸小檗碱针晶簇,加热后结晶消失并显红色。 【采收加工】 全年采根,除去杂质,鲜用或趁鲜切片晒干。干根或茎未开片者,喷淋清水浸透后切片,晒干。 【图片】 大黄连刺 ![]() 粉叶小檗 (责任编辑: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