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其他 >

天仙子

【标题】
天仙子
【拼音】
  Tiān Xiān Zǐ
【英文】
  Black Henbane
【拉丁文】
  1.Hyoscyamus niger L.2.Hyoscyamus bohemicus F. W. Schmit.
【异名】
  莨菪子、莨菪实、牙痛子、小颠茄子、米罐子、熏牙子
【性味】
  味苦;辛;性温;大毒
【归经】
  归心;肝;胃经
【功效】
  解泾昌涌;安心定痫。主脘腹疼痛;风湿痹痛;风虫牙痛;跌打伤痛;喘嗽不止;泻痢脱肛;癫狂;惊痫;痈肿疮毒
【药用】
  为茄科植物莨菪、小天仙子的成熟种子。
【注意】
  有大毒,内服宜慎。
  1.《本经》:多食令人狂走。
  2.《雷公炮炙论》:勿误服,冲人心,大烦闷,眼生星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6-1.2g;散剂,0.06-0.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衍;煎水洗;或烧烟熏。
【形态】
  一年生工二年生草本,高达1m。全株被粘改建的腺毛。根粗壮,肉质。一年生植株茎极短,茎基部具莲座状叶丛,叶长可达30cm,宽达10cm。二年生植析茎伸长分枝。茎生叶互生,无柄,基部半抱茎;叶片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4-10cm,宽2-6cm,先端钝或渐尖,边缘呈羽状浅裂或深裂;向顶端的叶呈浅波状,两面除生粘性腺毛外,沿叶脉并被柔毛。花腋生,单一,径2-3cm;花萼筒状钟形,5浅裂,花后增大成坛状,有10条纵助,外被直立白柔毛;花冠钟状,5浅裂,黄色囊有紫堇色网纹;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的近中部,稍长于花冠;花药纵绽裂形,深蓝紫色;子房2室,柱头头状,2浅裂。蒴果藏于宿存的萼内,长卵圆形,成熟时盖裂。种子小,近圆盘形,淡黄棕色,有多数网状凹穴。花期5月,果期6月。
  形态与上种十分接近,主要区别:本种为一年生草本,植株较小。根细瘦而带木质。无莲座叶从,茎生叶不作羽状分裂或仅有极浅的波大辩论浅裂。
【生态环境】
  生于村边、山野、路旁、宅旁等处。
  生于村边、田野、路旁等处。
【产地】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安徽、河南、四川、西藏等地。
  分布于东北、河北。
【栽培】
  生物学特性 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0-30℃,不耐严寒,喜阳光,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活、排水良好的中性及微碱性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忌连作,不宜以西红柿等茄科植物为前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法:北方播种时间为3月至4月中旬,长江流域可秋播或春播,以秋播为主。条播或穴播。条播:行距30-40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穴播:穴距30cm×30cm或40cm×40cm,每穴播种10颗左右,播后可稍镇压,应经常浅水,温度在18-23℃有足够的土壤温度,播后10d左右出苗,苗齐后进行间苗1次,每穴留壮苗1株。
  田间管理 秋播者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当年11-12月,第2次于翌年2-3月,第3次在4月。春播者在4月上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各中耕1次。中耕宜浅,每穴中耕后追肥1次,以氮肥为主,先淡后浓,先少后多。4月上旬及5月上旬花果期再用2%的磷酸钙溶液根外追肥两次,可提高种子产量。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红蜘蛛,春季发生,可用化学药剂防治,并注意不宜选豆类、棉花、茄等为前作。
【品种考证】
  出自《本经图经》。
  1.《纲目》:莨菪、云实、防葵、赤商陆,皆能令人狂惑,昔人有未发其义者,盖此者皆有毒,能使痰迷心窍,蔽其神明,以乱其视听故耳。
  2.《日华子本草》:莨菪子有毒,甘草、升麻、犀角并能解之。
【显微特征】
  莨菪种子纵切面:种皮外表皮细胞呈不规则波状凸起,波峰顶端渐尖或钝圆,长至125μm,细胞壁具透明的纹理;种皮内表皮细胞1列,壁薄,内含棕色物。胚乳细胞含脂肪油及糊粉粒;胚弯曲,子叶细胞含脂肪油,胚根明显。
【化学成分】
  1.莨菪 种子含天仙子胺(hyoscyamine)0.02%-0.17%,东莨菪碱(scopolamine)0.01%-0.08%[1]及阿托品(atropine)[2]等;还含脂肪,其量可达25%。脂肪酸组成为:肉豆蔻酸(myristic aicd)0.3%,棕榈酸(palmitic acid)6.5%,硬脂酸(stearic acid)1.6%,油酸(oleic acid)35.2%,亚油酸(linoleic acid)56.4%[3]。
  2.小天仙子 种子含天仙子胺0.04%,东莨菪碱0.01%[1]。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加乙醚5ml与10%,氨溶液数滴,密寒,振摇,2h后,吸取醚液少量于栽玻片上,挥干醚液,滴加碘化铋钾试液2滴,数分钟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黄紫色,似飞鸟状结晶。(检查莨菪类生物碱)(2)取本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加浓氨试液0.5ml,混匀,再加氯仿5ml,密寒,振摇0.5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溶解,吸取溶液5滴,置水浴上蒸干,加发烟硝酸4滴,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与氢氧化钾1小粒,显紫色。(检查莨菪类生物碱)(3)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10ml,超声处理15min,弃去石油醚液,同上再处理1次,药渣挥干溶剂,加浓氨试液与乙醇的等量混合溶液2ml湿润,加氯仿20ml,超声处理15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0.5ml溶解,作供试品溶液。另取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5μm,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7:2:1)展开,取出,晾干,依次喷碘化铋钾与亚硝酸钠乙醇试液。样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两个桔红色斑点。
【药理作用】
  1.对循环系统的作用:1.1.对心脏的作用:东莨菪碱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交感神经作用占优势,故可使心率加快。阿托品有类似作用,而且更强。给兔和犬静脉注射阿托品2-3mg/kg或东莨菪碱4mg/kg,可拮抗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所诱发的心律紊乱,但不能拮抗引起的心律加快。
  1.2.对血管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离体兔血管灌流表明,东莨菪碱可以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收缩作用,但比阿托品弱,同时还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的血压下降,改善微循环。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