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其他 >

夹竹桃

【标题】
夹竹桃
【拼音】
  Jiá Zhú Táo
【异名】
  拘那夷、拘孥儿(《竹谱详录》),棋那卫、柳叶桃(《花历百咏》),叫出冬(《中国树木分类学》),水甘草(《现代实用中药》),九节肿、大节肿(《湖南药物志》),白羊桃(《云南中草药》)。
【性味】
  苦,寒,有毒。
  ①《岭南采药录》:"味苦,性木寒。"
  ②《广西药植图志》:"微苦,有大毒。"
  ③《南宁市药物志》:"苦辛,平,有小毒。"
  ④《云南中草药》:"辛,温,剧毒。"
【功效】
  强心利尿,祛痰定喘,镇痛,去瘀。治心脏病心力衰竭,喘息咳嗽,癫痫,跌打损伤肿痛,经闭。
  ①《岭南采药录》:"堕胎,通经。"
  ②《科学的民间药草》:"叶:强心,利尿,祛痰。"
  ③《陆川本草》:"叶:镇痛,去瘀。治跌打损伤肿痛。"
  ④《中国药植图鉴》:"催吐。"
  ⑤《陕西植药调查》:"镇痉。"
  ⑥《湖南药物志》:"通利关节。"
【药用】
  为夹竹桃科植物夹竹桃的叶或树皮。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应用】
  夹竹桃有类似洋地黄的强心作用,且生物效价较后者为高,因此临床曾试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疗效。
  ①制剂、剂量及用法
  目前尚不统一。虽然临床均采用新鲜红花或白花夹竹桃叶作为药材,但不同的采集时间、叶片老嫩的选择,都可能使其具有不同的生物效价。一般多采用不老不嫩的绿叶,有的则采用秋季摘下的老叶。叶片采集后,用湿布抹拭干净,置于60~70℃温箱内烘干,研粉过筛,装入胶囊或制成片剂内服。用法用量颇多差别:㈠第一日用0.2~0.3克,2~3次分服,以后在临床严密观察下根据症状、心率酌情使用;病情好转后可改为每日0.05~0.1克维持量,持续至症状、体征消失后停药。㈡第一日0.3~0.4克,分2~3次服;第二、三日每日0.2~0.3克,分2~3次服;待发生疗效后减为每日0.1克或0.05克作为维持量,持续至症状完全消失后停药。㈢夹竹桃化的剂量为0.3~0.6克,皆于1~2日完成;维持量为每日0.1克。㈣每次0.1克,最初日服3次,1~2天后改为2次,2~3天后再改为1次。根据病情及药物反应随时掌握给药次数及停药时间。㈤每次0.2克,每日2~3次;或首次服0.2克,以后0.1克,每日3次;心力衰竭控制后改为维持量0.1克,每日1次。㈥@第一天成人用O.06~0.09克,分1~2次服;以后每日用0.06克,一次顿服或分2次服;至发生疗效后用0.03~0.06克,每日1次,作为维持量。并认为开始剂量每天不宜超过0.09克,维持量每天不宜超过0.06克。此外,有的单位将夹竹桃叶用几种不同方法制备,区别使用,甲法:于九月中旬连续几个晴天后,在中午12时左右采集较老的叶,洗涤晒干,磨粉装胶囊。一股每次60毫克,每日2~3次,服2~3日,以后用维持量每日25~100毫克,绝大多数为每日50毫克。乙法:于晴天上午10时左右,均匀采摘老、中、嫩三种叶片,洗涤后放在70℃温箱内烘干,磨粉装胶囊。剂量约高于甲法一倍:第一、二日每日300~400毫克,分3~4次服用,当心率减慢以及其它症状减轻时,改为每日100毫克,维持5~7天后停药。丙法:以夹竹桃的老叶1片,作为相当于洋地黄0.1克×20计算,晒干磨粉备用;夹竹桃化的剂量相当于老夹竹桃叶0.5~1片,维持量为1/20~1/30片。丁法:于八月中旬下午三、四时采摘白花夹竹桃叶,洗净置于50~60℃温箱内焙干研粉备用。夹竹桃化剂量为150~450毫克(多数用200毫克),在1~4天内完成(大部分2~3天内完成);维持量每日50~100毫克。实践证明,叶的老嫩、采集时间、气候及焙制方法可影响强心甙的含量,因此临床剂量不同,今后宜统一规格。除了口服法外,也可采用灌肠法,主要用于对口服有恶心呕吐而影响治疗的病例。每次用夹竹桃叶粉0.2克加水20毫升,于清洁灌肠后作保留灌肠,根据病情每日用1~3次。
  ②疗效观察
  临床曾试用于风湿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梅毒性心脏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产后心脏病、毒性心肌炎等所引致的心力衰竭,均取得较好效果,有效率在90%以上。大多数病例用药后均有明显好转或不同程度的改善,表现为尽量增加,水肿消退或改善,肝脏缩小,心率、脉率减慢,肺部罗音消失或减少,气急、胸闷、咳嗽、发绀等症状消失或减轻,静脉压下降,臂肺、臂舌循环时间缩短。伴有心房颤动的病例,少数恢复为窦性心律,多数虽心室率减慢,但心房纤维颤动仍然存在。疗效发生时间,最快的在用药后12小时内,有的在1~2天内,也有的在3~4天后始见效果的。心力衰竭基本控制时间大多在一周左右。普遍认为夹竹桃的作用发生较洋地黄为快而蓄积作用较弱。夹竹桃的利尿作用显著,用药后尿量增加,虽未加用利尿剂,但水肿能很快消退;但也有认为夹竹桃的疗效以解除气短及降低心率最为显著,消退水肿及利尿作用较次,或谓服药后对呼吸、心率、血压恢复较早,而肺部罗音、水肿、肝大等消失较迟。文献记载夹竹槐有缓解冠状动脉痉挛的作用,而临床证明用它治疗心肌梗死、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梅毒性心脏病有心绞痛症状的心力衰竭,亦确有效果,此点似较洋地黄为优。此外,有人指出夹竹桃的疗效,以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的心力衰竭最为显著。也有认为由于夹竹桃叶直接作用于心肌,能增加心输出量,所以用于高输出性心力衰竭如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能收到满意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曾有人指出夹竹桃叶对风湿性心肌炎(活动期风湿性心脏病)可能不利,宜慎用或不用。
【注意】
  孕妇忌服.不宜多服久服,过量则中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分;研末,3~5厘。外用:捣敷。
【形态】
  常绿灌木,高达2~5米。叶具短柄,3叶轮生,少有对生,革质,长披针形,长7~19厘米,宽1~3厘米,先端尖,全缘,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平行羽状脉。聚伞花序顶生;花紫红色或白色,芳香;萼紫色,外面密被柔毛,上部具5枚三角形的裂片,内面基部有腺体;花冠漏斗状,5裂片或重瓣,右旋,相互掩盖;雄蕊5,贴生于管口,花丝短,有白色长毛,花药先端有丝状附属物,密生白毛,螺旋状卷扭而伸出于花冠外;子房2室,花柱圆柱状,柱头僧帽状。长蓇葖果2枚,长约15~18厘米。花期8~10月。栽培种常年有花。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