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其他 >

旋复花

【标题】
旋复花
【拼音】
  Xuán Fù Huā
【异名】
  蕧、盗庚(《尔雅,),戴椹(《本经》),飞天蕊(侯宁极《药谱》),金钱花(《本草图经》),野油花(《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滴滴金、夏菊(《纲目》),金钱菊(《花史》),艾菊、迭罗黄(《群芳谱》),满天星(《岭南采药录》),六月菊(《铁岭县志》),黄熟花(《南京民间药草》),水葵花、金盏花(《贵州民间方药集》),复花(《新疆药材》),小黄花(《河北药材》),猫耳朵花、驴耳朵花(《山东中药》),金沸花、伏花、全福花(《上海常用中草药》)。
【性味】
  咸,温。
  ①《本经》:"味咸,温。"
  ②《药性论》:"味甘,无毒。"
  ③《本草衍义》:"味甘苦辛。"
【归经】
  入肺、肝、胃经。
  ①《纲目》:"手太阴、阳明。"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大肠、膀胱四经。"
  ③《本草新编》:"入心、肝,大、小肠。"
【功效】
  消痰,下气,软坚,行水。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唾如胶漆,心下痞鞕,噫气不除,大腹水肿。
  ①《本经》:"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②《别录》:"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蔑,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③《药性论》:"主肋胁气,下寒热水肿,主治膀胱宿水,去逐大腹,开胃,止呕逆不下食。"
  ④《日华子本草》,:"明目,治头风,通血脉。"
  ⑤《汤液本草》:"发汗吐下后,心下痞,噫气不除者宜此。"
  ⑥《滇南本草》:"祛头目诸风寒邪,止太阳、阳明头疼,行阳明乳汁不通。(治)乳岩、乳痈、红肿疼痛、暴赤火眼、目疾疼痛、祛风明目、隐涩羞明怕日,伤风寒热咳嗽、老痰如胶,走经络,止面寒腹疼,利小便,治单腹胀,风火牙根肿痛。"
  ⑦《医学入门》:"逐水,消痰,止呕噎。"
  ⑧《南京民间药草》:"花和苗,祛湿、拔毒、消肿,煎水洗患处。"
【药用】
  为菊科植物旋复花、线叶旋复花或大花旋复花等的头状花序。夏、秋采摘即将开放的花序,晒干。
【注意】
  ①《本草衍义补遗》:"病人涉虚者不宜多服,利大肠,戒之。"
  ②《本经逢原》:"阴虚劳嗽,风热燥咳,不可误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包煎或滤去毛),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研末干撒或调敷。
【形态】
  ①旋复花,又名:驴儿草、百叶草。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茎具纵棱,绿色或微带紫红色。叶互生,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窄长椭圆形,长6~10厘米,宽1~2.5厘米,先端尖,基部稍狭,有时呈小耳、半抱茎,全缘或具细锯齿,上面绿色,疏被糙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糙伏毛。头状花序少数或多数,顶生,呈伞房状排列,直径3~4厘米;花序梗被白毛:近花序处通常有1披针形的苞片,被柔毛;总苞半圆形,长8~10毫米,直径1~1.8厘米,总苞片数层,外层披针形,内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干膜质,外面被毛或仅具缘毛;花托微凸;舌状花1层,黄色,雌性,花冠先端3浅裂,基部两侧稍连合呈管状,雌蕊1,子房下位,具棱,被白色短硬毛,花柱线形,柱头2裂;管状花两性,位于花序的中央。花冠先端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雄蕊5,聚药,花丝分离而短,雌蕊1,花柱线形,柱头2裂。瘦果长椭圆形,被白色硬毛,冠毛白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于山坡、路旁、田边或水旁湿地。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等地。
  ②线叶旋复花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体近无毛或被疏柔毛。叶互生,线状披针形残线形,长6~12厘米,宽6~12毫米,先端尖,基部稍抱茎,边缘反卷,下面淡绿色,被疏柔毛。头状花序顶生,分枝多,呈伞房状排列,花序直径1.5~2厘米;苞片披针形;总苞半圆形,总苞片3层,外层披针形,内面2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光滑或微被缘毛;舌状花1层,黄色,花冠先端3裂,下部连合成管状,雌蕊1;管状花先端5齿裂,雄蕊5,雌蕊1。瘦果椭圆形,顶端践形,具棱,被白色疏硬毛,冠毛白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长于山坡、路旁或田边。分布东北、华北、华东等地。
  ③大花旋复花,又名:毛旋复花。
  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密被细毛及白色绵毛。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抱茎,全缘或具微锯齿,下面密被糙伏毛。头状花序少数,顶生,呈伞房状排列,花序直径3~5厘米:花序梗密被白色绵毛或细毛;苞片披针形,被毛:总苞半圆形,直径13~22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线状披针形,内层线形,外面密被白色细毛或绵毛;舌状花1层,花冠先端3齿裂,基部连合成管状,雌蕊1:管状花先端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雄蕊5,雌蕊1。瘦果长方椭圆形,有棱,被白色硬毛,冠毛白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长于溪沟旁或山野间。分布东北、华北及新疆、青海等地。
  以上三种植物的根(旋复花根),全草(金沸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产地】
  主产河南、江苏、河北,浙江、安徽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化学成分】
  大花旋复花开花时期的地上部分含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大花旋复花素和旋复花素。花含槲皮素、异槲皮素、咖啡酸、绿原酸、菊糖及蒲公英甾醇等多种甾醇。
【药理作用】
  大花旋复花的根和地上部分之脂溶性及醚溶性部分有抗菌作用,无显着利尿作用。
  绿原酸为咖啡酸与奎宁酸的缩合物,遇铁呈蓝色,与鞣质相似,以前曾名"咖啡鞣酸",但与鞣质不同,不沉淀蛋白质,故无收敛作用。咖啡酸与绿原酸有较广泛的抑菌作用,但在体内能被蛋白质灭活。绿原酸与咖啡因相似,口服或腹腔注射,可提高大鼠的中枢兴奋性。绿原酸与咖啡酸口服,可增加人胃中盐酸的分泌量,并能使脉搏变慢,而奎宁酸则不能。绿原酸能显着增加大鼠、小鼠小肠的蠕动,绿原酸、咖啡酸、奎宁酸皆可增强大鼠子宫的张力,此作用可被罂粟碱所取消,而阿托品则不能影响之。咖啡酸、绿原酸还可增进大鼠的胆汁分泌。在离体兔回肠标本上,绿原酸能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但对肾上腺素的升高血糖作用、预防大鼠蛋清性足踝浮肿等皆无影响。绿原酸对人有致敏作用,吸入含有绿原酸的植物的尘埃后(如在咖啡厂中),可发生气喘、皮炎等,但食入后可经小肠分泌物的作用,变为无致敏性物质,故试验致敏原时,宜用皮内法而不用口服法。咖啡酸尚有灭活硫胺(维生素B1)的作用。绿原酸毒性很小,幼大鼠口服半效致死量大于1克/公斤,腹腔注射大于0.25克/公斤。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