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其他 >

普洱茶(2)


【采收加工】
  清明前后枝端初发嫩叶时采摘,干燥加工成条状。
【性状】
  性状鉴别 嫩叶干燥加工成条状,长1.5-3.5cm。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卵圆形或矩圆形,筠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表面灰绿色或墨绿色,背面被灰白短柔毛;老叶长可达15cm,宽可达5cm,革质。气清香,味微苦涩。
【附方】
  治闷YIN: 茄梗(伏月采,风干),居中焚之;内用普洱茶二钱,煎服,少顷尽出。(《百草镜》)[备考] ①《云南志》;普洱山其上产茶,名普洱茶。②《南诏备考》: 普洱府出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③《纲目拾遗》: 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等。又:普洱茶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有伪作者名川茶,其饼不坚,色亦黄,不如普洱茶清香独绝也。 《物理小识》普雨茶,蒸之成团,最能化物,与六安同。按普雨即普洱也。
【参考文献】
  1.《本经逢原》:消食,辟瘴,止痢。
  2.《纲目拾遗》:解油腻牛羊毒,逐痰下气,刮肠通泄。又;普洱茶膏,醒酒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
  3.《本草再新》:治肝胆之浮热,泻肺胃之虚火,生津止渴。
  4.《随息居饮食谱》:善吐风痰,消肉食,凡暑秽痧气腹痛、干霍乱、痢疾等证初起,饮之辄愈。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