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触叩听”丢不得 不会因为现代医学的进步而过时
时间:2015-09-02 16:15 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次
《一本用一生寻找的书》一文,记述了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首任主任、已经89岁高龄的邵孝洪教授有一个一生的遗憾,那就是他用尽一生的时间一直在寻找、始终也没有找到的一本书。读罢此文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赵旭东心绪难平,发动自己在德国留学的3名学生,终于找到了这本德文名为《不需要辅助手段的紧急诊断》的书。 “如果有可能,我们愿意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赵旭东说,“这不仅是为了帮老人家了却一个心愿,更是因为现在太多医生过于依赖仪器和药物。我认为,即使在今天,‘望触叩听’依然不会因为现代医学的进步而过时。” ■物理检查弱化很自然 7月28日7点,在北京还没有完全“醒”来的时候,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年轻医生、进修医生和医学生已经开始每周一次的半小时晨读会,请本科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轮流介绍本专业包括“望触叩听”在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骨科主任翁习生说:“年轻医生总希望一上来就做大手术,可我们培养的不是开刀匠,而是能看病、会看病以及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看病的医生。” “‘望触叩听’再查能查出个花儿来吗?用X线机一照不就一目了然了吗?同时,传统的‘望触叩听’是依然一成不变,还是该与时俱进?”对于“望触叩听”的作用,很多医生有着不同看法。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住院医师须晋认为,当前,病人对诊断时间和就医效率有很高的期望,辅助检查不仅能快速地给出比医生的双手更加详细、精确的描述,而且还能留下一个客观的报告,何乐而不为?因此,物理检查应该简化。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仲认为,医学技术的发展不是为了省略“望触叩听”,医生的手还是要尽可能摸得仔细,接下来再用现代化的手段来验证发现的线索就可以了。“‘望触叩听’的水平是不是必须达到张孝骞时代的要求,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物理检查应该扬弃一些过时的内容。”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医生吴东认为,比如肺部听诊中的哮鸣音,过去甚至细化到羊咩音之下还要再分类。有了先进的辅助检查手段以后,也许医生只要听出是哮鸣音就足够了。 一些疾病新的体征和症状也在不断被发现,吴东说,过去脑膜炎查体主要是判断有无颈项强直,由于主观性比较强,现在已改为让病人摇头。过去腹膜炎查体主要是看有无按压反跳痛,现在则改为让病人咳嗽,如果咳嗽时肚子痛则等同于反跳痛。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王迁说,无论是敏感性还是特异性,辅助检查都高于物理检查,因此“物理检查的弱化是一个无奈的现象,但也是医学发展的自然演变和总体趋势。对于这种现象,也许我们不必过于纠结”。 ■物理检查就是“勘察现场” 记者随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崔丽英出诊时,面对一位被怀疑为“渐冻人”的患者,她不是先看核磁检查结果,而是从口袋里取出了一把小锤子,敲了敲患者已经失去知觉的右腿。 “别小看这把小锤子,再发达的国家用的也是这套工具。辅助检查不是万能的,神经科首先讲的是定位,然后才是定性,而要准确定位,就必须依靠最基础的物理检查。”崔丽英说。 这把锤子还帮崔丽英为一位70多岁的老人找到了正确病因。一年多来,这位老人总是感到双腿没劲,在别家医院做了脑部核磁,因为片子上有几个小点而被诊断为脑梗。然而,住院治疗了几个月,不仅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 老人进诊室后,崔丽英先是掏出了小锤子,发现老人腿部力量非常好,肌力达到5级。再做几个神经系统的检查发现,腱反射很低,没有病理征,拿针一扎,还有周围的感觉障碍。崔丽英断定,老人不是脑梗,而是深感觉的共济失调。再细问病史,老人说,因为胃不好,已经吃素很多年了。不吃肉就会缺乏叶酸,一查维生素血项,患者叶酸B12的指数非常低,需要马上补充叶酸B12,一个月只需100多元就药到病除了。 “深感觉共济失调属于脊髓损害,光靠影像是查不出来的。”崔丽英说,事实上,很多神经科的疾病都无法通过影像作出诊断,甚至做了病理也无法判断。对于神经科来说,没有一种疾病仅凭CT、PET的结果就能够确诊。如果医生不能通过物理检查作出正确的定位,即使头、颈、胸、腰都做核磁共振,病人上万元都花出去了,最后可能还会诊断不清。 “单纯依赖物理检查或者辅助检查,都难以作出最终的诊断。”王仲说,比如病人的肝表面有个包块,到底是液性的还是实性的,是肝癌还是肝脓肿?光靠手是摸不出来的。以前只能采取开腹探查,而现在有很多手段可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让这个病人做CT,前提是医生首先要摸出这个包块,并依据摸上去的软硬程度及病人的体征,作出一个初步的判断和假设,再依据这个假设去选择检查项目。也就是说,没有前面的“望触叩听”就没有后面的CT检查。 “患者们都说,免疫科的大夫会‘相面’。”王迁告诉记者,因为很多免疫类的疾病都有表面的特征。如果一位年轻女病人的脸上有跨鼻梁、双颧部,不累及鼻唇沟的蝶形红斑,极有可能是红斑狼疮;如果病人的手呈现对称的关节梭形肿胀(中间粗两头细),很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因此,对于免疫科来说,物理检查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很多物理检查的指标甚至还被写进了一些疾病新的诊断标准里面。而从理论上来讲,60%~70%的疾病都可以通过问诊和物理诊断获得一个比较具体的方向。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副教授范宏伟说:“诊断好比探案。难道因为有了DNA技术,就不用询问目击人,不去勘察现场了吗?问病史就是找证人,物理检查就是勘察现场。” ■“望触叩听”也是一种“仪式” “望触叩听永远是正确诊断的基石。”范宏伟认为,物理检查的核心是一种医生工作和思考的方法,它教会医生如何和病人交流,如何从查体中发现异常,再如何将问和查结合起来去发现疾病的线索。这种方法永远不会过时。 吴东则认为,物理诊断的精髓是“医生要和病人在一起”的理念,而这一理念永远也不能改变。 (责任编辑: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