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甘肃攻坚克难,医改成效促卫生事业发展(2)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2009年底至2010年,国家共安排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769个,目前已竣工504个,另有240个正在建设。兰州等三市实现了“120”全覆盖。基层卫生人才匮乏的问题得到缓解。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按照国家确定的服务内容,免费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城镇和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达到73%和36.7%,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管理率达到了60%。
5.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我省没有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省政府决定将庆阳、金昌2市作为我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率先开展工作。全省公立医院按照省卫生厅制度体系要求,强化治理过度医疗,收效显著。
二是多策并举,结合省情推进医改。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甘肃省根据省情确立了“用尽可能低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的路子”,采取“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础的医疗问题”, 走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突出四大亮点。

1.提出“管理机构下基层,疾控机构进医院,健康教育进家庭”的工作思路。强化公共卫生职能,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成效显著。健康档案、慢病管理有序开展,“健康教育十个一”工程扎实推进。
2.明确发展思路,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根据“保基本、打基础、强基层”的原则,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作为医改工作的重心和核心,实行和推动了以“十制改革”为模式的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工作。
3.结合医德医风教育,强化治理过度医疗。坚持推行以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四个排队”、“八个排队”制度。对医生用药量、抗生素使用量、抗生素中青霉素使用量、患者自费比例进行排队考核,并进行公示。以开展百姓放心医院创建活动为契机,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出台降价措施并上墙公布。2009年以来,全省24家三级医院医生因不合理用药实施处方权监护1486人次,处理不合理用药的医务人员1057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工作,卫生行业作风明显改进,广大群众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满意度有了新的提高,省级9家医院2010年患者满意率平均达到了96.9%,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较同期下降40%。人均门诊或住院费用下降20%左右。
4.挖掘中医药资源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我省进一步明确了中医在医改中的任务和目标,在疾控、卫生监督机构、综合医院成立中医科,积极发挥中医在疾病预防和保健中的作用,把中医药引入卫生工作的各个领域。落实乡镇卫生院“三个三分之一”,加大中药使用量,提高中医收入比例。同时结合政策引导和宣传,鼓励群众看中医、用中医、信中医。充分利用固定标语、开展健康教育、创排及巡演中医剧目等方式宣传中医,宣传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使全社会关注、支持中医的发展。
5、大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008年省卫生厅制定了《甘肃省卫生人才12345规划》;2009年启动卫生人才建设年;2010年开展重点学科建设及厅领军人才选拔。目前卫生系统形成了一支320人左右规模适宜、老中青搭配、专业结构合理的高层次人才梯队。
组织开展了“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和五级中医师承教育。连续7年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先后抽调近9000名城市医生到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支援工作。
积极招录大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省卫生厅先后与省编制、人事、教育等部门制定了《甘肃省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编制标准》、《甘肃省农村卫生机构在职人员学历教育实施意见》、《甘肃省事业单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系列内部等级岗位任职条件(试行)》、《关于在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建立动态流动机制的意见》和《关于推广编外护理人员人事代理和劳务派遣制度的通知》等,与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乡镇卫生院聘用执业医师纳入正式编制管理的意见》,稳定基层卫生队伍,不断推动基层卫生队伍的规范化、长效化建设。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责任重大。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取,努力工作,全面完成3年的医改目标任务,并通过做好医改工作促进全省卫生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