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病的特点及饮食禁忌
时间:2015-08-30 20:27 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次
什么是脚气病? 在食用精白米地区,特别是习惯吃稀饭和米汤的地区的小孩,常有轻度腹泻、声音嘶哑、烦躁、夜间啼哭、吃奶无力、四肢较弱、心跳快,甚至嗜睡、昏迷、抽筋等症状。人们常称它为“脚气病”。 脚气病(jiaoqibing)英文缩写VB1。又称“硫胺素”、“抗炎素”、“抗脚气病维生素”。B族维生素之一。VB1主要存在于种子外皮及胚芽中,酵母、瘦猪肉、米糠、麦麸、大豆等富含VB1。在体内经特异性的酶催化,VB1可与ATP作用,生成焦磷酸硫胺素(TPP)。TPP是糖代的一种重要的辅酶。所以,缺乏VB1时,使糖代谢受阻,一方面导致神经组织的供能不足,另一方面,使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丙酮酸、乳酸在血、尿和组织中堆积,从而引起多发性神经炎,并影响心肌的代谢及功能。患者易怒、健忘、食欲不振、手足麻木、皮肤粗糙、肌肉疼痛萎缩,严重时可产生手足腕下垂、下肢水肿和心力衰竭,临床上称为脚气病。同时VB1还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重要的神经介质乙酰胆碱不被破坏,从而保持神经的正常兴奋程度。当VB1缺乏时,则会导致胃肠蠕动慢、消化液分泌不足、消化不良等症状。VB1缺乏症多因膳食不合理(如以精米为主,又过度淘洗),烹调不当(如捞饭时弃丢米汤,煮粥时加碱等),使VB1摄入量减少,长期发热或患消耗性疾病,也可导致VB1缺乏。我国早在隋唐时便已使用富含VB1的“谷皮”来治疗脚气病了。目前做为药物使用的VB1多为化学合成的硫胺素盐酸盐,除治疗VB1缺乏症外,还用于许多疾病的辅助治疗。 患“脚气病”的小儿脚部略有浮肿,用手指压迫时,即出现一个凹陷,压力解除后,此凹陷还不能立即消失。这种病实际上是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因此,又称维生素B1缺乏症。此病多发生在三至六个月吃母乳的婴儿身上。如果母乳量不足或未及时添加辅食,即可使婴儿得此病。 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病)有什么特点? 由于长期食用白米、面,使维生素B1摄入量减少,就可引起脚气病。儿童、少年的脚气病大致与成人症状相似,往往表现为慢性过程。开始并无特殊表现,仅感到容易疲倦、思想不集中、不爱动、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大便秘结等。以后可出现腿、膝关节反应迟钝或丧失,两腿无力、发麻、沉重感,肌肉压痛甚至四肢肌肉萎缩,严重的可产生腕、足下垂,触觉痛觉消失,这就是所谓干型脚气病,亦称为末梢神经炎。有些患儿可出现水肿,常从小腿、下肢开始,渐渐波及全身,浮肿、心脏扩大、心跳缓慢,称为水肿型脚气病。 婴儿脚气病患者其症状往往与一般儿童不同,可发生一种急性心脏型脚气病。多数发生在6个月以内的婴儿,发病突然,患儿心情烦躁,多哭闹,面色苍白,小便短少,心跳快,血压低,全身肌肉柔软无力,最后可因发生昏迷、惊厥及心力衰竭而死亡。往往容易误诊为其它一些疾病而延误治疗,在安徽农村曾发生过多起婴儿急性心脏型脚气病,应引起家长们的警惕。 婴幼儿如何避免维生素B1的缺乏? 维生素B1为水溶性维生素,它在酸性环境中耐热、耐氧化,但在碱性条件下很不稳定,加热可使其大部分破坏。含维生素B1丰富的食物有粮谷的表皮、豆类、酵母及动物内脏、瘦肉、蛋黄等。蔬菜、水果不是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避免维生素B1缺乏的关键是经常吃精白面粉、白面包。另外,减少烹调过程中的损失也很重要,如淘米不要过度,不要吃捞饭。捞饭所含的维生素B1仅0.03ug/100g(一般饭为0.18/100g),损失很大。另外,煮粥、煮豆、蒸馒头时,不要加过量的碱,以防维生素B1的大量损失。人体对B1的贮存有限,即使长期摄入维生素B1制剂,一旦停服,只一星期左右就会出现维生素B1缺乏的症状。因此,平时应注意对婴幼儿进行B1的补充。维生素B1的供给量,1~12个月婴儿每天0.4mg,1~2岁的幼儿每天0.7mg,3岁以上的每天为0.8mg。 婴儿脚气病有哪些症状? 脚气病以三至六个月吃母乳的小儿较为常见。出现症状有轻有重,多数患儿是轻型。但如未及时得到治疗,病情会继续发展,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脚气病的症状有以下几方面: 1.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有时腹痛、轻泻或便秘、腹胀。 2.神经系统症状。患儿早期有烦躁不安及夜啼;病情加重后,出现嗜睡、软弱无力、两眼无神,声音微弱、嘶哑,吃奶时呛咳,严重者导致昏迷、抽搐。 3.循环系统症状。患儿突然嚎叫、声急音失、出冷汗、全身冰冷、体温降低、口唇、指甲发绀、皮肤发花、全身水肿、呼吸不规则、呼吸微弱,刚发病时可见抽搐,继而昏迷,严重者会死亡。 此外,患儿可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常常先见于足部,逐渐发展至膝部、大腿甚至全身;尿量减少。如有以上症状,应速到医院诊治。 怎样预防脚气病? 婴儿脚气病即维生素B1缺乏症。此病的预防方法有: 1.大米一般不用水反复搓擦、淘洗,以免维生素B1损失。因为大米淘洗一次维生素B1要损失31~65%。 2.应改变不良的烹调习惯,如去米汤稀饭使大量维生素B1丢失,煮稀饭时加碱,容易使维生素B1破坏。面食、馒头等发酵,最好用酵母或酒酿,要避免加碱。 3.应按时给婴幼儿添加一些富有维生素B1的辅食,加蛋黄、瘦肉、豆类、蔬菜等,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4.维生素B1在人体内不能制造,贮备也不丰富,故需靠食物供给。母乳中维生素B1的含量与乳母饮食有关,因此乳母宜吃糙米、豆类、鸡蛋及新鲜蔬菜。 5.积极防治其他疾病,尤其是胃肠道疾病。如已得病应补充维生素B1. 怎样食疗治好“脚气病” 专家称“脚气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l(硫胺素)造成的疾病。查找资料发现,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有黄豆、绿豆、小米、薏米、全麦、花生、猪肉、酵母,谷类的胚芽和外皮(糠、麦麸)含维生素B1尤其多。但是加碱或油炸可使维生素B1大量损失破坏。用黄豆、绿豆、小米、薏米、花生、燕麦米、大麦米、小麦米等搭配熬粥,这样能吃到豆类和全麦的皮。吃用酵母做全麦粉的馒头,避免用碱做,以防损失全麦粉中维生素B1。 脚气病是如何出现的呢?人体需要的能量一部分是靠葡萄糖代谢供给的,葡萄糖代谢需要维生素B1作为辅酶。若缺乏维生素B1,葡萄糖就不能代谢产生能量。而心脏和神经系统是人体中代谢旺盛、耗能较多的脏器。因此,当维生素B1长期缺乏时,就会引起葡萄糖代谢障碍,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继而导致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发脚气病。 食疗对脚气病来说可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不要只吃主食不吃菜,蔬菜、花生、瘦肉所含的维生素B1较多。也不要只吃精米精面,要适当吃些粗粮,因为粗粮比精米精面所含的维生素B1丰富得多。减肥、节食者一定要注意食量和食物的调配。但食疗只是一般疗法,若积极治疗脚气病,还应及时补充维生素B1片。 患有脚气病者,忌吃下列食物。 南瓜 民间多视之为“发物”。明·李时珍就曾指出:“多食发脚气。”《本草求真》亦云:“凡人素患脚气,于此最属不宜。”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说:“……,脚气痞闷,皆忌之。” 鸡蛋 根据清代食医王孟英的经验,脚气患者忌吃鸡蛋。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明确告诫:鸡蛋“多食动风阻气,……脚气皆不可食。” 鸭肉 根据前人经验,患有脚气之人,不宜多吃鸭肉。如清代食医王孟英曾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多食滞气,滑肠,凡为阳虚脾弱,……痞胀脚气,皆忌之。”《饮食须知》亦云:“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患脚气之人忌食之。” 甜瓜 根据古代医家经验,患有脚气病者应当忌吃甜瓜。如《孙真人食忌》中早有记载:“患脚气病人食甜瓜,其患永不除。”《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说:“凡虚寒多湿,……脚气,皆忌食。” 荸荠 又称乌芋。性寒,味甘,但患有脚气病人忌食之。如清代名医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指出:“乌芋,盖以味甘性寒,力善下行,是以冷气勿食,食则令人每患脚气。” 白酒 俗称烧酒,为一种烈性酒。明·李时珍曾说:“烧酒,纯阳之物,与火同性,过饮不节,杀人顷刻。”同时它还会导致B族维生素的缺乏,也包括维生素B1的缺失。所以,已患有脚气病,即维生素B1缺乏症者,应当戒酒。 此外,脚气病患者还应忌吃大蒜、莼菜、蚕蛹、虾子、螃蟹等。 (责任编辑:Doctor001) |
- 上一篇:常用消毒药品的配置用量
- 下一篇:常见皮肤病的种类、症状及其不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