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医疗产经 >

调查显示:中国内地上班族压力全球第一?

不知从何时起,“压力山大”成了都市白领自嘲的流行语。“有压力时觉得累,没压力时觉得可怕”,“加班压力大,不加班压力更大”。
  最新的一项“2012关爱职场白领、关注白领健康调查”显示,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危害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工作压力、环境污染和缺乏锻炼位列前三。
  中国内地上班族的压力全球最大
  这项调查由媒体和知名企业共同进行,选择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长沙和沈阳7个代表性的城市,调查对象是20岁到60岁之间、中等学历以上、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办公室白领,成功完成的样本量是1000人,调查显示,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危害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工作压力、环境污染和缺乏锻炼位列前三。
  另外一家世界知名调查机构则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
  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占75%,香港地区占55%,分列第一和第四,都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值48%。其中,上海、北京分别以80%、67%排在这一调查结果城市排名的前列。

社会保障滞后
  诱发各个阶层“压力山大”
  中国白领的压力到底来自于哪里?世界知名办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调查显示,“工作”、“个人经济状况”、“来自老板的压力”排在前三位。三者的背后无非就是个“钱”字。
  有学者指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享受着500多年的历史积累,其中原始积累长达300年,而我们的积累刚刚开始。别人300年的焦虑,我们要在30年内消化。膨胀的欲望带来的是急剧增加的压力。
  在一些学者看来,当前中国,感到“压力山大”的不仅是白领,焦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师胡颖廉分析,人们压力大的一个原因是来自物质保障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滞后,人们对医疗、养老、住房和子女教育等问题缺乏稳定感,因此,努力将未来收益“折现”到当前实现,其代价就是透支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压力也来自精神方面,当前社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贫富差距扩大,群体性焦虑情绪严重,这加剧了急功近利、肤浅急躁的社会氛围。”胡颖廉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学銮认为,中国人目前处于“生,生不起;死,死不起”的状况,就连殡葬这样本应属于社会保障的项目,都变得唯利是图,当社会应提供的医疗、养老、教育等福利保障不够完善时,个人身上的担子就显得尤其沉重。
  另外,夏学銮认为不同的教育观也是导致中国人压力格外大的一个原因,“西方人教育孩子从小要学会尽一份社会责任;而在东方,孩子从小就被要求好好学习,长大光宗耀祖。这导致很多人成年后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中,压力总是如影随形。”
  中国每年60万人过劳死
  一项内容为“月薪多少会让你在相应的城市生活不惶恐”的调查显示,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需9000元左右,成都、大连等二线城市则在5000元上下浮动,住房、工作、婚姻成为引发城市居民压力的主要诱因。
  有专家指出,适当的压力可以产生动力,但压力过大则会产生负面作用。有统计显示,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迅速发展的日本,过度疲劳曾造成大量中青年人猝死,如今,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
  当压力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人所感觉到的焦虑,就从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变成精神障碍疾病。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的调查显示,目前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患精神障碍疾病,其中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抑郁症和焦虑症人数急剧上升。《柳叶刀》预计,中国患抑郁障碍的人群,有可能达到6100万,且绝大多数从未就诊。虽然抑郁症的病因很复杂,但压力过大、持续得不到排解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导致抑郁症发病的外界压力经常是慢性的、持续的、不可预见的压力,这和我们很多白领的工作状态非常类似。”全国抑郁症研究协作组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王刚说。
  注意身体变化
  反思是否压力过大
  压力就像洪水,蓄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释放。然而,多数中国人的选择是压抑,有的人甚至选择走极端。
  深圳网友“祭奠逝去的嗳”本是当地一家公司的部门主管,月薪近2万,今年10月4日,他突然发帖称“活着好累,直播我的死亡。希望朋友还能记得我”。尽管网友报警营救,最终还是没留住“祭奠逝去的嗳”,据他身边的朋友回忆,“祭奠逝去的嗳”两年多前就流露出自杀的想法。
  王刚举例说,一项北京地区抑郁症调查显示,抑郁症患者从未就医的比例高达62.9%,而就诊的患者当中,真正到专科医院就诊的只有5.8%。而且患者在发病之初,对于自己是否了解现在处于疾病状态,不清楚的占到70%以上,认为是思想问题的占到10.3%,能够认识到自己可能是得了抑郁症的比例还不到10%,很多人即使出现了失眠、厌食、胃痛等躯体反应,也没有意识去挖掘问题的根源。
  远离这个时代,显然是不可能的。专家认为,要改变的是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模式。
  专家提示,当你出现易忘事、做怪梦、下巴疼痛、牙龈疼痛出血、重度痛经等症状时,就要认真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压力过大了。玩节奏适中、画面轻松的休闲游戏,多吃牛奶、海带、鱼肉等富含钙和维生素B1的食物,能帮人暂时远离压力,让身心得到放松。
  综合中国青年报等报道

都有病?
  首席评论徐迅雷
  “我们要将灵敏的脑力,寓寄于健全体魄之中。”早在上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就提出了“体魄健康才能救国”的思想。如今,我们简直是“体魄健康才能救己”了。
  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说,“压力山大”成了都市白领自嘲的流行语——一项“2012关爱职场白领、关注白领健康调查”显示,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压力山大”背后,是一种集体焦虑感……确实,在白领阶层,很多人都有“劳心劳力,身心俱疲”之感,“大家都有病,只是重与轻”。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人数多达55万。这意味着,每天至少1000人猝死。中青年人猝死的比例不断上升。2011年,上海社科院研究者分析了92个过劳死案例,发布报告指出,近年来“过劳死”发病率直线上升,其中以男性人群居多,IT行业过劳死年龄最低,平均只有37.9岁。熬夜,加班,疲惫,失眠……过度的劳累,过大的压力,让“死”变得很容易。
  有人说,中国的中青年是“薪有余而力不足”,这话只对了后半句。不久前有报道说,一项内容为“月薪多少会让你在相应的城市生活不惶恐”的调查显示,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需9000元左右才能“不惶恐”,成都、大连等二线城市则在5000元上下浮动。面对这样的“生活不惶恐”,有多少中青年能够“薪有余”?事实就是“薪无余、力不足”。
  身心压力、环境污染、缺乏锻炼,加上食品安全等因素,健康受到危害,基本就是常态。一种说法是: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一定要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好像不仅仅是白领阶层“都有病”,普通市民也是普遍焦躁。刚刚看到一个报道,说的是在辽宁本溪,一对夫妻因琐事吵架,妻子一气之下,从二楼直接跳了下去,栽倒在地,鲜血直流,大喊救命。可是,当看到她老公冲过来,这位中年妇女就突然来了精神,两人接着吵,越吵越凶……你说,这是不是“世上最牛的吵架”呢?这“最牛的吵架”背后,是不是夫妻“都有病”呢?
  健康是保障出来的。无保障则无安定。我赞同这样的说法: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有待完善,人们对医疗、养老、住房和子女教育等问题缺乏稳定感,因此,努力将未来收益“折现”到当前实现,其代价就是透支身心健康。
  “我国古重六艺,其中射、御二者,即习劳作,练体气,修养进德。”梅贻琦说,“身体之强弱,关系一己之成就甚大。”“至于如何锻炼,自不全在每日赛跑蹴球,必须对于起居、饮食、眠憩种种方面时加注意,方可增进健康。”对个人而言,增进健康确实需要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有锻炼,有康健,抗压力,抗打击。
  拿一个“你幸福吗”的问题,问一个病人和一个健康人,答案必然是大不一样的。没有健康,何来幸福。所以,健康的事,是个人的事,是社会的事,是国家的事,是民族的事,是真正值得好好问一问的大事:“你健康吗?”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