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展多样化中医药标准化培训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2月获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文件精神及要求,我院先后制定了《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药标准化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及《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药标准化培训项目实施方案》。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展,提高我院中医药标准化的质量和应用水平,医院成立了中医药标准化领导小组及标准化办公室,医院院长贺丰杰担任小组组长,总体负责、协调项目的实施;中医药标准化基地办公室负责标准化项目的具体实施与安排。我院建立了院科两级管理机制,各行其职、各负其责,保证了中医药标准化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形式多样化的中医药标准化培训工作

为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提高我院中医药人员的标准化能力与素质,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我院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化的中医药标准化培训,包括派人外出参加标准化培训班、举办标准化培训班、举办院内讲座、报纸宣传及相关病种临床诊疗指南解读等多个角度进行标准化人才培养,并且对承担中医药标准制修订任务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以满足中医药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需求。

1、 “送出去”培训中医药标准化人才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中医药标准化培训任务,我院作为基地(试点)单位,每年需要完成1000人次的中医药标准化培训任务。我院标准化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了“送出去、请进来,培训中医药标准化人才”的工作方案。“送出去”即派人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药标准化高级人才培训班”及“中医药标准应用人员培训班”,医院送出去参加培训的人员均是科室负责人或者医院骨干人员,这些人员工作、学习能力强,能及时融会贯通相关的标准化知识,并且学习回来之后在科室及院内进行学习汇报及交流。通过“送出去”的工作方案,使相关工作人员初步掌握了中医药标准化基础知识、中医药标准应用评价方法、中医临床指南应用评价工作要求、中医药标准化的重要性等,为做好标准化工作培养了一批人才。

2、“请进来”培训中医药标准化人才

“请进来”即聘请专家在我院举办“中医药标准临床应用骨干培训”及“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实施推广培训”,在全省范围内普及了中医药标准化知识。两年来,我院作为标准化基地(试点)培训学员总共2220人次。我们先后聘请了全国中医药领域知名标准化专家及其他相关专家共计45余人授课,参加培训学员超过10个市、县及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临床技术骨干。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院按照中医药标准化实施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学员信息登记表、执行情况汇报表,培训师资基本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的要求。并在每次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与专家进行互动及讨论,进行现场考核,填写调查问卷,积极听取学员的反馈意见并于下次培训会中积极改进,确保培训效果,发挥培训正能量,我院每年都超额完成了中医药标准化的培训任务。

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案,我院培养了一支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技术骨干团队、一支中医药标准应用评价推广团队;形成了一支固定、师资力量雄厚的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培训团队及一套较完善的中医药标准化培训、推广体系;探索建立了具有陕西中医特点的中医标准研究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的长效运行机制。在全省范围内普及中医药标准化知识。

3、举办院内中医药标准化培训,为推动我院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根据相关科室承担的中医药标准化评价与修订病种,我们在全院范围内相继举行了院内中医药标准化培训。如2014年8月20日面向全院职工进行了题为“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解读”及2014年10月15日的题为“鼓胀的临床诊疗指南解读”的讲座,都紧扣中医标准化实践指南的临床应用,为标准化指南的评价工作提供了方便。另外我们邀请了院外的标准化专家来我院进行标准化工作的交流,2014年6月18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房敏教授为我院职工作了题为“中医药标准化特色疗法的探索与实践”讲座,引起了大家的阵阵喝彩;2014年6月25日我院邀请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任宏教授来我院作了题为“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展”的讲座,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结我们培训特点:1、覆盖面广泛,全省各级医院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中医院校的学生及部分护理人员均得到了培训;2、培训内容丰富,授课专家尽心尽职,受到听课人员的普遍欢迎;3、培训工作组织有序、安排合理;4、学员普遍反响热烈,认为通过培训对中医药标准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开拓了思路,提高了临床和科研业务能力。

4、院内报纸宣传

另外,为把标准化工作做的更为细致,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报设有“中医药标准化”栏目,面向全院职工征稿,每月刊载标准化的相关知识、月月传递标准化资讯。
二、我院中医药标准化培训工作带来的社会效益

标准化是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的有效方式,是规范中医药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中医药质量安全的基本依据,是中医药成果推广与传播的重要形式,是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的迫切需要,能够促进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资源优势化为产业、文化和经济优势。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作,对引领和支撑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标准化就是运用现代技术方法,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以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

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我院圆满完成了2012年度及2013年度的中医药标准化任务。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1.逐步构建了我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领头军

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是近年来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对中医药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占据世界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中医药领域,特别是一些基层医院这种意识还非常的薄弱,甚至有全然不知的现象。因此,在国家中医药标准化办公室的组织下,我院组织学员参加了国家局组织的“中医药标准化高级人才培训班”等培训,逐步培养了一批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推广工作的高级人才,初步构建了我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领头军。

2.使中医药标准化基本知识向不同层次的医院渗透和深入

我院以中医药标准化培训项目为契机,请来了全国中医药标准化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授课。如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杨金生教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付强博士、天津中医药大学郭义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韩学杰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仝小林教授等45余位专家为学员授课,授课内容既包括中医药标准化的基础知识、战略思维、标准化方法,又涉及到临床各科常见疾病或疑难病的诊治,学员有来自大中城市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人员,也有来自于各乡镇医院的业务骨干,专业方向既包括临床各科,也包括护理、医技、管理等,学员们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通过培训对中医药标准化的重要性及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中医药标准化基本知识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向不同层次的医院渗透和深入,接受培训的医生了解、掌握了标准化知识和具体标准,拓宽了医生的知识水平,提高了中医临床疗效的社会影响,有利于提高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总之,标准化培训工作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十二五时期,是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应紧紧围绕服务于中医药事业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大局,制定中医药标准化发展战略和规划,解决影响和制约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和支撑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标准化在引领和支撑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