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长沙市疾控中心提醒家长:后高考期应陪考生度过心理关

指导专家 谢强明 硕士,主治医师,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与精神卫生科科长,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10余年,对慢性病与精神卫生管理有较丰富的经验。

高考已过,考生和家长们又被卷入了考后加时赛——填志愿、等录取。在亲手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前,这次大考并没有真正结束,考生和家长都随时处于“备战”状态。

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与精神卫生科科长谢强明指出,资料表明,考生心理危机发生率考后多于考前,家长应关注考生的“后高考心理”。很多考生在经历几个月紧张迎考之后,各种心理需求在高考后一段时间会出现“井喷”现象,加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考后心理不像考前那么关注,因此,很容易出现后高考心理问题。

A 后高考心理问题高发

父母应做“避风港”

谢强明向记者列举了高考后考生最容易出现的几类心理问题:

【放纵】“没想到因为心仪的高校历届分数线太高,今年几乎没有人敢报,‘胆大’的我勇敢追求,竟然上线了。爸爸妈妈再也不会天天念叨我啦,终于可以不眠不休在网吧大战两个月咯。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自责】“每次学校组织大考、小考都能500多分一笑而过的我,今年居然沦落到去上三本。且不说学校好不好,三本的高额学费就让人望而却步,我根本没有勇气复读重考。家里条件那么艰苦,难道真的要我去打工挣钱养家么?我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对不起我自己的努力。”

【紧张】“考试分数出来了,考得不上不下,好的学校不敢报,太差的学校又不甘心,每天吃不好睡不好的,考后比考前还紧张,真难受。”

【委屈】“高考时,好不容易冲到考场,我的身份证却找不到了,老师不允许我进去参加考试,我的英语得了零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倔强】“除了清华北大,我哪所学校也不会去,别人九年考上,我也能,这才第四次呢,谁也别想让我选其他学校。”

【抑郁】“原本考完以后计划着去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去旅行,去听偶像的演唱会,去看高三没时间追的韩剧,可是真的考完了,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不想跟人说话,也不想出去玩,好像什么都挺没意思的。”

【事不关己】“考试是我的事,填志愿是爸妈的事,我不用担心,他们会安排好的。”

针对以上心理问题,谢强明指出:高考对于年轻人的意义,远不止于高考的分数或者高考后所就读的大学这么简单。高考是一次人生的洗礼,是对高中以前阶段学习生活的总结,可以让考生领悟到许多的东西。但是,无论高考结果好坏都不能决定考生的未来,未来还需要年轻人继续开拓创造,因此,考生应积极调整心态,勇敢面对结果,合理安排考后生活,规划未来。

“高考只是通往未来的一个转折点,并非终点,进入社会后孩子们还将面临不计其数的成功和失败。高考后,精彩的生活才刚刚拉开帷幕,切莫迷失、沉沦在高考的阴影里太久。”谢强明说。

谢强明同时强调,高考结束后,父母的态度对考生心态的影响相当大,有时甚至远远大于成绩本身。因此,无论子女的高考结果如何,父母都应适时调整心态,充分发挥“避风港”的作用,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特别是那些考试没发挥好的考生,父母要鼓励他们把烦恼和痛苦说出来,不要再一味责怪,理智引导孩子把注意力转离高考,再鼓励孩子对未来做出选择、安排。

B 合理安排考后生活,轻松度过后高考期

到底应该怎样才能身心健康地度过后高考期呢?谢强明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高考前考生都起得早、睡得晚,睡眠严重不足,现在终于有大把时间供自己支配,于是有的考生要把一年多没有睡够的觉都补回来,这样等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睡眠时间太长也会影响身体和心理状态,反而不利于心态调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参加适量体育锻炼,有助于舒缓情绪、放松身心、补充体能。

二、积极交流与沟通

由于成绩不理想,很多考生考后选择回避社交,把自己封闭起来,但这样很容易沉溺在抑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因此,高考后应多跟家长、同学、朋友等身边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一来可以缓解高考后的紧张情绪,给自己一个减压的机会;二来融入家庭和谐的氛围,不易思想偏激;三来能够及时掌握到考试录取资讯,及时抓住最坏结果中的最好机遇。


三、充分享受假期,拓展自我爱好

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这段时间里,可以充分享受假期,去运动、去交友、去游玩都是不错的选择。进行一些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比如游泳、跑步、踢足球、打篮球等;来一次毕业旅行,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旅游的过程中也能学习到很多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增强自己与别人的沟通能力,包括增强自己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还可以根据自己所报的专业,去选择一些学科提前预习。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做义工、当志愿者,或者打暑假工等。还可以学习一些独立生活的技能,以便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