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清热药 > 清热解毒药 >

紫花地丁《青阳客栈》(2)

  龙胆地丁 又名:华南地丁。为植物华南龙胆带花的全草。多干燥皱缩成不规则团块,根部土黄色。用热水浸软,摊开观察:茎自基部丛生,多数,紫红色,顶端具淡紫色或淡土黄绿色的钟状花。叶两两对生,长圆形至长椭圆形,叶柄较短或无;近基部的叶密集,形状较大,上部的叶稀疏,形状较小。质地较脆而易碎。有青草气,味淡而稍苦。以株矮小,叶色青、花色紫者为佳。 
【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100%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的仰制作用。1:4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亦有抑制作用。本品醇和水提取物(浓度分别为31mg/ml和62mg/ml)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紫花地丁提取物在低于毒性剂量的浓度下,可完全抑制爱滋病毒(HIV)的生长。紫花地丁的二甲亚砜提取物有很强的体外抑制HIV活性,相应的甲醇提取物也有此活性,但不及二甲亚砜提取物,这些提取物同时还有细胞毒性作用。 
【采收加工】
  5~6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附方】
  1.治痈疮疖肿 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银花三钱。水煎服,药渣捣敷患处。(《医宗金鉴》五味消毒饮)
  2.治乳吹并一切毒 黄花地丁(即蒲公英)、紫花地丁各八两。以长流水洗净,用水熬汁去渣,又熬成膏摊贴。(《惠直堂经验方》地丁膏)
  3.治疮毒气入腹,昏闷不食 紫花地丁、蝉蜕、贯仲各一两,丁香、乳香各二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证治准绳》)
  4.治腮腺炎 鲜紫花地丁9g,白矾6g。共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1次。(《青岛中草药手册》)
  5.治淋巴结核 地丁15g,夏枯草12g,元参9g,大贝母9g,牡蛎15g。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6.治阑尾炎 紫花地丁、金银花各30g,连翘、赤芍各15g,黄柏9g。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7.治肠炎痢疾 紫花地丁、红藤各30g,蚂蚁草60g,黄芩10g。煎服。(苏州医学院《中草药手册》)
  8.治黄疸内热 地丁末,酒服三钱。(《乾坤秘韫》)
  9.治前列腺炎 紫花地丁、紫参、车前草各15g,海金沙30g。煎汤,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数日。(苏医《中草药手册》)
  10.治热病发斑 紫花地丁、生地各15g,赤芍、丹皮、连翘各9g,生石膏30g(先煎)。煎服。(《安徽中草药》)
  11.治麻疹热毒 紫花地丁、连翘各6g,银花、菊花各3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12.治目赤肿痛 紫花地丁、菊花、薄荷各9g.赤芍6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13.治毒蛇咬伤 鲜犁头草、鲜瓜子金、鲜半边莲各适量。共捣如泥,敷患处。
  14.治外伤出血 鲜犁头草、鲜酸浆草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用纱布包扎。(13~14方出自《河南中草药手册》) 
【参考文献】
  《本草纲目》:苦辛寒,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
  《本草乘雅》:丁为干火,地在气中,顺承天施而成物者,地也。故主形骸地属,失承天施,为痈,为丁,为瘰,为疬。使之仍顺乎天施,而畅于四肢,美之至者也。
  《本草备要》:泻热解毒。
  辛苦而寒。治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
  《本经逢原》:治疔肿恶疮,兼疗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其花紫者茎白,白者茎紫,故可通治疔肿。但漫肿无头,不赤不肿者禁用,以其性寒,不利阴疽也。
  《得配本草》:辛、苦,寒。治有名痈疽,无名肿毒,兼治乳疖痘疔。 
【药论】
  1.论紫花地丁的使用宜忌 ①王逊:“大抵毒初起及肿毒脓未尽时,以此解毒。若将平复宜补时则不用也。”(《药性篡要》) ②张山雷:“地丁专为痈肿疔毒通用之药,濒湖《纲目》称其苦辛寒,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然辛凉散肿,长于退热,惟血热壅滞、红肿焮发之外疡宜之。若谓通治阴疽发背寒凝之证,殊是不妥。”(《本草正义》) 
  2.紫花地丁治黄疸喉痹 沈金鳌:“紫花地丁,《纲目》止疗外科症,但考古人每用治黄疸喉痹,取其泻湿除热之功也,大方家亦不可轻弃。”(《要药分剂》)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