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缺医欲借力多点执业 有创意难操作引争议(2)
时间:2015-08-31 21:25 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次
“一差”是指经济效益差。儿科检查少、用药少、平均用药剂量也只有成人的1/3至1/4。平均处方值低,投入却比成人科室还大。边逊举例说,一台肺功能仪,儿童专用的往往要比成人设备贵六七倍,因为儿童需要更高的精准度。她的科室虽然天天忙不过来,效益却月月在全院排名垫底。“也就是我们医院重视儿科,还划给我们病房和专门的输液室,要是纯从经济效益出发,为什么要划给一个不赚钱的科室?很多医院不是把儿科病房取消了吗?”她感叹道。 经济效益差,医生收入就低。在不少综合医院,儿科医生的收入都是最低的。王云一直为全院只有她跟另一科室的个别医生“倒扣奖金”而愤愤不平,这让她无法提起干活的积极性。边逊也说,儿科女医生特别多,因为男医生要娶妻、买房,生活压力更大,更难在儿科呆住。 方如平说,儿童医院急诊科去年招聘了4个男研究生,今年已经走了3个。“与综合医院儿科比,我们待遇算好一点。但与我们同级别的三甲大医院比,我们待遇也是算低的。” 业内人士认为,要真正治愈儿科人才饥渴症,还应从根本入手。 “政府应更重视儿科,社会要更理解儿科。”方如平说,政府的各项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都提到要向儿科倾斜,应把这种倾斜落到实处。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09—2015)》及其《修改意见》均提出,要加强综合医院儿科建设、提升儿科医疗服务能力。专家认为,作为政府配置医疗资源的行为,应在硬件建设、设备购置等方面加大对儿科的倾斜,甚至在收费、医保政策方面,也应对儿科区别对待。 “真正摆脱儿科面临的边缘化困境,要把它放到公立医院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中考虑。”这位专家说,儿科的边缘化和人才流失,很大程度上是医院的“利益驱动”导致的。而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牵扯到医改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工程。只有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属性,才能转变儿科在医院内部的弱势地位,增强对医学人才的吸引力。 此外,还应从卫生资源配置的高度,对儿科进行总体规划。尤其是根据未来人口变化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儿科人才培养计划。 对于儿童医院河西院区面临的实际困难,专家们也纷纷“支招”。 胡晓翔说,建设儿医分院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储备人才不应单单是儿童医院自己的事。他建议,可以通过调配行政资源,利用现有的一些渠道对其进行支援。“比如卫生系统有大医院对口支援基层的制度,有医师晋升职称之前下基层坐诊的制度,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制度,把儿童医院河西分院纳入到支援对象中去。”(记者 查金忠 通讯员 庞芳) (责任编辑: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