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理气药 >

山柰《青阳客栈》

时间:2017-06-21 22:34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山柰《青阳客栈》 【名称】 山柰 【拉丁文】 Rhizoma Kaempferiae 【异名】 三柰子(《海上方》),三赖(《品汇精要》),山辣(《纲目》),三藾(《南越笔记》),沙姜(《岭南采药录》)。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胃、脾经。 【功效】 温中
【标题】
山柰《青阳客栈》
【名称】
山柰
【拉丁文】
  Rhizoma Kaempferiae
【异名】
  三柰子(《海上方》),三赖(《品汇精要》),山辣(《纲目》),三藾(《南越笔记》),沙姜(《岭南采药录》)。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胃、脾经。
【功效】
  温中除湿,行气消食,止痛。
【药用】
  为姜科植物山柰 Kuempferia galanga L. 的根茎。
【应用】
  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山柰辛散温通,善于温中散寒,除湿辟秽。治寒湿困阻脾胃之脘腹冷痛,怯寒身重,呕吐泄泻等症,可配佩兰、砂仁、白豆蔻;治寒湿秽浊之气壅滞中焦,以致清浊不分之霍乱,常与藿香、砂仁、白术等同用,共奏散寒、除湿、辟秽之功。
  用于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山柰辛温芳香,能行气,健胃消食。对于中焦气滞,胀满疼痛,饮食不消,可与广木香、枳壳、鸡内金等同用。
【注意】
  阴虚血亏及胃有郁火者禁服。
【用法用量】
  6.00 - 9.00 g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块状,单个或数个相连,绿白色,芳香。叶2~4,贴地生长,近无柄;叶片近圆形或宽卵形,长7~20cm,宽4~12cm,先端急尖或近钝形,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上面绿色,有时叶缘及先端紫色,幼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或背面被长柔毛;叶基部具苞状退化叶,膜质,长圆形,长1~5cm。穗状花序自叶鞘中抽出,花5~12,每花晨开午谢;小苞片披针形,长约2.5cm,绿色;花萼与苞片等长;花冠管细长,裂片窄披针形,白色,长1.2~1.5cm;侧生退化雄蕊花瓣状,倒卵形,白色,唇瓣阔大,径约2.5cm,中部深裂,2裂瓣先端微凹,白色,喉部紫红色;能育雄蕊1,无花丝,药隔附属体正方形,2裂;子房下位,3室,花柱细长,基部具2细长棒状物,柱头盘状,具缘毛。蒴果。花期8~9月。
  生于山坡、林下、草丛中,现多为栽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产地】
  主产于广西。此外,广东、云南、福建及台湾亦产。销全国,并出口。
【品种考证】
  山柰原名“三赖”,见于《品汇精要》,谓:“其根分莳,春月抽芽,直上抽一叶似车前而卷,至秋旁生一茎,开碎花红白色,不结子,其本旁生小根,作丛,每根发芽,亦生一叶,至冬则凋,土人取根作段,市之,其香清馥逼人。”又云:“出广东及福建皆有之。”上述植物形态及产地与今所用山柰相符。(《纲目》将山柰列入芳草类,云:“山柰生广中,人家栽之。根叶皆如生姜,作樟木香气。土人食其根如食姜,切段暴干,则皮赤黄色,肉白色。”所述也与今之山柰相符。
【商品规格】
  历史上山柰商品要求为圆片,足干、皱皮凸肉、粉白色,边缘无须根。现在山柰商品不分等级,为统装、干货、除净须根,横切成3~4mm厚片,内外白色,富淀粉质,无碎末,无虫蛀霉变。销全国及国外,除少量作药用外,大量用作调味料。
【采收加工】
  山柰于12月至翌年3月收获,挖取二年生根茎,洗去泥沙,剪去须根,切成1cm厚的薄片,用硫黄熏1d后,铺在竹席上晒干。切忌火炕,否则易变成黑色,减弱香气。
【炮制】
  《卫生宝鉴》:“面裹煨。”《品汇精要》:“碾细用。”《本草原始》:“切片暴干。”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未切片者,洗净,润软,切厚片,干燥。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附方】
  1.治心腹冷涌 山柰、丁香、当归、甘草等分。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濒湖集简方》)
  2.治感冒食滞,胸腹胀满,腹痛泄泻 山柰15g,山苍子根6g,南五味子根9g,乌药4.5g,陈茶叶3g。研末。每次15g,开水泡或煎数沸后取汁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一切牙痛 三柰子二钱(用面裹煨热),麝香半钱。为细末。每用三字,口噙温水,随牙痛处一边鼻内搐之,漱水吐去,便可。(《海上方》麝香一字散)
  4.治风虫牙痛 肥皂角一个,去穰,入山柰、甘松各三分,花椒、盐不拘多少,以塞皂角满为度。用面包,炼红,取研细末。每日擦牙。(《摄生众妙方》)
  5.治骨鲠喉 用山柰根茎6~15g。水煎含漱。(《广西本草选编》)
  6.治面上雀斑 (山柰)同鹰粪、密陀僧、蓖麻子等分。研匀,以乳汁调之,夜涂旦洗去。(《纲目》)
  7.治头屑 三柰、甘松香、零陵香(各)一钱,樟脑二分,滑石半两。为末。夜擦旦篦去。(《纲目》引《水云录》方)
【药论】
  1.论山柰温中辟恶开胃 ①倪朱谟:“山柰暧中气,辟寒瘴之药也。辛温而香,去寒暖胃,凡入山行,宜常佩之。除瘴疠恶气,治心腹冷病,寒湿霍乱,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本草汇言》)②黄宫绣:“功能暖胃辟恶。凡因邪气而见心腹冷痛,寒湿霍乱,及风虫牙痛,用此治无不效。以其气味芬芳,得此则能温胃辟恶耳。若使诸证概非湿秽,不得妄用。”(《本草求真》)
  2.论山柰功似砂、蔻、甘松,专行胃经 张山雷:“山柰,味辛温而气芳香,辟寒行气,因亦与砂仁、蔻仁诸物相近,故治疗亦约略似之。又谓治风虫牙痛,则亦专行阳明,可作引经药,用与甘松同。必非辛温之物,可以独治阳明风火。”(《本草正义》)
【录自】
  《青阳客栈》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