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化痰止咳平喘药 > 止咳平喘药 >

马兜铃《青阳客栈》(2)


【采收加工】
  9~10月果实由绿变黄时连柄摘下,晒干。
【炮制】
  1.马兜铃 《雷公炮炙论》载:“凡使,采得后,去叶并蔓了……劈作片,取向里于,去隔膜并令净,用子并皮,勿令去革膜不尽。”《圣惠方》:“细锉和皮子。”《扁鹊心书》:“去丝蒂。”《活幼心书》:“去老梗。”《纲目》:“为末。”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搓碎。
  2.炒马兜铃 《博济方》载:“微炒用。”《本草蒙筌》:“去革膜,取向里匾子,入药剂微炒燥为良。”《得配本草》:“去隔膜,取净子炒用。”现行,取净马兜铃碎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色变棕黄色,偶有焦斑,取出放凉。
  3.蜜马兜铃 炼蜜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马兜铃碎片内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取出放凉。每马兜铃100kg,用炼蜜25kg。蜜马兜铃偏于润肺止咳,多用于肺虚咳嗽。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附方】
  1.治伤寒后肺气喘促 马兜铃一分,木通(锉)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紫苏茎叶一分。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灯芯十五茎,枣三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二。(《圣济总录》马兜铃汤)
  2.治肺脏虚实不调,痰滞咳嗽,面目浮肿,颊赤虚烦 马兜铃、麻黄(去节)、五味子(炒)、甘草(炙)各一两。上捣筛,每服三钱,水盏,入砂糖少许,同煎至六分,食后临卧去滓温服。(《普济方》马兜铃汤)
  3.治肺热咳嗽,气急喘促 马兜铃七枚,桑根白皮(锉)三两,甘草(炙)二两,升麻一两,灯芯一小束。上五味(口父)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温服,一日三次。(《圣济总录》)
  4.治久嗽不愈 用马兜铃五钱,蒌仁霜二钱,北五味一钱。俱炒共为末,每服一钱,早晚食后白汤调送。
  5.治血痔诸瘘疮 用马兜铃一两,甘草五钱,怀生地,于白术各二两。作五剂,水煎服。(4~5方出自《本草汇言》)
  6.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 水煮马兜铃服之。(《干金要方》)
  7.治肺气热闭,下为癃闭或为淋涩 用马兜铃、怀生地各三钱,生甘草一钱,茯苓、木通、灯芯草各一钱五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8.治心痛 大马兜铃一个,灯上烧存性,为末,温酒服。(《摘玄方》)
  9.治瘰疬久不消 用马兜铃三钱,当归、生地各二钱,牡丹皮一钱。日饮一剂,渐消。(《本草汇言》)
  10.治鼻渊 马兜铃五钱,麻黄三钱,五味子一钱,甘草一钱,水二钟,煎一钟。加黑砂糖少许。卧时温服即愈。(《外科大成》马兜铃散)
【参考文献】
  《药性论》:平。能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主咳逆连连不可止。
  《日华子本草》:治痔瘘疮,以药于瓶中烧熏病处。
  《开宝本草》:味苦,寒,无毒。主肺热咳嗽,痰结喘促,血痔瘘疮。
  《本草衍义》:治肺气喘急。
  《汤液本草》:《珍》云:去肺热,安肺气,补肺。
  《本草》云:主咳嗽痰结。
  《药性论》云:平。能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主咳逆连连不可。
  《日华子》云:治痔瘘疮,以药瓶中烧,熏病处。
  《圣惠方》云:治五种蛊毒。
  《图经》云:亦名土青木香。实:主肺病。根:治气下膈,止刺痛。
  《本草发挥》:洁古云:苦寒,阴中阳也。主肺热,清肺气,补肺。
  《本草纲目》:马兜铃体轻而虚,熟则悬而四开,有肺之象,故能入肺。气寒味苦微辛,寒能清肺热,苦辛能降肺气。钱乙补肺阿胶散用之,非取其补肺,乃取其清热降气也,邪去则肺安也。其中所用阿胶、粳米,则正补肺之药也。汤剂中用多亦作吐,故崔氏方用以吐蛊。其不能补肺,又可推矣。
  《本草经疏》:马兜铃感冬气而生,故味苦气寒而无毒,亦应有辛,兼金气也。入手太阴经。苦善下泄,辛则善散,寒能除热,而使气下降。咳嗽者,气升之病也,气降热除,嗽自平矣。痰结喘促,亦肺热病也,宜并主之。血痔瘘疮,无非血热,况痔病属大肠,大肠与肺为表里,清脏热则腑热亦清矣,故亦主之。甄权用以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止。洁古用以清肺气,补肺,去肺中湿热者,皆除热降气散结之力也。
  简误:肺虚寒作咳嗽,或寒痰作喘者,勿服。
  《本草蒙筌》:味苦,气寒。阴中之阳。无毒。烧烟熏痔瘘 疮,煎汤劫痰结喘促。去肺热止咳,清肺气补虚。根名青木香,亦为散气药。
  《本草乘雅》:形似马兜之铃,高悬四裂,肺金之象也。气味苦寒,对待肺热叶焦,为咳中喘为痰结或移热于府;为痔为漏为肠痈,或发于广颡,为瘘为疮为瘰疬;或失于游溢,为癃,为淋,为水肿;或横乘火位,为哕为呃为心痛,莫不以热为本,以肺为标,宜虚其实,毋虚其虚。
  《药性解》:马兜铃,味苦,性寒,无毒,入肺经。主清肺,除咳嗽痰喘,治血痔瘘疮。根名青木香,下气甚速。
  按:马兜铃专主手太阴经矣,何以治痔瘘之症也?良以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肺遗热于大肠,故有此症。今清其表而里病自愈矣。
  《景岳全书》:味微苦微辛,性寒气薄,阴中微阳。入手太阴肺经。清肺火,清肺气,除热痰咳嗽,喘急不得卧。多用则作吐。凡蛊毒蛇毒于饮食中得之,咽中如有物,咽不下,吐不出者,以此一两煎汤服之,即毒从吐出。若治痔瘘肿痛,用马兜铃于瓶中烧烟薰病处良。
  《本草备要》:泻肺下气。
  体轻而虚,熟则四开象肺,故入肺。寒能清肺热,苦辛能降肺气。时珍曰:钱乙补肺阿胶散用之,非取其补肺,取其清热降气,则肺自安也。其中阿胶、糯米乃补肺之正药。昂按:清热降气,泻之即所以补之。若专一于补,适以助火而益嗽也。治痰嗽喘促,血痔瘘疮,大肠经热,瘘,漏也,音闾,亦音漏。痔属大肠,大肠与肺为表里,肺移热于大肠,故肠风痔瘘,清脏热则腑热亦清矣。《千金》单服治水肿,以能泻肺行水也。亦可吐蛊。汤剂中用之,多作吐。
  《本经逢原》:诸药之性轻浮者,皆能入肺散气,灯心、马勃之属皆然。诸家言其性寒,专于劫痰定喘,不知其苦中带辛,寒中带散,是以肺热痰喘,声音不清者宜之。钱氏补肺阿胶散用之,取其清热降气,邪去则肺安矣。性善涌泄,故《纂要》治蛇蛊毒,一味浓煎,服之探吐,其毒即解。婴儿麻疹内陷,喘满声喑者,宜加用之。若肺冷金寒,喘嗽失音者禁用。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