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补虚药 > 补阳药 >

蛤蚧《青阳客栈》(2)


【采收加工】
  每年5~9月捕捉,主要方法:①光照:晚间乘蛤蚧外出觅食时,用较强的灯光照射,蛤蚧见强光则立即不动,便可捕获。②引触:用小竹竿一端扎上头发,伸向石缝或树洞中引触,蛤蚧遇发咬住不放,即迅速拉出,捕入笼中。③针刺:在竹竿上扎铁针,乘蛤蚧夜出时刺之。捕后将其击昏,挖去眼球,除去内脏,用竹片撑开胸腹壁,用纱布擦干血液。然后用两条扁竹条将四肢平行撑起, 再用长于蛤蚧全身1/2的扁竹条将头尾轻轻撑直,用文火烘干,将大小相同的两只合成1对,用线扎好。
  置阴凉干燥处,用木箱严密封装,常以花椒拌存,防蛀。
【炮制】
  1.蛤蚧 《日华子》:“去头足,洗去鳞鬣内不净。”《博济方》:“用汤洗十遍。”《圣济总录》:“洗净。”《三因方》:“去口足,温水浸去膜,刮了血脉。”《卫生宝鉴》:“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现行,取原药材,除去鳞片及头爪,切成小块。
  2.酒蛤蚧 《雷公炮炙论》:“凡修事,服之去甲上、尾上并腹上肉毛,毒在眼,如斯修事了,用洒浸,才干,用纸两重于火上缓隔焙纸炙,待两重纸干焦透后,去纸,取蛤蚧于瓷器中盛,于东舍角畔悬一宿,取用,力可十倍。勿伤尾,效在尾也。”《圣济总录》:“酒浸,酥炙。”《普济方》:“酒浸一宿,捶,炒干。”《医宗粹言》:“用酒洗温净,慢火炙熟,研入药。”《本草汇》:“酒洗,去头足鳞鬣。”现行,取蛤蚧块,用酒浸润后,取出烘干。每蛤蚧100kg,用黄酒20kg。或取黄酒置锅内,文火加热,至酒沸后,放入净蛤蚧块,再煮至酒尽,取出放凉。每蛤蚧1对,用黄酒24g。
  3.制蛤蚧 《海药本草》:“凡用,炙令黄熟,捣。”《博济方》:“用汤洗十遍,慢火内炙令香,研细末。”现行,取净沙子置锅内炒热,放入净蛤蚧,翻炒至泡酥,显黄色时,取出,筛去沙子,研粉。
  4.酥蛤蚧 《日华子》:“以酥炙用,良。”《圣惠方》:“涂酥,炙微黄。”现行,取净蛤蚧置锅内,加入酥油适量,用文火加热,炙至显黄色酥脆时,取出放凉。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通风干燥处,防蛀。
【附方】
  1.治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 蛤蚧一对(头尾全者,涂酥炙黄),贝母一两(煨微黄),紫菀一购(去苗土),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二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襴),皂荚仁一两(炒令焦黄),桑根白皮一两(锉)。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以枣汤下二十丸,日三四服。忌苋菜。(《圣惠方》蛤蚧丸)
  2.治患肺痿咳嗽,即肺壅嗽 蛤蚧一对(新好者,用汤洗十遍,慢火内炙令香,研细末),人参、茯苓、知母、贝母(去心,煨过汤洗)、桑白皮,以上各二两,甘草五两(炙),大杏仁六两(汤洗,去皮、尖,烂煮令香,取出研)。上八味同为细末,入杏仁拌匀,却粗罗,再筛研细为妙。每服半钱,入生姜二片,酥少许,水八分。沸热服;如以汤点,频服亦妙。(《博济方》蛤蚧散)
  3.治肺气咳嗽面肿,四肢浮 蛤蚧一对(雌雄头尾全者净洗,用法,酒和蜜涂炙熟),人参(紫团参)一株。上二味,捣罗为末,熔蜡四两,滤去滓,和药末,作六饼子。每服,空心,用糯米作薄粥一盏,投药一饼,趁热细细呷之。(《圣济总录》独圣饼子)
  4.治久嗽不愈,肺间积虚热,久则成疮,故嗽出脓血,晓夕不止,喉中气塞,胸膈噎痛 蛤蚧、阿胶、生犀角、鹿角胶、羚羊角(各)一两。除胶外,皆为屑,次入胶,分四服,每服用河水三升,于银石器中慢火煮至半升,滤去滓,临卧微温,细细呷。其滓侯服尽,再捶,都作一服,以水三升,煎至半升,如前服。(《本草衍义》)
  5.治产后气喘,气血两脱 人参二两,熟地二两,麦冬三钱,肉桂-钱,苏子一钱,蛤蚧二钱,半夏三分。水煎服。(《辨证录》蛤蚧救喘丹)
【药论】
  1.论蛤蚧功同人参、羊肉 李时珍:“昔人言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蛤蚧补肺气,定喘止渴,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近世治劳损痿弱,许叔微治消渴,皆用之,俱取其滋补也。刘纯云:气液衰,阴血竭者,宜用之。何大英云:定喘止嗽,莫佳于此。”(《纲目》)
  2.论蛤蚧主治肺肾为病 缪希雍:“蛤蚧,其主久肺劳传尸,咳嗽、淋沥者,皆肺肾为病。劳极则肺肾虚而生热,故外邪易侵,内证兼发也。蛤蚧属阴,能补水之上源,则肺肾皆得所养,而劳热咳嗽自除矣;肺朝百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气清,故淋沥水道自通也。”(《本草经疏》)
【录自】
  《青阳客栈》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