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广州机器人勇闯雷神山(2)



  王力说,那一天,虽然机器人还没上岗,但已经给病区带来了不一样的新鲜感。为了让机器人能够尽快上线,他们加班加点对机器人进行调试。由于汉口医院的感染区通道狭窄,一开始还有不少患者家属,从技术上看对机器人的行走有一定挑战。

  “马上修改程序!”王力说,这是一个不容有失的任务。穿了防护服,中途无法吃饭,他们加快马力修改程序。“我们将机器人的移动速度从每秒1米到1.2米降到每秒0.7、0.8米左右。响应范围也从3到6米缩小至1米左右,确保了机器人运转的准确无误。”他说,防护服密不透风,工程师们往往一次调试工作下来,内里的衣服就全都被汗水浸湿了。

  在工程师争分夺秒的部署下,小逸也迅速投入了在汉口医院的工作。在这里,小逸的任务是在医院隔离病区的通道上为各个病房送去药物。比如从药房将药品送到护士站,只需将药品放入机器人的“肚子”,告诉小逸去哪里即可。在输送过程中,无需人员操作,极大地减少了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的频次,起到较好的隔离保护作用。据实际运行效果测算,每台机器人可替代三名配送员的工作量。以往,医护人员给患者送药送饭需要来回走200米的距离,现在全由机器人代步,医护人员的双腿得到了“解放”,工作强度得以减轻,从而让医护人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诊疗中,大家纷纷为“小逸”点赞。

  穿睡衣的工程师

  名称:南沙信息化防疫系统研发团队

  简介:由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团队及其孵化的中科智诚、中科易德团队组成,一个小时内集结20余人,加班加点,三天让南沙区信息化防疫系统火速上线,该系统成为指挥防疫工作的大脑。

  战“疫”前线,一群科技工作者马不停蹄;而在防控后方,一场防疫信息战也悄然打响。有一群软件工程师也在和疫情赛跑。

  1月29日上午,广州市报告了1月28日0时至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确诊病例,南沙区出现了首例病例。当天下午,位于南沙区的广州中科院软件所收到南沙区工信局的通知:“做好准备,投入到南沙区防疫信息工作来”。

  广州中科院软件所常务副所长、中科智城董事长袁峰介绍,1月29日下午14时30分,所里组织了一场电话会议,第一批20多人的开发团队被组织起来,团队在当晚6时开始了开发工作。

  “为了既不聚集又不影响系统研发运营,我们借助了各种工具软件,相当于‘云复工’的形式。”袁峰说道。

  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出现远程办公软件的界面上,为了应对不分昼夜的开发工作,有的软件工程师穿上了睡衣,但是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有多少时间睡觉。袁峰说,在彻夜不停的工作中,曾经有同事突然失联,正当大家为其担心的时候,群里传出他的回复:“太累睡着了”。广州中科院软件所智能物联网实验室主任、中科智城公司研发部副总监吴鸿在此次开发任务中担任研发组长,在开发最紧张的时候,团队连续奋战40多个小时。

  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南沙区疫情防控协同系统于2月2日正式上线运营。这套系统主要包括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疫情汇总管理、防疫物资管理、企业复工管理、疫情防护信息上报五大功能模块,五条产品线的开发是并驾齐驱的。防控疫情的指挥大脑就此出炉。袁峰告诉记者,这套南沙区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系统将全区不同部门和疫情相关的数据实时汇聚在一起。既可以用信息化手段支持指挥部的集中指挥决策,同时又提供了手机端应用,方便疫情防控工作组可以随时随地得到与疫情相关的实时汇聚信息,目前该应用已经开放给全区政府机关和镇街所有工作人员。随着疫情的发展,抗击疫情的信息化系统还会面对更多的需求,目前这套系统也正在向全市推广。

  防控疫情,不容有失。疫情是对中国科技支撑能力的一次大考,人们更加期待科技在关键时候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广州聚集了全省80%的高校、97%的国家级重点学科、69%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但是广州不仅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更拥有强大的技术转化能力。广州市拥有全省数量最多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广州中科院软件所便是这类机构,他们能够充分链接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之间的沟壑。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化为发展的动力,广州正涌现出越来越多低调而专精于细分领域的企业。他们体量不大却已是国际龙头,日益展现出“办大事”的能力。比如开创了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先河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16年领先行业,检验结果获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这一次金域也站在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经过这次疫情检验,广州已经展现出科技资源优势,背后便是创新资源与产业有效地结合。

  广州科技战“疫”时间轴

  1月20日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公开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存在人传人现象。

  1月20日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成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核酸检测卡,是全国最早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研发单位之一。

  1月24日

  广州紫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探测体温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在广州南站等地开始安装。该设备支持多人同时移动测温,测量温差在±0.3℃之间,一旦体温超过37.2℃会自动报警提示风险。

  1月27日

  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召开新型冠状病毒紧急攻关项目研讨及部署会议,筛选了8个拟部署的紧急攻关项目,涉及快速检测、疫苗开发、药物研发、致病机理与优化方案、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

  1月29日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紧急发货24.8吨医疗防护服用透气膜专用料至武汉,投入防护服生产。4条生产线日产约100吨透气膜,每吨可生产1.3万件防护服。

  1月29日

  全国首台在隔离病房应用的配送机器人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上岗。这对名叫“平平”和“安安”的双胞胎机器人可以自主识别读取地图、工作环境,自主规划路径,完成物资的点对点配送。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