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医药常识 >

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5)

类风湿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类风湿活动期与加重期,血沉(ESR)增快,类风湿因子(RF)阳性(强阳性)抗链"0"(ASO)>4000n C-及应蛋白CRP>10ug/ml IgG,IgA,IgM明显升高,关节X线,显示明显骨质疏松或局限性骨质侵蚀破坏,重者关节面破坏融合,脱位,呈骨性强直。
类风湿并发症 
  类风湿晚期部分患者影响心、肺、脾、肝、肾等,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肺纤维化、胸膜炎、脾肿大、肾 粉样变等疾病。侵犯眼睛,发生巩膜炎、虹膜炎等。所以说类风湿不是一个关节局部的疾病,还是一个全身性疾病。
 
类风湿的西医治疗? 
 (1)激素类药物治疗 激素类药物治疗它能迅速止痛。所以许多医生与患者都大量使用。在60年代激素应用很广,经40年的实践证明,本类药仅具有抗炎作用,不能根治风湿病。具长期应用可产生依赖性,引起各种副作用,骨质疏松及病理骨折,严重感染等。
 (2)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炎痛喜康等,刺激胃肠粘膜,大量长期应用,导致胃少量持续出血或致消化性溃疡。对肝,肾也有一定的影响,尽量避免长期服用这些药物。
 (3)西药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
  1、胃肠道反应:轻者可以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食欲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发生消化性溃疡,甚至出血,穿孔。非甾体抗炎药的胃肠粘膜损害,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当小肠粘膜损伤而出现炎症,临床可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黑便或便血,既往有溃疡史,吸烟饮酒及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时,发生溃疡的危险性更大。
  2、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耳鸣、睡眠障碍或出现感觉异常。个别患者还可发生肌阵挛、阵颤、共济失调以及多动兴奋,其或出现幻觉、谵妄,严重中毒者还可导致惊厥、术僵、昏迷、反射消失等严重症状。
  3、血液系统损害:阿司匹林还对凝血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对严重肝损伤、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以及脑出血。 
  4、肝肾毒性:有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引起肝肾损害,如阿司匹林、消炎痛、非诺洛芬、吡罗昔康、双氯苍酸、酮洛芬等。
  5、过敏反应。
  6、其它:如消炎痛的轻度冠状动脉收缩作用,常用可引发心绞痛,水杨酸类药物中毒时因刺激呼吸中枢过度通气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布洛芬可引起轻度尿潴溜而加重敏感个体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类风湿护理 
  一般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最怕风、寒、潮湿,因此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阳、通风、干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床铺要平整,被褥轻暖干燥,常常洗晒。
  洗脸洗手宜用温水,晚上洗脚,热水以能浸至踝关节以上为好,时间在15分钟左右,这可促使下肢血液流畅。
  病人汗出较多者,需用干毛巾擦干,衣服、被褥如被汗渍潮湿者,应及时更换干燥衣被。
 
类风湿病人的饮食调整? 
  类风湿病患者的饮食一般应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油腻之物。感冒风寒,舌苔白而润者,可适当吃些温散的食物,如姜汤、姜皮茶等助其辛散;如消化不良,舌苔腻的,须给予质软、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冬瓜汤、蛋花汤,忌油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漫长的疾病过程中,往往服药过多,脾胃功能失键者不少,因此对药补、食补问题更需要注意,牛奶、豆浆、麦乳精、巧克力以及目前形形色色的营养品,虽然都属食补佳品,但如果患者内有温热,舌苔粘腻,食欲不振,食之反而使病人脘腹饱胀难受,甚至不想饮食。
  有些人对鳖(甲鱼)的营养价值大加赞赏,认为其肉有补阴、凉血、资气之功,但其性冷难化,于脾肾虚弱者,很不适宜。有些家属出于好心,希望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多吃点营养食物,常劝病人多食甲鱼,到头来患者更加湿滞难化,适得其反。因此,进行食补必须请医生指导,如食补不根据患者消化能力而定,妄自食补,导致食而不化,反而增加麻烦。
  食物要新鲜,要荤素搭配,食量不宜过多,能适合患者口味,能消化吸收为度。服人参类补药,不要吃生萝卜,以避降低药效。
类风湿病人的功能锻炼?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必须进行功能锻炼,目的是通过活动关节,避免出现僵直挛缩,防止肌肉萎缩,恢复关节功能,所谓"以动防残"。通过锻炼还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态,振奋精神,保持体质,促进早日康复,因此如何指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适当休息和进行必要的锻炼也是类风湿关节炎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必要的休息,可使整个机体及病变关节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充分的养,减轻因活动引起的疼痛,但是让RA病人长期卧床休息的做法,对疾病利少弊多。另外,只注意药物治疗而忽略肢体活动的锻炼,往往亦因活动过少而使关节固定于某一位置,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僵直、粘连,给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过程中,将休息与锻炼、静与动密切结合是对病情有利的。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