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头(2)
时间:2016-04-07 00:45 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次
【化学成分】
含有6种生物碱: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新乌头碱(Mesaconitine)、塔拉胺(Talatisamine)、川乌碱甲(Chuan-wu-base A)和川乌碱乙(Chuan-wu-base B)。另说块根中含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卡米查林(Carmichaeline)等,川乌碱乙就是卡米查林。从陕西川乌根中分出6种生物碱,总含量为0.32%,为毒性很强的双酯类生物碱: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以及塔拉地萨敏(talatisamine)、川乌头碱甲及川乌头碱乙。炮制过程即将双酯类水解为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并含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从商品川乌头中分出次乌头碱0.048%,乌头碱0.01%。中乌头碱0.0067%;还有一种生物碱 (carmichaeline)为无色结晶,熔点185-1860C,[-α]D25-16.70(甲醇),认为和川乌头碱乙是同一物质。另据分折,川乌头含生物碱(以乌头碱计算)0.13-0.23%;生川乌含醚溶性生物碱约0.599%。
【药理作用】
1 抗炎作用 大鼠灌服川乌总碱0.22g/kg、0.44g/kg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蛋清、组胺和⒌HT所致大鼠是胼肿胀,0.11g/kg即可抑制二 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0.44g/kg能明显抑制组胺、5-HT所致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抑制巴豆油所致肉芽囊的渗出和增生,还能 显著抑制角叉兼胶所致大鼠胸腔渗液及白细胞向炎症灶内的聚集,明显减少渗出液中的白细胞总数。对于免疫性炎症,0.44g/kg可显著 抑制大鼠可逆性被动Arthus反应及结核菌素所致大鼠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对于大鼠佐剂性关节炎0.22g/kg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川乌总 碱能显著减少角叉菜胶性渗出物中前列腺素E(PGE)的含量,表明抑制PCE可能是其抗炎机制之一。
2 镇痛作用:川乌总碱0.22g/Kg、0.44g/kg灌服,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试验中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小鼠皮下注射乌头碱的最 小镇痛剂量为25μg/kg,镇痛指数为11.8,东莨菪碱可加强其作用。
3 降血糖作用 乌头多糖A 10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有显著降低正常血糖作用,30mg/kg即能降低葡萄糖负荷小鼠的血糖水平,但乌 头多糖A不能改变正常、葡萄糖负荷小鼠或尿嘌岭所致高血糖小鼠血浆胰岛素水平,也不影响胰岛素与游离脂细胞的结合,但能显著增 强磷酸果糖激酶活性,且对糖原合成酶活性有增强趋势,表明乌头多糖A的降糖机制不是通过对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而在于增强机体对 葡萄糖的利用。
4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川乌头生品及炮制品水煎剂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但剂量加大则引起心律失常,终致心脏抑制。煎剂可引起 麻醉犬血压呈迅速而短暂下降,此时心脏无明显变化,降压作用可被阿托品或苯海拉明所拮抗。 乌头碱20μg注入戊巴比妥钠麻醉犬侧脑室,5分钟后可引起心律不齐和血压升高并可持续90分钟,脊髓切断术和神经节阻断术均可预 防和消除乌头碱引起的心律不齐和血压升高。双侧迷走神经切断术及双侧星状神经节切除术不影响血压,而仅提高产生心律不齐的阈值 (从20μg至40μg),因而提示乌头碱对心血管作用是中枢性的。预先用利血平耗竭儿茶酚胺,双侧肾上腺切除术,胸部内脏神经切除 术以及α,β受体阻断剂,均能阻断和预防马头碱引起的心律不齐,可以认为其心律不齐作用可能是由神经途径释放肾上腺的儿茶酚胺 所致。阿吗灵30mg/Kg静注,普禁洛尔20μg/(kg·min)静脉滴注和奎尼丁15.8mg/kg均能对抗马头碱所致心律不齐。家兔静注小量乌 头碱可增强肾上腺素产生异位心律的作用,对抗氰化钙引起的T波倒置;对抗垂体后叶制剂引起的初期S-T段上升和继之发生的S-T段 下降。在豚鼠还有增强毒毛旋花子甙G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5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马头碱小剂量能引起小鼠扭体反应,阿司匹林、吗啡等可拮抗这一作用。乌头碱有明显局部麻醉作用,对小鼠坐 骨神经干的阻滞作用相当于可卡因的31倍,豚鼠皮下注射浸润麻醉作用相当于可卡因400倍。
6 抗癌作用:乌头注射液于200μg/ml浓度对胃癌细胞有抑制作用,此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并可抑制人胃癌细胞的有丝分裂。对小 鼠肝癌实体瘤的抑制率为47.8%~57.4%,对小鼠前胃癌FC和S180的抑制率为26%~46%。由川乌为主制备之409注射液对胃癌细胞也有明 显抑制和杀伤作用。
7 毒性 生川乌头煎剂小鼠灌服的LD50为18.0±0.034g/kg。家兔每日灌服生川马头煎剂17.27g/kg,连续15日,未见明显毒性反应。乌 头碱人口服致死量约为2~5mg,小鼠皮下注射LDso为0.32mg/kg,中乌头碱小鼠皮下注射的致死量为0.3~0.5mg/地。乌头碱、中乌头 碱和次乌头碱沸水或稀酸加热水解成为苯甲酰乌头原碱,毒性减少,最后水解为乌头原碱、中乌头原碱和次乌头原碱,毒性为原来的1/150~1/1000。
【采收加工】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地上部分茎叶,摘下子根(附子),取母根(川乌头),去净须根、泥沙,晒干。或放缸内用热水泡12小时后捞出,拌上草木灰,白天摊晒,夜里堆放,反复多次,直至晒干。
【炮制】
1.生川乌 《本草经集注》:“削皮……直理破作七八片,随其大小,但削除外黑尖处令尽。”《圣惠方》:“去皮脐,冷水浸七日,薄切晒干。”《博济方》:“用东流河水浸二七日,每日三度换水,日满,取出(去)黑皮并脐尖。”《普济方》:“切作小块子如豆大。”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捞出,干燥。
2 制川乌
(1)煨、煮或蒸制 《本草经集注》:“塘灰中炮令微坼,削去黑皮。”《普济方》:“去皮,盐水浸一月,取出切片,又以生姜汁浸一宿,炒干。”现行,取川乌头,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置锅内,加水煮沸4~6h或置蒸笼内蒸6~8h,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
(2)黑豆制 《圣惠方》:“用黑豆三升,水二升煮以黑豆烂熟为废,切作片子,曝干。”《圣济总录》:“……劈破,以冷水浸两宿,洗净去脐不去皮,用新黑豆一升与乌头同煮,自早至夜,以豆烂为度,取乌头去皮,薄切焙干。”“今去皮脐二两,黑去同炒以豆汁出为度,去豆不用。”现行,先取净黑豆煮至膨胀,再将浸透的川乌头倒入锅内,同煮至熟透为度。每川乌100kg,用黑豆10kg。 (责任编辑: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