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化湿药 >

广藿香《中药全书》

【标题】
广藿香《中药全书》
【名称】
广藿香
【拼音】
  Guanghuoxiang
【英文】
  Cablin Patchouli Herb
【日文】
  コウヵツコウ
【拉丁文】
  Herba Pogostemonis
【异名】
  藿香《名医别录》,海藿香(海南),枝香(广东),刺蕊草。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
  化湿,解暑,止呕。
【药用】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的地上部分。
【应用】
  1.用于湿滞中焦证。本品为芳化湿浊要药。若湿浊内阻,中气不运所致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储等症,每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不换金正气散。
  2.用于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既能化湿,又可解表。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间,呕恶吐泻者,配紫苏、厚朴、半夏等,如茬香正气散。若湿温病初起,湿热并重者,多与黄芩、滑石、茵陈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3.用于呕吐。既能化湿,又能和中止呕。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本品最为捷要。常与半夏配伍;偏于寒湿者,可配丁香、白豆蔻等;偏于湿热者,配黄连、竹茹等,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等;脾胃虚弱者,配党参、白术等。
【注意】
  阴虚者禁服。
  1.《本草经疏》:“若病因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
  2.《药品化义》:“叶属阳为发生之物,其性锐而香散,不宜多服。”
  3.《本草正义》:“舌燥光滑,津液不布者,咸非所宜。”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不宜久存),防潮,防光照和风吹。炮制品贮干燥容器中,密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5~10g,鲜品加倍,不宜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合漱、浸泡,或研未调敷。藿香叶偏于解表,藿香梗偏于和中止呕。
【形态】
  多年生芳香草本或半灌木。茎直立,上部多分枝,老枝近圆柱形;幼枝方柱形,密被灰黄色柔毛。叶对生,圆形至宽卵形,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心形,边缘有粗钝齿或有时分裂,两面均被毛。轮伞花序密集成假穗状花序,密被短柔毛;萼筒状,5齿;花冠紫色, 4裂,前裂片向前伸;雄蕊4,花丝中部有长须毛;花柱着子房底,先端2浅裂。小坚果近球形,稍压扁。我国栽培的稀见开花。广东、海南及广西有栽培。
【产地】
  主产于广东、海南。海南产量大、广东质量佳。销全国,并有出口。
【栽培】
  喜温暖、雨量充沛而分布均匀的湿润气候,怕干旱,忌霜冻;以土质疏松肥沃、微酸性、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种植为宜。用扦插繁殖,于温暖多雨湿润季节(春或夏、秋季),选择健壮、茎节密的植株上的嫩枝,剪成长13~17cm的插条,去除下部叶片,留顶端2~3片 叶,于苗床上开沟扦插,行株距23crn×17cm,深约10cm,插后覆土、浇水及搭棚遮荫,注意肥、水管理,30~40天后定植于大田,行株 距50~40cm。田间应及时除草培土,每隔1~2月施肥1次,雨后注意排水,旱季需勤浇灌。病害有根腐病,除拔除病株,用石灰消毒外, 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虫害有蚜虫、叶蝉,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喷杀。
【品种考证】
  藿香始载于汉。杨孚《异物志》云:“藿香交趾有之。”其后嵇含《南方草木状》云:“出交趾九真诸国。”《本草图经》云:“藿香旧附五香条,不著所出州土,今岭南郡多有之,人家亦多种植,二月生苗,茎梗甚密作丛,叶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暴干乃 芬香,须黄色,然后可收。”《本草纲目》云:“藿香方茎有节中虚,叶微似茄叶。浩古、东垣惟用其叶,不用枝梗。今人并枝梗用 之,因叶多伪故耳。”从上述“叶似桑而小薄”,“叶微似茄叶”及《本草图经》之“蒙州藿香”和《本草纲目》藿香附图观之,均确 证明代以前所称的“藿香”,系今用“广藿香”。
【商品规格】
  广藿香因产地不同分石牌广藿香、高要广藿香和海南广藿香,均为统装。石牌香:散叶不超过10%。高要香:散叶不超过15%。海南香:散叶不超过20%。
【显微特征】
  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细胞,排列不整齐,有非腺毛;表皮下有木栓化细胞3~5列。皮层外侧为4~10列厚角细胞,内侧薄壁细胞有大的细胞间隙,内有间隙腺毛,腺毛常纵向布列,在纵切面观较易察见全形,头部单细胞而大,内含黄色至黄绿色挥发油,柄短,1~2细 胞;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中柱鞘纤维束环列;韧皮部狭窄;木质部于四角处较发达;髓部细胞微木化,含针晶及片状草酸钙结晶, 稀有淀粉粒。叶表皮可见腺鳞、非腺毛及直轴式气孔;叶肉组织中有间隙腺毛,全长约至60μm。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长约7μm。广藿香粉末:1.非腺毛1~8细胞,长约至550mm,有疣状突起。
  2.腺鳞头部扁球形,8细胞,直径54~72μm;柄极短。
  3.小腺毛头部2(~1)细胞,柄甚短,1~3细胞。
  4.柱鞘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淡黄色,呈长梭形,纹孔较稀,有的可见分隔。
  5.草酸钙针晶呈细小针状、小棒状、细粒状或片状。
  6.叶片碎片表面观,表皮细胞不规则形。此外,还有长梭形柱鞘纤维、木纤维、导管等。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广藿香油,patchouli oil)2%~2.8%,干叶含油4.5%,油中主成分为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约52%~57%,另含α-及β-广藿香萜烯(α-,β-patchoulene)、β-榄香烯(b-elemene)、α-桉树烯、α-及β-龙脑胶萜烯、γ-杜松烯、菖蒲烯、α-愈创木烯、δ-愈 创木烯、广藿香萜醇(pogostol)、丁香酚、桂皮醛、苯甲醛、环赛车烯,另尚含广藿香酮(pogostone)、广藿香烯醇(patchoulenol)和赛车 烯。又有报道广藿香油中含有生物碱广藿香吡啶碱(patchoulipyridine)和表瓜亚吡啶碱。海南产广藿叶中挥发油3%~6%,茎0.5%~0.7%,而石牌产广藿香叶含油0.3%~0.4%,茎含0.1%~0.15%,其中以广藿香酮为主成分, 海南产的挥发油中此种成分含量甚微。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