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温里药 >

附子《中药全书》

【标题】
附子《中药全书》
【名称】
附子
【拼音】
  Fuzi
【英文】
  Prepared Common Monkshood Daughter Root
【日文】
  ブシ
【拉丁文】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异名】
  天雄,黑附子,盐附子,淡附子,附片,白附片,黑顺片,卦片,熟附子,铁花(四川),五毒(河南)。
【性味归经】
  辛、甘,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
  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
【药用】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应用】
  1.用于亡阳证。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激进第一品药”。治久病体虚,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大吐、大泻所致亡阳证,多与干姜、甘草同用,以回阳救逆,如四进汤。治久病气虚欲脱,或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每配人参用,如参 附汤。
  2.用于虚寒性的阳萎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证。本品辛甘温煦,有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若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阳萎官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常与肉桂、山荣萸、熟地等同用,如右归丸。治脾肾阳虚、寒湿内盛的脘腹冷痛,大便溏泻,常与党 参、白术、干妻同用,如附子理中汤。治脾肾阳虚的阴寒水肿,多与白术、茯苓、生姜同用。治脾阳不足、寒湿内阻的阴黄证,可与菌 陈、白术、干妻同用。治阳虚感寒,可配麻黄、细辛同用。
  3.用于寒痹证。本品丰散温通,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每多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剧者,多与性枝、白术、甘草同用。
【注意】
  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服药时不宜饮酒,不宜以白酒为引。反半夏、瓜蒌、白蔹、白及、贝母。本品用之不当,可引起中毒,症状见“川乌头”条。
  1.《本草经集注》:“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黄芪、人参、乌韭。”
  2.《珍珠囊》:“与防风相反。”
  3.《汤液本草》:“非身表凉而四肢厥者不可僭用。”
  4.王好古:“服附子以补火,必妨涸水。”(引自《纲穴多用 目》)
  5.《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6.《本草纲目》:“畏绿豆、乌韭、童溲、犀角。忌豉汁。”
  7.《本草经疏》:“若非阴寒、寒湿、阳虚、气弱之病而误用之于阴虚内热,血液衰少,伤寒,温病,热病阳厥等证,靡不立毙。”
【贮藏】
  盐附子易吸潮变软,宜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肪压碎。生附子系毒品,应按《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贮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炮制品),回阳救问,进可用18~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未调敷,或切成薄片盖在患处或穴位上,用艾炷灸之。内服宜制用,外用多用生品。
【形态】
  多年生革本,高0.6~1.5m。块根常2个并连,纺锤形或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侧根甚肥大,径达5cm。茎直立或稍倾斜,叶互生,革质,五角形,长6~11cm,宽9~15cm,3全裂,中裂片菱状楔形,急尖,近羽状分裂,侧裂片不等2裂,各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 刻。总状花序狭长,密生反曲柔毛;萼片5,宽约2cm,蓝紫色,上萼片高盔形,高2~2.6cm,侧萼片长1.5~2cm;花瓣2,无毛,有长 爪,距长1~2.5mm;雄蕊多数;心皮3~5,离生。瞢菱果长约2cm。花期6~7月,果期7~8月。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多载培。
【产地】
  主要栽培于四川,销全国并出口。湖北、湖南、陕西、云南等地亦有栽培。
【栽培】
  喜温和湿润的环境,怕高温水涝;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地势略高的砂壤土上种植,忌连作。用块根繁殖,于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将收获留种的小附子作种,按行株距30cm×17cm穴栽,每穴1个,深约7cm,每亩用种量80~130kg;也可砂藏于次年3~4月栽种。栽 前精耕细作,施足基肥,出苗后松土、除草,苗高13~17cm时进行修根,留下主根及两边各1个侧生块根(附子),修后培土追肥;5月 上旬第二次修根,削除茎基部密生的小根,并于行间开沟施腐熟堆肥或厩肥。修根后新块根膨大迅速,需再追施一次厩肥或人畜粪水。为避免徒长,在株高50cm时将顶芽摘除,并随时除去腋芽。日间应经常保持适当的湿润。病害较多,主要有白绢病,可用50%多菌灵粉 剂1000倍液淋灌;叶斑病与霜霉病,均用65%代森锌粉剂400倍液喷射;根腐病,可用50%退菌特粉剂和石灰、尿素混合后淋灌。虫害有 蛀心虫、银纹夜蛾,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蚜虫及叶蝉,需用40%乐果乳油100倍液防治。
【品种考证】
  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陶弘景谓:“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乌头四月采,春时茎初生有脑头,如乌鸟之头,故谓之鸟头。”韩保升谓:“正者为乌头,两歧者为乌喙,细长三、四寸者为天雄,根旁如芋散生者为附子,旁连生者为侧子, 五物同出而异名,苗高二尺许,叶似石龙芮及艾”。苏颂谓:“五者今并出蜀土,都是一种所产,..其亩高三、四尺,茎作四棱,叶 如艾,其花紫碧色作穗,其实细小如桑椹状,黑色,本只种附子一物,至成熟后乃有四物。”《本草纲目》载:“乌头有两种,出彰明 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是也。”
【商品规格】
  过去商品附子形成一套很复杂的、数十种规格名弥.现只保留盐附子、附片两类。附片又有白片、黑顺片、挂片、熟片、黄片五种规格。
  (1) 盐附子一等:肥大,体质沉票,附有结晶盐粒,味成而麻、刺舌。每千克16个以内。二等:每千克24个以内,余同一等。三等:每干克80个以内,余同一等。
  (2)白片 一等:为一等的附子去净外皮,纵切成厚2~3mm的薄片,片面白色,呈半透明体,片大。均匀。二等:为二等附子去净外皮,片张较小,余同一等。三等:为三等附子去净外皮,片张小,余同一等。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