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发稿 >

武汉东大肛肠医院:检查出大肠息肉,到底要紧不!

时间:2019-04-09 18:17来源:媒体投稿 作者:Doctor001 点击:
很多人做肠镜的时候,医生会告知,肠道里长了息肉。那么,新的问题是,肠息肉,究竟要不要切除,不切除会变成肠癌吗? 其实,肠息肉是一种很常见的肠道疾病,一般只要不是个头特别大的息肉,很少会引起特殊不适;体积较大的息肉,有可能出现便血,大便性状改变等表现。 一

很多人做肠镜的时候,医生会告知,肠道里长了息肉。那么,新的问题是,肠息肉,究竟要不要切除,不切除会变成肠癌吗?

其实,肠息肉是一种很常见的肠道疾病,一般只要不是个头特别大的息肉,很少会引起特殊不适;体积较大的息肉,有可能出现便血,大便性状改变等表现。

一、肠息肉的类型

当然,要知道肠息肉会不会变成肠癌,我们首先得知道肠息肉包括哪些类型?

第一,腺瘤性息肉,这是肠息肉最容易恶变的类型,所以如果息肉的病理切片提示是腺瘤性息肉,一定要及时切除,因为腺瘤性息肉是一种癌前疾病,转化为肠癌的可能性非常大。大部分研究认为,从肠腺瘤性息肉到肠癌,仅仅需要10-15年左右。

image.png

第二,增生性息肉,是肠息肉中最常见的类型,转为肠癌的风险非常小,但有一种增生性息肉,也需要小心,那就是体积大于2cm以上的增生性息肉,也需要警惕恶变的可能,所以对于大号的增生性息肉,最好也切除,即便不会恶变,但因为息肉体积比较大了,也容易导致大便变细,甚至引起便血。

第三,炎性息肉,顾名思义,与肠黏膜的炎症增生有关,这种息肉恶变的几率几乎为零,也很少有体积超过1cm的炎性息肉,有研究认为,一部分炎性息肉随着肠黏膜充血水肿的好转,也有可能会自行消失。

二、高危人群的筛查

现在,你应该知道,再碰到肠息肉,该怎么办了?不过这里要重点说的是,发现肠息肉的最佳方式是肠镜检查,其他的像抽血,照片,B超,大便检查都很难发现肠息肉,所以对于四类人,一定要定期复查肠镜。

第一,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30岁以后最好每2-3年查一次肠镜。

第二,发现肠腺瘤性息肉并已进行预防切除,需要定期复查肠镜,1-2年/次。

image.png

第三,肠癌术后人群,原则上手术后半年左右即可复查,前5年内最好每年复查1次,5年以后2年复查一次。

第四,40以上无论男女,但有以下高危因素,进食蔬菜水果很少,抽烟酗酒,有胆囊或阑尾切除术,符合一条或一条以上,最好3-4年查一次肠镜。

三、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

肠息肉大部分是肠黏膜的一个新生物,在未作病理检查这个“金标准”之前,一切诊断只是猜测,不切除它,留在体内毕竟是一个“定时炸弹”。

若是恶性,危害自不必说;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则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增大,直径超过2cm的腺瘤近半数会恶变成癌。一般情况下,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甚至于恶化成肠癌。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