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化湿药 >

藿香《青阳客栈》

时间:2017-03-26 19:58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藿香《青阳客栈》 【名称】 藿香 【英文】 Wrinkled Gianthyssop Herb 【拉丁文】 Herba Agastaches 【异名】 土藿香(《滇南本草》),猫把(《吉林中草药》),青茎薄荷(《广西本草选编》),排香草(《青岛中草药手册》),大叶薄荷《浙江药用植
【标题】
藿香《青阳客栈》
【名称】
藿香
【英文】
  Wrinkled Gianthyssop Herb
【拉丁文】
  Herba Agastaches
【异名】
  土藿香(《滇南本草》),猫把(《吉林中草药》),青茎薄荷(《广西本草选编》),排香草(《青岛中草药手册》),大叶薄荷《浙江药用植物志》),绿荷荷(《福建药物志》),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中药志》),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辽宁》),八蒿(《吉林》),鱼香、鸡苏、水麻叶(《四川》)。
【性味归经】
  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祛暑解表,化湿和胃。
【药用】
  为唇形科植物藿香 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 O. Kuntze 的地上部分。
【应用】
  1.用于湿滞中焦证。本品为芳化湿浊要药。若湿浊内阻,中气不运所致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每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不换金正气散。
  2.用于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既能化湿,又可解表。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间,呕恶吐泻者,配紫苏、厚朴、半夏等,如茬香正气散。若湿温病初起,湿热并重者,多与黄芩、滑石、茵陈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3.用于呕吐。既能化湿,又能和中止呕。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本品最为捷要。常与半夏配伍;偏于寒湿者,可配丁香、白豆蔻等;偏于湿热者,配黄连、竹茹等;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等;脾胃虚弱者,配党参、白术等。
【注意】
  不宜久煎。阴虚火旺者禁服。
【用法用量】
  6.00 - 10.00 g
【形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40~110cm。茎直立,四棱形,略带红色,稀被微柔毛及腺体。叶对生;叶柄长1~4cm;叶片椭圆状卵形或卵形,长2~8cm,宽1~5cm,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略带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锯齿,齿圆形;上面无毛或近无毛,散生透明腺点,下面被短柔毛。花序聚成顶生的总状花序;苞片大,条形或披针形,被微柔毛;萼5裂,裂片三角形,具纵脉及腺点;花冠唇形,紫色或白色,长约8mm,上唇四方形或卵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两侧裂片短,中间裂片扇形,边缘有波状细齿,花冠外被细柔毛;雄蕊4,二强,伸出花冠管外;子房4深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底部中央,伸出花外,柱头2裂。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于山坡或路旁。多栽培。分布于东北、华东、西南及河北、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
【产地】
  主产于四川、江苏、浙江、湖南等地。销全国各地。
【品种考证】
  《嘉祐本草》、《本草图经》、《纲目》等古本草所载之藿香,多指现今之广藿香。《滇南本草》之“土藿香”,有别于“广藿香”而言,经考证即为本品。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在论藿香时,则将古之广藿香与本品相提并论,他说:“叶似荏苏,边有锯齿。七月擢穗,作花似蓼,房似假苏,子似茺蔚。”特别是“七月擢穗”一语道出了与广藿香根本不同之处,广藿香花期1~2月,但很少开花,这显然是指土藿香而言。《植物名实图考》载:“今江西、湖南人家多种之,为辟暑良药。”就其所附藿香图看来,亦可确认为本品无疑。
【商品规格】
  广藿香:又名枝香、南藿香。为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的地上部分。产于广东。一般认为本品种品质较优。
  正香:为广藿香中产于广州市郊者。品质最优。
  石牌藿香:为广藿香中产于广东石牌地区者。
  肇庆香:又名肇庆藿香、禄步香、禄步藿香、要高藿香。为广藿香中产于广东要高地区者。
  海藿香:又名海南藿香。为广藿香中产于海南万宁者。
  湛江藿香:为广蕾香中产于湛江者。
  藿香:又名土藿香、杜藿香、野藿香、排香草、川藿香。为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 (Fisch.et Mey.) O.Ktze. 的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四川、江苏等地。
  苏藿香:为藿香中产于江苏苏州地区者。
  杜藿香:为藿香中产于浙江者。
  川藿香:为藿香中产于四川者。
  以上均以茎枝青绿、叶多、不带根及泥土、香气浓者为佳。
【化学成分】
  广藿香含挥发油约1.5%,油中主成分为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约占52~57%;其他成分有苯甲醛、丁香油酚(Eugenol)、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广藿香奥醇 (Pogosto1)、广藿香吡啶(Patchoulipyridine)、表愈创吡啶(Epiguaipyridine);另有多种其他倍半萜如石竹烯Caryophyllene)、B-榄香烯(B-Elelnene)、别香橙烯 Alloaromadendrene)、 r-广藿香烯(r-Patchoulene)、B-古芸烯(B-Gurjunene)、a-愈创木烯(a-Guaiene)、瓦伦烯(Valenene)、a古芸烯(a-Gurjunene)、r-毕澄茄烯(r-Cadinene)、 q-愈创木烯(q-Guaiene)、a-广藿香烯(a-PaLchoulene)、二氢白菖考烯(Calamenene)等。藿香含挥发油0.28%,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Methyl-chavicol),占80%以上。并含有菌香醚(Anethole)、茴香醛(Anisaldehyde)、d-柠檬烯(d—Limonene),以及对-甲氧基桂皮醛 (p-Methoxycinnamaldehyde)、a-蒎烯(a-PiDene)、 b-蒎烯、辛酮-3(3-Octanone)、辛醇- 3-(3OctaDol)、对—聚伞花素(p-Cymene)、辛烯-l-醇-3(l-Oeten-3-ol)、芳樟醇(Linalool)、 l-石竹烯、 B-榄香烯、B-葎草烯(B-Humulene)、a-衣兰烯(a-Ylangene)、B-金合欢烯(B- Farnesene)、r-毕澄茄烯、二氢白菖考烯等。我国东北产藿香风干材料、全草含挥发油0.54%,并含微量鞣质及苦味质。全草含挥发油0.2%-0.5%,油中主含甲基胡椒酚(methyl chavicol)94.8%,另含苧烯(limonene)、γ-,β-蒎烯(pinene)、对聚伞花烃(p-cymene)、芳樟醇(linalool)、辛酮-3(3-oc-tanone)、辛醇-3(3-octanol)、辛烯-l-醇-3(l-octen- 3-ol)、l-丁香烯(l-caryophyllene)、β-葎草烯(β-humulene)、γ-杜松烯(γ- cadinene)、β-榄香烯(β-elemene)、α-衣蓝烯(α-ylangene)、β-金合欢烯(β- farnesene)和菖蒲烯(calamenene),亦谓尚含茴香脑(anethole)。此外,含金合欢素(acacetin)、椴宁(tilianin、藿香甙(agastachoside))和蒙花甙(linarin)。根尚含山楂酸、齐墩果酸、3-乙酰基齐墩果醛、刺槐素、椴宁、霍香甙、胡萝卜甙、β-谷甾醇和去氢藿香酚。广藿香: 干草含挥发油(广藿香油,patchouli oil)2%~2.8%,干叶含油4.5%,油中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约52%~57%,另含α-及β -广藿香萜烯(α-,β-patchoulene)、丁香烯、β-榄香烯(β-elemene)、α-桉树烯(α -aromadendrene)、α-及β-龙脑胶萜烯(α-,β-gurjunene)、γ-杜松烯(ξ-cadinene)、菖蒲烯(calamenene)、α-愈创木烯(α-guaiene)、ξ-愈创木烯(γ- guaiene,α- bulnesene)、广藿香萜醇(pogostol)、丁香酚、桂皮醛、苯甲醛、环赛车烯(cycloseychellene), 另尚含广藿香酮(pogostone)、广藿香烯酮(patchoulenol)和赛车烯(scychellene)。又有报道广藿香油中含有生物碱广藿香萜吡啶碱(patchoulipyridine)和表瓜亚吡啶碱(epiguaipyridine)。海南产广藿香叶中挥发油3%-6%,茎0.5%-0.7%,而石牌产广藿香叶含油0.3%~0.4%,茎含0.1%~0.15%,其中以广藿香酮为主成分,海南产的挥发油中此种成分含量甚微。
【理化鉴别】
  广藿香:干燥全草长30~60厘米,分枝对生。老茎略呈四方柱形,四角钝圆,直径约4~10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毛茸较少,质坚不易折断,断面粗糙,黄绿色,中央有白色髓。嫩茎略呈方形,密被毛茸,质脆易断,断面灰绿色。叶片呈灰绿色或黄绿色,多皱缩或破碎,两面均密生毛茸,质柔而厚。气香,浓郁,味微苦而辛。以茎粗、结实、断面发绿、叶厚柔软、香气浓厚者为佳。产广东。一般认为本种的品质较优。
【药理作用】
  广藿香酮体外抑菌试验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黑根霉 菌等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采收加工】
  北方作一年生栽培,南方种后可连续收获2年,产量以第2年为高。6~7月,当花序抽出而未开花时,择晴天齐地割取全草,薄摊晒至日落后,收回堆叠过夜,次日再晒。第2次在10月收割,迅速晾干,晒干或烤干。
【炮制】
  1.鲜藿香 取新鲜药材,除去杂质、枯叶、老梗及根,切段。鲜藿香主要用于解暑。
  2.藿香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老梗及根,下半段略浸,上半段喷潮,润软,切短段,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灰屑。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附方】
  1.治夏日感冒,寒热头痛,胸膈满闷,不思饮食 土藿香15g,佩兰9g,滑石15g,竹叶9g,甘草6g。水煎服。(《甘肃中草药手册》)
  2.治夏季受暑,头昏,胸闷,恶心,口中发粘,胃口不开 藿香、佩兰各9g,砂仁、木香各4.5g,神曲6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3 预防伤暑 藿香、佩兰各等分。煎水饮用。(《吉林中草药》)
  4.治急性肠炎 藿香9~30g,水煎(不可久煎),另用大蒜头4~6瓣,捣烂,和红糖15g拌匀、冲服,每日1~3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5.治胃腹冷痛 藿香6g,肉桂6g。共研细末,每次3g,白酒为饮,每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6.治腹胀欲吐,食欲不振 藿香、莱菔子、神曲、半夏各9g,生姜6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7.治胃寒呕吐,胃腹胀痛 藿香、丁香、陈皮、制半夏、生姜各9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8.治妊娠呕吐 藿香梗、竹茹各9g,砂仁4.5g。煎服。
  9.治慢性咽炎,鼻炎,鼻窦炎 藿香叶240g,猪胆4个。拌和晒干,研细末,水泛为丸或制蜜丸,每次3~6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8~9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10.治小儿牙疳溃烂,出脓血,口臭嘴肿 土藿香,入枯矾少许,搽牙根上。
  11.治刀伤流血 土藿香,加龙骨少许,搽上即愈。(10~11方出自《滇南本草》)
  12.治湿疹,皮肤瘙痒 用(藿香)茎、叶适量,水煎外洗。(《广西本草选编》)
【参考文献】
  《本草图经》:脾胃吐逆为要药。
  《药类法象》:气微温,味甘辛。
  疗风水,去恶气。治脾胃,吐逆、霍乱、心痛。
  《药性赋》:味甘,气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也。其用其二:开胃口能进食,止霍乱仍除呕逆。
  《汤液本草》:气微温,味甘辛,阳也。甘苦,纯阳,无毒。
  入手足太阴经。
  《象》云:治风水,去恶气,治脾胃吐逆,霍乱心痛。去枝、梗用叶。
  《心》云:芳馨之气,助脾开胃止呕。
  《珍》云:补卫气,益胃进食。
  《本草》云:主脾胃呕逆,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温中快气,治口臭,上焦壅,煎汤漱口。入手、足太阴,入顺气乌药汤则补肺,入黄芪四君子汤则补脾。
  《本草发挥》:洁古云:性温味苦,气厚味薄,浮而升,阳也。补肾气,进饮食。去枝茎,用叶。
  《本草经疏》:藿香禀清和芬烈之气,故其味辛,其气微温、无毒。洁古:辛甘,又曰甘苦。气厚味薄,浮而升,阳也。东垣:可升可降,阳也。入手足太阴,亦入足阳明经。风水毒肿,病在于脾,恶气内侵,亦由脾虚邪入,霍乱心腹痛皆中焦不治之证。脾主中焦,香气先入脾,理脾开胃,正气通畅,则前证自除矣。苏颂以为脾胃吐逆为要药。洁古谓其助胃气,开胃口,进饮食。海藏谓其温中快气。肺虚有寒,及寒郁热壅于上焦,饮酒口臭,煎汤饮之。皆辛温入肺入脾,清上治中之功也。
  简误:藿香虽能止呕治呃逆,若病因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
  《本草蒙筌》:味辛、甘,气微温。味薄气厚,可升可降,阳也。无毒。专治脾肺二经。加乌药顺气散中,奏功于肺;加黄芪四君子汤内,取效在脾。入伤寒方,名正气散。理霍乱俾呕吐止,开胃口令饮食增。禁口臭难闻,消风水延肿。
  《本草乘雅》:气乱于肠,遂作霍乱。致乱止气者,恶气耳。藿虚燥芬馥,具不逆不挠,入群不乱义,乃可立定其乱,因名曰藿;方之奇方急方,剂之宣剂轻剂燥剂也。
  治风水毒肿为达木,止心腹痛,及壅肿为发火;定吐逆,苏脾胃为夺土;土郁夺之,火郁发之,木郁达之,正所以任化育而于时为夏,为正位四气主,命曰藿香正气者以此。
  《药性解》:藿香,味甘辛,性微温,无毒,入肺、脾、胃三经。开胃口,进饮食,止霍乱,除吐逆。
  按:藿香辛温,入肺经以调气;甘温,入脾胃以和中。治节适宜,中州得令,则脏腑咸安,病将奚来。
  《药鉴》:气温,味辛甘,无毒,气厚味薄,可升可降之剂也,专治脾肺二经。入乌药顺气散中,成功在肺。加黄芪四君子汤,取效在脾。故能开脾胃,进饮食,止霍乱,定呕逆,乃伤寒方之要领,为正气散之圣药也。其曰禁口臭难闻者,得非气味之芬香故耳?其曰清风消肿者,得非气味之温辛故耳?
  《景岳全书》:味辛微甘,气温。气味俱薄,阳也,可升可降。此物香甜不峻,善快脾顺气,开胃口,宽胸膈,进饮食,止霍乱呕吐,理肺化滞。加乌药等剂,亦能健脾;入四君同煎,能除口臭。亦疗水肿,亦解酒秽。
  《本草备要》:宣,去恶气。
  辛甘微温。入手足太阴。肺、脾。快气和中,开胃止呕,胃弱、胃热而呕者忌用。去恶气,进饮食。治霍乱吐泻,心腹绞痛,肺虚在寒,上焦壅热。能理脾肺之气。古方有霍香正气散,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
  《本经逢原》:藿香入手足太阴,芳香之气,助脾醒胃,故能止呕逆,开胃进食,温中快气,去瘴气,止霍乱,治心腹痛。凡时行疫疠,山岚瘴疟,用此醒脾健胃,则邪气自无容而愈矣。但阴虚火旺,胃虚作呕,内无留滞者不可用,恐反伤正气,引邪内入。江浙土产者,伐胃消食,其茎能耗气,用者审之。
  《本草求真》:[批]醒脾止恶,宣胸止呕。
  藿香专入脾、胃、肺。辛香微温,香甜不峻。但馨香气正能助脾醒胃以辟诸恶。故凡外来恶气内侵,而见霍乱呕吐不止者,须用此投服。如藿香正气散,用此以理肺、脾之气,俾正气通而邪气除。俾其胸开气宽,饮食克进。寒去正复。故同乌药顺气散则可以利肺;同四君子汤则可健脾以除口臭,但因热作呕,勿服。
  《得配本草》:辛、甘,微温。入足太阴、阳明经气血。温中快气,理脾和胃,为吐逆要药,治上中二焦邪气壅滞,霍乱吐泻。心腹绞痛,去恶气,疗水毒,除饮酒口臭。
  得滑石,治暑月吐泻。加丁香尤效。配豆仁,治饮酒口臭。
  叶主散,茎主通。
  胃弱、胃热而呕,阴虚火旺者,禁用。
  《本经疏证》:霍之为言护也,太阳用事,护养万物也。霍者万物盛长,垂枝布叶,霍然而大,香土之臭也。由是言之,则霍香乃得火之发舒畅茂,得土之敦厚化育者也。既能发舒畅茂,则恶毒阴万者逢之辄消,既能敦厚化育,则恶毒阴万者遇之辄化。缘于乘春以生,遇夏即茂,届秋抉穗开花,体天地之正令,而体方有节,丛密虚衷,又具天地之严整。惟其气味不内存而外驰,故终为宣导良剂,能剿除乱略以扶危定倾,不能坐镇雅俗,以消化顽梗。不然,其能岂止于为风水去毒肿,为霍乱去恶气心痛耶?虽然,风水霍乱,仲景述之甚极,辩之甚明,伤寒论金匮要略可考也。乃风水证并无毒肿,霍乱证并无心痛何也?夫恶毒之气,与六淫之偏胜固是有别,而人身元气,则原有常被其伤犯者,皆猝然之间阂其机关也,非俄顷之故,则殊途而同归者,终不能有织微分辩于其中。故风水本系风病,若间有肿而难移之处,则当明其为毒。霍乱本系寒病,若兼心痛,则当知为恶气。恶气与毒,无风寒之引,原不能深入,人身脏腑风寒,无恶气与毒,则仅能为风水霍乱,而不得有肿及心痛。是故仲景只道其常,至其兼候变迁,要令人深思旁通以应之,此古人之书所以疏而该也。若使霍乱篇水气篇必罗致琐屑如此,则虽百倍其籍,且不能备,即霍香之用,亦缘此可明。若厥逆无脉之霍乱,身重汗出恶风之风水,不以之治矣。
  《本草新编》:藿香,味辛、甘,气微温,可升可降,阳也,无毒。入肺、脾二经。定霍乱有神,止呕吐尤效,开胃消食,去臭气,利水肿。但亦可佐使,而不可为君臣。盖藿香逐邪甚速,未免耗气亦多,故佐气血之药往往取效,否则,无功耳。
  或问藿香散暑气,子未言也?不知藿香虽散暑气,亦散真气也。用藿香以散暑,是犹执热以止热,余所以不言耳。虽霍乱亦暑症之一,然用藿香以定霍乱,实取其降报,非取其消暑,又不可不知也。
  或问藿香为定喘奇方,而子何以未言?夫藿香定喘,乃言感暑气而作喘也,非藿香于治暑之外而更定喘也。余所以止言其治霍乱逐邪,而不言其定喘。夫喘症多生于虚,误认虚喘为实喘,下喉即便杀人。故不敢言藿香之定喘,实有微意耳。
  《本草分经》:辛、甘,微温,清和芳烈。入脾、肺。快气和中,开胃止呕,去恶气及上中二焦邪滞。
【录自】
  《青阳客栈》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