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理气药 >

甘松《青阳客栈》

时间:2017-06-20 22:24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甘松《青阳客栈》 【名称】 甘松 【拉丁文】 Radix et Rhizoma Nardostachycis 【异名】 甘松香(《本草拾遗》),香松(《中药志》)。 【性味归经】 味辛、甘,性温。归脾、胃经。 【功效】 理气止痛,醒脾健胃。 【药用】 为败酱科植物甘松 Nardo
【标题】
甘松《青阳客栈》
【名称】
甘松
【拉丁文】
  Radix et Rhizoma Nardostachycis
【异名】
  甘松香(《本草拾遗》),香松(《中药志》)。
【性味归经】
  味辛、甘,性温。归脾、胃经。
【功效】
  理气止痛,醒脾健胃。
【药用】
  为败酱科植物甘松 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 和宽叶甘松 Nardostachys jatamansi (D. Don)DC. [Patrinia jatamansi D. Don;N. grandiflora DC.] 的根和根茎。
【应用】
  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痛。甘松辛温气香,擅行脾胃气滞,故治脘腹胀痛,每与山柰相须而用,益增理气止痛之效,若因寒而气滞胀痛者,可配入干姜等温中之药,以散寒止痛,若脾虚运化不行而胀满者,可配党参、白术、木香等,以消补兼行,醒脾健胃。现有用本品治冠心病心绞痛者,常与郁金、片姜黄、降香等同用,以理气活血止痛。
  用于牙痛。甘松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治龋齿作痛,可单味泡汤含漱。若用本品与白芷、细辛、石膏、食盐(煅)等,同研细末,早晚擦牙,不独固齿,兼去口中气味,如《验方新编》固齿方。
  用于脚气。甘松辛温性燥而去湿,用治脚气病足膝浮肿者,可与荷叶心、藁本煎汤外洗,以“收湿拔毒”,如《普济方》甘松汤。
【注意】
  气虚血热者慎服。
【用法用量】
  3.00 - 6.00 g
【形态】
  1.甘松
  多年生草本,高20~35cm。全株有强烈松脂样香气。基生叶较少而疏生,通常每丛6~9片,叶片窄线状倒披针形或倒长披针形,长6~20cm,宽4~10mm,先端钝圆,中部以下渐窄略成叶柄状,基部稍扩展成鞘,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主脉三出。聚伞花序呈紧密圆头状;总苞2片,长卵形;小苞片2,甚小;花萼5裂,齿极小;花粉红色;花冠筒状,先端5裂,基部偏突;雄蕊4,伸出花冠;子房下位,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柱头漏斗状。瘦果倒卵形,长约3mm,萼宿存。花期8月。
  生于海拔3500~4500m的高山草原地带。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北部。
  2.宽叶甘松 又名:匙叶甘松(《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本种与甘松的区别在于:根茎密被叶鞘纤维;丛生叶长匙形或线状倒披针形,长达25cm,宽达2.5cm,基部渐窄而为叶柄。茎生叶下部的椭圆形至倒卵形,基部下延成叶柄,上部的叶无柄。花后花厅主轴和侧轴多数不明显伸长。果实被毛。花期6~8月。
  生于3000m以上的高山草原地带或疏林中。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产地】
  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此外,青海、甘肃、西藏亦产。销全国,并出口。
【品种考证】
  本品始载于《本草拾遗》,云:“丛生,叶细,出凉州。”《本草图经》载:“甘松香出姑臧,今黔、蜀州郡及辽州亦有之。丛生山野,叶细如茅草,根极繁密,八月采。”凉州、姑臧均今甘肃武威一带。(《纲目》云:“产于川西松州(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松潘),味甘,故名。”按以上形态、习性及产地记述,与今市售甘松基本相符。
【药理作用】
  1 中枢抑制作用 甘松香对青蛙、家兔和小白鼠有与缬草相似的镇静作用。宽叶甘松的挥发性物质也有相似的镇静作用,并且有一定的安定作用。甘松有机溶媒提取物对小鼠、大鼠、猫口服或腹腔注射,可引起镇静、升压,以乙醇提取物效力较高。缬草萜酮对多种动物也有镇静作用。
  2 解痉作用 甘松醇提物对离体小肠、大肠、子宫、支气管等平滑肌器官、均有拮抗组胺、5-羟色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还能拮抗氮化钡引起的痉挛,故对平滑肌尚有直接作用。在给小鼠喷射组胺的前后,应用宽叶甘松可使支气管扩张。
  3 抗心律失常作用 静脉注射甘松醇提物0.5~2g/kg对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及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均有拮抗作用,并能延长家免离体心房的不应期。给神经性缺血型心律失常家兔静脉注射甘松水提醇沉液1g/kg后,可使室性早搏显著减少。
  4 抗心肌缺血作用 家兔静脉注射甘松2g/kg,可使心率显著减慢,并对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有显著保护作用;并能显著增强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
  5 其他作用 甘松新酮给高血压大鼠口服后,有降压作用、缬草萜酮也有轻度降压作用。挥发油有微弱的抗菌、驱风及解痉作用,对皮肤、粘膜无局部刺激。1:80浓度的甘松在试管内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果收,以秋季采者为佳。采挖后去净泥沙,不可用水洗,以免损失香气。除去残茎及细根,晒干或阴干。
【炮制】
  《朱氏集验方》:“去土,锉。”《品汇精要》:“水洗去土。”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附方】
  1.治神经性胃痛 甘松3g,香附6g,沉香3g。共研细粉,每服1~2g,温水送服,每日3次。(《现代实用中药》)
  2.治肾虚齿痛 甘松、硫黄等分为末,泡汤漱之。(《经效济世方》)
  3.治痰眩 半夏曲、天南星各二两,甘松一两,陈橘皮一两半。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食后。(《鸡峰普济方》松香丸)
  4.治癔病,神经衰弱,肠胃痉挛等 甘松18g,广皮4.5g。水500ml,浸于沸水内3h。(每半小时煮沸1次)。分12次服,日服6次。(江西《中草药学》)
  5.治疔 甘松、山柰各五钱,雄黄(研细)一钱,麝香一分。酒水各半,先煎甘松、山柰,煎好滤清,调雄黄、麝香服。(《疡医大全》)
【药论】
  1.论甘松醒脾健胃之功 ①李时珍:“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纲目》) ②倪朱谟:“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治老人脾虚不食,久泻虚脱。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至和至美,脾之阳分用药也。”(《本草汇言》)
  2 .论甘松与山柰性能的区别 黄宫绣:“此虽有类山柰,但山柰气多辛窜,此则甘多于辛,故书载能入脾开郁也。”(《本草求真》)
  3 .论甘松通经络,治霍乱转筋 张山雷:“甘松,近东瀛医家谓此药善通经络,专治转筋,为霍乱转筋必需之药。颐自定霍乱药酒方,用伊打和酒精,浸取浓汁,合姜、附、萸、连诸味,治真寒霍乱、转筋入腹危急重症,极有捷效,知此物温运,活络通经无出其右。此固向来治药物学者之所未知者也。”(《本草正义》)
【录自】
  《青阳客栈》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