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钩藤《中药全书》

时间:2020-01-26 06:41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钩藤《中药全书》 【名称】 钩藤 【拼音】 Gouteng 【英文】 Gambir plant 【日文】 チヨウトウコウ 【拉丁文】 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 【异名】 钩藤《名医别录》,吊藤《本草经集注》,钩藤钩子《小儿药证直诀》,钓钩藤《滇南本草》,钓藤勾
【标题】
钩藤《中药全书》
【名称】
钩藤
【拼音】
  Gouteng
【英文】
  Gambir plant
【日文】
  チヨウトウコウ
【拉丁文】
  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
【异名】
  钩藤《名医别录》,吊藤《本草经集注》,钩藤钩子《小儿药证直诀》,钓钩藤《滇南本草》,钓藤勾《婴童百问》,莺爪风《草木便方》,嫩钩钩《饮片新参》,金钩藤《贵州民间方药集》,挂钩藤《药材学》,钩丁《陕西中药志》,倒挂金钩、钩耳《湖南药物 志》,双钩藤、鹰爪风、倒挂刺《全国中草药汇编》。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肝、心包经。
【功效】
  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药用】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 Jacks.,大叶钩藤U.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hirsuta Havil.、华钩藤U.sinensis(Oliv.) Havil.或无柄果钩藤U.sessilifructus 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
【应用】
  1.用于肝风内动,惊痛抽搐。钩藤甘而微寒,入肝,有和缓的息风止痉作用,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亦多用于小儿。如用治小儿惊风壮热神昏、牙关紧闭、手足抽搐等症,常与天麻、全蝎等同用,即钩藤饮;用治温热病热极生风,痉挛抽搐,多与羚羊 角、白芍药、菊花等配伍,如羚角钩藤汤;用治诸痫啼叫,痉挛抽搐,可与天竺黄、蝉蜕、黄连等同用,如钩藤饮子。
  2.用于头痛,眩晕。本品既清肝热,又平肝阳,故可用治肝火上攻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属肝火者,常与夏枯草、栀子、黄芩等配伍;属肝阳者,常与天麻、石决明、菊花等配伍。近年有用20%钩藤煎剂,治疗高血压病,其有温和的降压作用,除三期高血压病人 外,多数患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随着血压的下降,病人头痛、头晕、失眠、心慌、气促等自觉症状亦相应减轻或消失。此外,本品与蝉蜕,薄荷同用,可治疗小儿夜啼,有凉肝止惊之效。
【注意】
  用卑胃虚寒者慎服。
  1.《本草征要》:“若大人有寒者,不宜多服。”
  2.《本草新编》:“最能盗气,虚者勿投。”
  3.《本草从新》:“无火者勿服。”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少量药材时可稍蒸之,即可防霉,防蛀,又可保持色泽美观。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其有效成分钩藤碱加热后易破坏,故不宜久煎,一般不超过20分钟。
【形态】
  1 钩藤 常绿藤本,长达10 m;小枝四棱形,光滑,变态枝弯曲呈钩状,成对或单生叶腋。叶对生,叶片椭圆形至卵形,长6~11cm,宽3~6cm,全缘,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纸质,上表面光亮,下表面灰绿色,脉腋常见灰白色束毛;托叶2深裂,线形。头状花序球形, 顶生或腋生;花冠黄色,漏斗状,上部5裂;雄蕊5;子房下位,2室。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宿萼。种子两端有翅。花期5~7月,果期10~ 11月。分布于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湖南、浙江、福建、江西、陕西、甘肃、贵州等地。生于山谷、溪边。
  2.大叶钩藤 长12~15 m,幼茎与钩均具褐色粗毛;叶片长10~16 cm,宽6~12 cm,革质,叶下表面被褐色短粗毛;花被褐色粗毛,有香气;蒴果纺锤形。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生于山地次生林中。
  3.毛钩藤 长3~5 m,小枝与幼钩均具粗毛;叶革质,下表面疏被粗毛,花萼与花冠外侧密被粗毛,花冠淡黄色或淡红色;蒴果纺锤形,疏被粗毛。
  4.华钩藤 托叶近圆形;叶片及花冠均较大;蒴果棒状。分布于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生于山地林中。
  5.无柄果钩藤 长4~7 m;小枝节上有毛,叶薄革质;花白色或淡黄色,仅裂片外被绢毛;蒴果纺锤形。
【产地】
  钩藤主产广西、江西、湖南、浙江、福建等省。以广西产量大。
【栽培】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严寒。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栽培为宜。用种子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10~11月采收成熟种子,随即播种,条播,按行距12~15cm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撒入,覆细土薄层。越冬后翌春出苗,注意浇水、施肥等管理。培育1 年后春季移栽。分株繁殖:春季在母株旁边,用锄在周围适当地将根挖伤,促使萌发不定芽,经1年后,割取连根的新苗栽培。移栽后应 设棚架或攀援于其他乔木上。在1~2年内,要除草、施肥。每次采收后,也要中耕除草、追肥1次。
【品种考证】
  钩藤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木部下品。《新修本草》曰:“出梁州,叶细长,茎间有刺若钓钩者是。”《本草衍义》谓:“钓藤中空,二经不言之。长八九尺或一二丈者。湖南、(湖)北、江南、江西山中皆有。”《纲目》云:“状如葡萄藤而有钩,紫色。古方 多用皮,后世多用钩,取其力锐尔。”以上所言形态特征、产地等均与钩藤属植物相符。
【商品规格】
  商品按来源不同有钩藤和华钩藤两种,按产地又分温钩藤(浙江温州产)、西钩藤(四川产)、各种钩藤均分为1~4级。以双钩藤形如锚状、茎细钩结实光滑、色红褐或紫褐、无梗者为佳。一级:平钩无木钩,色泽红润。二级:色泽稍次于一级;含梗5%以内。三级:含梗10%以内,其它同二级。四级:含梗20%以内,其它同二级。习惯认为广西桂林产品最佳。
【显微特征】
  茎枝横切面 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常含红棕色物,有的含草酸钙砂晶。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成环,纤维壁较厚,层纹明显。韧皮部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射线细胞充满草酸钙砂晶。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分布不甚规则。髓大,髓周细胞壁木 化,纹孔明显。钩藤粉末:
  1.皮部薄壁细胞延长,可见次生壁自初生壁脱离;间有草酸钙砂晶细胞。
  2.韧皮纤维多,直径15~40 μm,非木化或微木化,有的胞腔可见黄绿色物。韧型纤维木化,具单斜纹孔;
  3.木薄壁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壁稍厚,木化,具多数圆形单纹孔。
  4.砂晶细胞类长方形,有的连成纵行。
【化学成分】
  含吲哚类生物碱,有钩藤碱(rhynchophylline)、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赛鸡纳碱 (corynoxeine)、异赛鸡纳碱(isocorynoxeine)、毛帽柱木碱(hirsutine)、去氢毛帽柱木碱(hirsuteine)、兜花木碱(corynantheine)、二氢兜花木碱(dihydrocorynantheine)。
【理化鉴别】
  取粉末适量,加甲醇10 ml冷浸24小时,滤过。蒸干滤液后,加盐酸(1→100)5 ml溶解,滤液分别滴加碘化铋钾、碘化汞钾试剂,均有沉淀发生(生物碱反应)。
【药理作用】
  1.中枢抑制作用:煎剂0.1 ~0.5 g/kg给小鼠腹腔注射,能出现闭目、卧伏、自发活动减少等镇静现象,并能对抗咖啡因对小鼠的兴奋作用。
  2.对心血管的作用:钩藤煎剂和钩藤总碱、钩藤碱,对麻醉或不麻醉动物,正常动物或高血压动物,无论是静注或灌胃给药均有降压作用。且无快速耐受现象。钩藤煎剂久煎则降压作用减弱,以煎20分钟为宜。
  3.平喘:钩藤总碱能对抗组胺喷雾引起的豚鼠气喘。
  4.毒性:钩藤碱、钩藤总碱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162.3mg/kg与144.2mg/kg。
【采收加工】
  栽后3~4年采收,在春季发芽前,鼓在秋后嫩枝已长老时,把带有钩的枝茎剪下,再用剪刀在着生钩的两头平齐或稍长剪下,每段长3cm左右,晒干,或蒸后晒干。
【炮制】
  将原药除去杂质、枯钩(老钩藤)、枯梗(老梗),用清水快洗净,沥去水滴,晒干或低温烘干。
【性状】
  茎枝类方柱形或类圆柱形;表面红棕色至紫棕色,具细纵纹及白色点状皮孔,被黄褐色柔毛。枝节上具两个或一个弯曲钩,钩略扁,长1~2 cm,基部较宽,先端尖,有微细纵纹;节上还可见叶柄和环状托叶脱落痕迹。质轻而韧,断面黄棕色,茎枝髓部黄白色,疏松或 已萎缩中空。气微,味淡。
【附注】
  钩藤属植物我国有14种,由于均带钩,多供药用。生药商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紫红色,无毛,植物来源为钩藤Uncariarhynchophylla (Miq.) Jacks.,华钩藤U.sinensis (Oliv.) Havil.,及披针叶钩藤U.lancifolia Hutch.,主产于四川。另一类黄褐色,有毛,习 称“有毛钩藤”,植物来源多种,以大叶钩藤U.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hirsuta Havil.、或无柄果钩藤U.sessilifructus Roxb.为主。
【录自】
  《中药全书》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