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川乌头

时间:2016-04-07 00:45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川乌头 【英文】 Common Monkshood Mother Root 【拉丁文】 Radix Aconiti 【异名】 乌头、乌喙、奚毒、即子《本经》,鸡毒《淮南子》,毒公、耿子《吴普本草》,川乌《金匮要略》;原植物又名:堇《庄子》,茛《吴普本草》,独白草《续汉书》,鸳
【标题】
川乌头 
【英文】
  Common Monkshood Mother Root 
【拉丁文】
  Radix Aconiti 
【异名】
  乌头、乌喙、奚毒、即子《本经》,鸡毒《淮南子》,毒公、耿子《吴普本草》,川乌《金匮要略》;原植物又名:堇《庄子》,茛《吴普本草》,独白草《续汉书》,鸳鸯菊《纲目》,草乌(野生品)。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热,大毒。归心、肝、脾、肾经。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止痛。 
【药用】
  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栽培品)的干燥母根。 
【应用】
  用于风寒湿痹,骨节疼痛。乌头性燥热而擅于止痛,故寒湿盛而痛甚者,尤为适用。一般常与祛风湿药配用,如防风、羌活、威灵仙之类。《金匮要略》治历节疼痛,不可屈伸之乌头汤,则与麻黄、芍药、黄芪等同用,以祛风散寒,宣痹止痛。若寒湿瘀血留滞经络,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日久不愈者,每与草乌、地龙、乳香等同用,以散寒除湿,通络止痛,如《局方》活络丹(小活络丹);若风寒湿痹而见气虚血凝,手足拘挛者,可在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药中,配以补气活血之品,如《张氏医通》改定三痹汤,以川乌与防风、细辛、黄芪、当归等配合应用。《普济方》载有仙桃丸,系以本品配活血祛风之威灵仙、五灵脂为末,醋糊为丸内服,治寒湿外侵,血气不运,手足麻痹、疼痛或瘫痪等症,并可用治打扑损伤瘀痛。川乌治痹不仅内服,亦可外用,现广泛用于外治风湿、扭伤等关节肌肉疼痛的伤湿止痛膏,即以本品与草乌、马钱子等为主药配制而成。
  用于中风瘫痪,口眼喎斜,乌头可与活血祛瘀的当归、五灵脂等同用,如《医林类证集要》四生丸。
  用于头风头痛、偏头痛。外感风寒,恶风头痛,及新久头风,乌头常与川芎、细辛、白芷、薄荷等同用,以祛风散寒止痛,如《局方》通关散。又如《备急灸法》乌辛茶,以川乌与细辛、茶叶同用,《百一选方》头风方以本品与天南星、生姜等同用,均有增强止痛的作用。此外《卫生易简方》又有外治法,系以川乌、南星为末,葱汁调涂太阳穴取效。
  用于阴寒内盛,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与干姜、附子、蜀椒相伍,峻逐阴邪,温经止痛,如《金匮要略》乌头赤石脂丸。治寒疝腹痛肢冷,用乌头、白蜜煎汤服;若兼手足不仁,身疼者,更配桂枝汤以温经散寒,如《金匮要略》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
  治痈疽肿毒,多作外用。如恶毒肿痛,久不出头,用乌头合木鳖子水磨外涂,能消肿溃坚。如《疡医大全》代针散;若恶疮脓水不快者,可与五灵脂、全蝎等研末外掺,以活血排脓,如《外科集验方》追毒散;《僧深集方》治痈疽肿毒,则以川乌与黄柏为末,调涂患处。
  川乌头用于外科术前麻醉止痛,每与闹洋花、蟾酥、川椒、半夏等同用,如《金鉴》琼酥散;《疡医大全》所载麻药,更有草乌尖、生南星或细辛。以上诸药配伍,其麻醉作用更强。
  此外,乌头还可用于筋骨折伤,瘀肿疼痛,常与自然铜、地龙、乌药等同用,以散瘀止痛,如《跌损妙方》回生续命丹。若治牙痛,以附子研末为丸,以绵裹,于痛处咬之,如《圣惠方》乌头丸。 
【注意】
  阴虚阳盛,热证疼痛及孕归禁服。反半夏、栝楼、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服。
  乌头服用不当可引起中毒,其症状为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头昏,眼花,口干。脉搏减缓,呼吸困难,手足搐搦,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压及体温下降,心律紊乱、室性期前收缩和窦房停搏等。中毒严重者,可死于循环、呼吸衰竭及严重的心律紊乱。 
【用法用量】
  3.00 - 9.00 g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块根倒圆锥形,长2~4cm,直径1~1.6cm,栽培品的侧根通常肥大,直径可达5cm,外皮黑褐色。茎直立,中部以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叶互生;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有长柄;叶柄长1~2.5cm,疏被短柔毛;叶片五角形,长6~11cm,宽9~15cm,基部浅心形,3裂几达基部,中央全裂片宽菱形、倒卵状菱形或菱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近羽状分裂,二回羽裂片2对,斜三角形,具1~3枚牙齿,间或全缘,侧全裂片不等2深裂,各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上面疏被短伏毛,下面通常只在脉上疏被短柔毛,革质或纸质。总状花序顶生、长6~25cm;花序轴及花梗被反曲而紧贴的短柔毛;下部苞片3裂,上部苞片披针形;花梗长1.5~5.5cm;小苞片生花梗中下部;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花瓣状,上萼片高盔形,高2~2.5cm,基部至喙长1.7~2.2cm,下缘稍凹,喙不明显,侧萼片长1.5~2cm,蓝紫色,外面被短柔毛;花瓣2,瓣片长约1.1cm,唇长约6mm,微凹,距长1~25mm,通常踯卷,无毛;雄蕊多数,花丝有 2小齿或全缘,无毛或被短毛;心皮3~5,被短柔毛,稀无毛、骨突果,长1.5~l.8cm。种子多数,三棱形,长3~3.2mm、,两面密生横腊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中。分布于辽宁南部、陕西、甘肃、山东、汀苏、安微、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邢、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产地】
  主产于四川江油、平武;陕西城固、户县、汉中等地亦产。湖北、湖南、云南等地亦有栽培。销全国,并出口。 
【品种考证】
  出自侯宁极《药谱》。《纲目》:“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春末生子,故曰春采为乌头,冬则生子已成,故曰冬采为附子。其天雄、乌喙、侧子,皆是生子多者,因象命名,若生子少及独头者,即无此数物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故曰其汁煎为射罔。弘景不知乌头有二,以附子之乌头注射罔之乌头,遂致诸家疑贰。”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