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五倍子《青阳客栈》

时间:2020-02-21 05:09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五倍子《青阳客栈》 【名称】 五倍子 【英文】 Chinese Gall 【拉丁文】 Galla Chinensis 【异名】 盐麸叶上逑子(《日华子》),百虫仓、文蛤(《开宝本草》),木附子(《现代实用中药》),漆倍子(四川),红叶桃(浙江),旱倍子、乌盐泡(湖北
【标题】
五倍子《青阳客栈》
【名称】
五倍子
【英文】
  Chinese Gall
【拉丁文】
  Galla Chinensis
【异名】
  盐麸叶上逑子(《日华子》),百虫仓、文蛤(《开宝本草》),木附子(《现代实用中药》),漆倍子(四川),红叶桃(浙江),旱倍子、乌盐泡(湖北)。
【性味归经】
  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
  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
【药用】
  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 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 Rhus potaninii Maxim. 和红麸杨 Rhus punjabensis Steward var. sinica(Diels)Rehd. et Wils.等树上寄生倍蚜科昆虫角倍蚜 Melaphis chinensis(Bell)或倍蛋蚜 Melaphis paitan Tsai et Tang 后形成的虫瘿。
【应用】
  用于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五倍子味酸,其性收涩,能敛肺、止汗。治肺虚久咳,痰中带血,常与五味子、麦冬、黛蛤散同用,以敛肺降火,化痰止血。若自汗、盗汗,可单味研末,水调填敷脐中;亦可与龙骨、牡蛎等同煎服,更增止汗之效。
  用于泻痢、脱肛。五倍子功能涩肠,凡泻痢不止,积滞已尽者,可单味应用或配益脾止泻之品同用。如《集验方》以本品为末,米饮调服;若脾泄久痢,则与陈仓米、木香等同用。治脱肛不收,《三因方》同白矾煎汤外洗;《简便方》用本品水煮极烂熏之,待温以手托上,内服补气升阳之人参、黄芪、升麻,其效更佳。
  用于遗精、白浊。五倍子能涩精止遗。治遗精不止,用本品与淡渗通利之茯苓等同用,一泻一收,可收到汪昂所说的“凡用秘涩药,能通而后能秘”之效。若心肾两亏,小便白浊,梦遗频仍,可与龙骨、茯苓同用,以安神、固涩,如《局方》秘传玉锁丹。
  用于出血诸证。五倍子收敛止血,其用法可随证而异。衄血者,可研末吹鼻。牙缝出血者,烧存性,研末敷之。便血者,为末,以米饮送服;亦可与陈槐花焙研为丸,米饮送下。尿皿者,为末用盐梅捣和如丸。外伤出血不止,为末贴敷。
  用于外科诸证。五倍子外用,能解毒、敛疮。治—切热毒痈肿,与大黄、黄柏为末,调敷患处。治走马牙疳,与青黛、枯矾、黄柏为末,以盐汤漱口后掺之。治聤耳出脓,《普济方》用本品为末吹之。治阴囊湿疮,《圣惠方》用本品与蜡茶及少许腻粉共研末,香油调和,以葱椒汤洗后,搽患处。防治稻田皮炎,用本品为末醋泡,于下水田前涂于四肢受水浸处。治手足皲裂,用本品为末,油脂调匀,敷于患处。
【注意】
  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以及积滞未尽之泻痢禁服。
【用法用量】
  3.00 - 10.00 g
【形态】
  1.角倍蚜
  成虫有无翅型及有翅型两种。有翅型成虫均为雌虫,全体灰黑色,长约2mm,头部触角5节,第3节最长,感觉芽分界明显,缺缘毛。翅2对,透明,前翅长约3mm,痣纹长镰状。足3对。腹部略呈圆锥形。无翅型成虫,雄者色绿,雌者色褐,口器退化。
  本种的寄主植物为盐肤木。当早春盐肤木树萌发幼芽时,蚜虫的春季迁移蚜(越冬幼芽羽化后的有翅胎生雌虫),便在叶芽上产生有性的雌雄无翅蚜虫,经交配后产生无翅单性雌虫,称之为“干母”。“干母”侵入树的幼嫩组织,刺激组织膨大而形成疣状虫瘿,称“角倍”。“干母”在成瘿期间,旺盛地营单性生殖,在虫瘿中产生许多幼虫,于9~10月间,逐渐形成有翅成虫,称之为秋季迁移蚜。此时虫瘿自然爆裂,秋季迁移蚜便从虫瘿中飞出,到第2寄主苔藓类提灯藓科茶盏苔 Mnium vesicatum Besch. 及其同属植物(又称冬寄主)上,进行无性生殖,产生幼小蚜虫。此种幼蚜固定在奇主的茎上,分泌蜡质,包围整个虫体,形成白色的球状茧而越冬;至第2年春天,越冬幼蚜在茧内成长为有翅成虫,即春季迁移蚜,又飞到盐肤木上进行繁殖。
  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河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倍蛋蚜 Melaphis paitan Tsai et Tang
  形态及生活史与上种相似,惟秋季迁移的触角,第3节较第5节略短,感觉芽境界不明;虫瘿蛋形,称“肚倍”。寄主植物为青麸杨及红麸杨。
  分布同上种。
【产地】
  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福建等省。销全国各地,并有出口。药材按外形分为“角倍”和“肚倍”。
【品种考证】
  五倍子之名始见于《本草拾遗》。《开宝本草》云:“(五倍子),一名文蛤,在处有,其子色青,大者如拳,内多虫,一名百虫仓。”《本草图经》载:“五倍子,旧不著所出州土,云在处有之。今以蜀中者为胜,生肤木叶上,七月结实,无花。其木青黄色,其实青,至熟而黄,大者如拳,内多虫。九月采子,曝干,生津液最佳。”《品汇精要》载:“五倍子附木叶而生,其木高丈许,青黄色,叶如冬青,厚而光泽。四月开细黄花,有实如豆,人亦取食之。其叶可以饲猪,故名猪草树,又名肤木。于五、六月露零叶底,凝结成窠,初白渐黄,小者如豆,大者如儿拳,经霜采之,久则其中有虫及白花茸茸,盖禀露气之精华,钟木之脉液而成者也。”《纲目》曰:“五倍子,宋《开宝本草》收入草部。《嘉祐本草》移入木部。虽知生于肤木之上,而不知其乃虫所造也。肤木,即盐肤子木也。此木生丛林处者,五六月有小虫如蚁,食贫汁,老则遗种、结小球于叶间,正如轱蟖之作雀瓮,蜡虫之作蜡子也。初起甚小,渐渐长坚,其大如拳,或小如菱,形状圆长不等。初时青绿,久则细黄,缀于枝叶,宛如结成。其壳坚脆,其中空虚,有细虫如蠛蠓。山人霜降前采取,蒸杀货之,否则虫必穿坏,而壳薄且腐矣。皮工造为百药煎,以染皂色,大为时用。他树亦有此虫球,不入药用,木性殊也。”上述文献所载的五倍子形态,及其寄主植物的特性均与本品一致。
  《纲目》:“五倍子,宋《开宝本草》收入草部。《嘉祐本草》移入木部,虽知生于肤木之上,而不知其乃虫所造也。肤木,即盐肤子木也。此木生丛林处者,五、六月有虫如蚁,食其汁,老则遗种,结小球于叶间,正如蛅嘶之作雀瓮,蜡虫之作蜡子也。初起甚小,渐渐长坚,其大如拳,或小如菱,形状圆长不等。初时青绿,久而细黄,缀于枝叶,宛若结成,其壳坚脆,其中空虚,有细虫如蠛蠓。山人霜降前采取,蒸杀货之,否则虫必穿坏,而壳薄且腐矣。皮工造为百药煎,以染皂色,大为时用。他树亦有此虫球,不入药用,木性殊也。”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