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止血药 >

棕榈皮

时间:2017-06-25 04:51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棕榈皮 【拉丁文】 Petiolus Trachycarpi Fortunei 【异名】 栟榈木皮(《本草拾遗》),棕毛(《普济方》),棕树皮毛(《摄生众炒方》),棕皮(《本草求原》)。原植物棕榈又名:棕(《山海经》),栟榈(《异物志》),棕树(通称),山棕、棕葵
【标题】
棕榈皮
【拉丁文】
  Petiolus Trachycarpi Fortunei
【异名】
  栟榈木皮(《本草拾遗》),棕毛(《普济方》),棕树皮毛(《摄生众炒方》),棕皮(《本草求原》)。原植物棕榈又名:棕(《山海经》),栟榈(《异物志》),棕树(通称),山棕、棕葵花(广西)。
【性味归经】
  味苦、涩,性平。归肝、脾、大肠经。
【功效】
  收敛止血。
【药用】
  为棕榈科植物棕榈 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H. Wendl. [Chaemaerops forteunei Hook.] 的叶柄及叶鞘纤维。
【应用】
  用于诸出血证。棕榈皮多烧炭入药,其味苦涩,功能收敛止血,治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而无瘀者。临床上可单味应用,如《儒门事亲》用棕榈研末内服,治诸出血;《简易方论》用棕榈皮灰,随左右吹之治鼻血;《卫生家宝》用棕榈皮,半烧半炒,治血淋;《妇人良方》用棕榈皮烧灰存性为末,淡酒调服,治妇人血崩。若随证配以相应药物,其效尤佳。如诸出血证量多色鲜,舌红脉数,属血热妄行者,常与大蓟、柏叶、牡丹皮、大黄等同用,以凉血止血,如《十药神书》十灰散;若下血质稀色暗,舌淡脉细,属阳虚者,常与熟艾叶、炮附子同用,以温阳摄血,加《圣济总录》棕艾散;若妇女崩漏不止,属脾不统血,冲脉不固者,常与黄芪、白术、煅龙骨、煅牡蛎等同用,以益气固涩,如《衷中参西录》固冲汤。
  此外,外伤出血,可用棕榈皮烧炭存性,研末外敷。
  《得配本草》:“得发炭,治吐衄;配乌贼骨,治血淋;和枯矾末,治血崩;和蜜、茶,治肠血;合侧柏、卷柏炭,饭丸,止远年下血不止。”
【注意】
  出血诸证瘀滞未尽者不宜独用。
【用法用量】
  10.00 - 15.00 g
【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10m以上。茎杆圆柱形,粗壮挺立,不分枝,径约20cm,残留的褐色纤维状老叶鞘层层包被于茎杆上,脱落后呈环状的节。叶簇生于茎顶,向外展开;叶柄坚硬,长约1m,横切面近三角形,边缘有小齿,基部具褐色纤维状叶鞘,新叶柄直立,老叶柄常下垂;叶片近圆扇状,直径60~100cm,具多数皱摺,掌状分裂至中部,有裂片30~50,各裂片先端浅2裂,上面绿色,下面具蜡粉,革质。肉穗花序,自茎顶叶腋抽出,基部具多数大型鞘状苞片,淡黄色,具柔毛。雌雄异株;雄花小,多数,淡黄色,花被6,2轮,宽卵形,雄蕊6,花丝短,分离;雌花花被同雄花,子房上位,密被白柔毛,花柱3裂。核果球形或近肾形,直径约1cm,熟时外果皮灰蓝色,被蜡粉。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栽培或野生;生于村边、庭园、田边、丘陵或山地。长江以南各地多有分布。
【产地】
  产于江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厂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自产自销。
【品种考证】
  本品入药始载于《本草拾遗》,原名栟榈木皮。原植物棕榈,即《山海经》中所载之“棕”,《异物志》名栟榈。《本草拾遗》云:“初生子黄白色,作房如鱼子。”《本草图经》云:“棕榈亦曰栟榈,出岭南及西川,江南亦有之。木高一二丈,旁无枝条,叶大而圆,歧生枝端,有皮相重,被于四旁,每皮一匝为一节……六、七月生黄白花,八、九月结实,作房如鱼子,黑色,九月、十月采其皮木用。”《纲目》云:“棕榈,川、广甚多,今江南亦种之,最难长。初生叶如白及叶,高二三尺则木端数叶大如扇,上耸,四散歧裂,其茎(应为柄)三棱,四时不凋。其干正直无枝,近叶处有皮裹之,每长一层即为一节……三月于木端茎中出数黄苞,苞中有细子成列,乃花之孕也,状如鱼腹孕子,谓之棕鱼,亦名棕笋。渐长出苞,则成花穗,黄白色,结实累累,大如豆,生黄熟黑,甚坚实。”据上所述,古代本草对棕榈特征的记载与今之棕榈相同。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一般多于9~10月间采收其剥下的纤维状鞘片,除去残皮,晒干。
【炮制】
  1.棕榈皮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撕开。”《世医得效方》:“锉。”现行,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或块,干燥。
  2.煅棕榈皮炭 《博济方》:“才着火,急以盆盖,阴令火住。”《圣济总录》:“入瓶内,用泥固济,候干,以大火煅通赤,放冷,取出,细研。”现行,取净棕榈,置煅锅内,密封,焖煅至透,放凉,取出。
  3.炒棕榈皮炭 《普济方》:“炒焦存性。”《医宗必读》:“火炒烟尽存性,窖地上,出火毒。”《本草通玄》:“炒极黑存性。”现行,取净陈棕皮或棕板块,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表呈炭黑色,内呈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棕榈皮炭散热,防复燃。
【附方】
  1.治诸窍出血 隔年莲蓬、败棕榈、头发(并烧存性),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煎南木香汤调下。或只用棕榈烧灰,米汤调下,亦可。(《直指方》黑散子)
  2.治久鼻衄不止 棕榈、刺蓟、桦皮、龙骨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鸡峰普济方》棕榈散)
  3.治肠风泻血 棕榈灰二两,熟艾(捣罗成者)一两。上二味用熟鸡子两个,同研得所;别炮附子去皮脐,为末。每服用水一盏,附子末一钱,煎数沸放温,调前药二钱匕,空心食前服。(《圣济总录》棕艾散)
  4.治妇人经血不止 棕榈皮(烧灰)、柏叶(焙)各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酒调下二钱。(《圣济总录》棕榈皮散)
  5.治妇人血出崩 棕榈、乌梅各一两,干姜一两五分,并烧过存性。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乌梅酒调下,空心,食前服。久患者不过三服即愈。(《妇人良方》如圣散)
  6.治妇人血崩屡效方 当归、白芍药、干姜、棕榈各等分。上各煅存性,碾为细末,称过,醋汤调,以筋左搅四十九转,食前服。(《妇人良方》)
  7.治妊娠胎动,下血不止,脐腹疼痛 棕榈皮(烧灰)、原蚕沙(炒)各一两,阿胶(炙燥)三分。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圣济总录》棕灰散)
  8.治带下 茅花一握(炒),棕榈炭三寸,嫩莲叶三张,甘草节一钱。上为细末,空心酒调方寸匕。(《妇人良方》)
  9.治水谷痢下 棕榈皮,烧研,水服方寸匕。(《近效方》)
  10.治小便不通 棕树皮毛,烧灰存性,以薄酒调下即通。累试甚验。(《摄生众妙方》)
  11.治高血压 鲜棕榈皮18g,鲜向日葵花盘60g。水煎服,每日1剂。(《江西草药》)
【参考文献】
  《本草拾遗》:味苦,涩,平,无毒。烧作灰,主破血止血。
  《海药本草》:平,温。主金疮疥癣,生肌止血,并宜烧灰使用。
  《本草纲目》:棕灰性涩,若失血去多,淤滞已尽者,用之切当,所谓涩可去脱也。与乱发同用更良。年久败棕,入药尤妙。
  《本草经疏》:棕榈炭禀微阳之气以生,故其味苦涩,气平无毒。《本经》主诸病,皆烧灰用者,凡血得热则行,得黑灰则目,故主鼻洪,吐血。苦能泻热,涩可去脱,故主崩中,带下,及肠风,赤白痢也。止血固脱之性,而能消瘀血,故能破癥也。凡失血过多,内无瘀滞者用之切当。与乱发灰同入更良。如暴得吐血,瘀滞主动,暴得崩中,恶露未竭,湿热下痢,初发肠风,带下方炽,悉不宜遽用,即用亦无效。入药须年久败者良。
  《本草蒙筌》:味苦、涩,气平。无毒。血证宜求。涩肠禁泄痢肠风,养血治崩中带下。药求陈者,烧研汤调。止鼻洪吐衄殊功。塞肠风崩带立效。
  《本草乘雅》:棕榈,草木之属,而非草非木,亦草亦木,草中之木,木中之草也。主治功力,与庵榈相反,庵榈能使留者泄,棕榈能使泄者留,故名榈。榈,门榈也,榈门以成阖象者也。
  《本草备要》:涩,止血。
  苦能泄热,涩可收脱,烧黑能止血。红见黑则止,不可烧过。棕榈、侧柏、卷柏烧存性,饭丸,止远年下血,亦可煎服。治吐衄下痢,崩带肠风。失血过多者,初起未可遽用。年久败棕尤良。与发灰同用更良。
  《本经逢原》:棕灰性涩,失血去多,瘀滞已尽者,用之切当,取涩以固脱也。如积瘀未尽,误服则气滞血瘀,益增痛结之患矣。
  《得配本草》:苦、涩,平。治泻痢肠风,止崩中带下。
  得发炭,治吐衄。配乌贼骨,治血淋。和枯矾末,治血崩;和蜜、茶,治肠血;合瓜蒌炭亦可。合侧柏、卷柏炭,饭丸,止远年下血不止。
  笋、花、子皆可用,均宜烧炭调服,不入汤煎汁。
  痢初起者禁用。
  《本草分经》:苦、涩,泄热,收脱。烧黑能止远年下血。
【药论】
  1.论棕榈皮之临床应用 ①李时珍:“棕灰性涩,若失血去多,瘀滞已尽者,用之切当,所谓涩可去脱也。与乱发同用更良。年久败棕入药尤妙。”(《纲目》)②缪希雍:“其味苦涩,气干无毒。《本经》主诸病皆烧灰用者,凡血得热则行,得黑灰则止,故主鼻洪、吐衄;苦能泻热,涩可去脱,故主崩中带下及肠风、赤白痢也;止血固脱之性而能消瘀血,故能破癥也。凡失血过多内无瘀滞者,用之切当。”(《本草经疏》)
  2.论棕榈皮止血,在于引血归经 ①赵其光:“(棕榈皮)能引血归经,止上下失血,止下血尤良,不但性涩能收脱也。此物止血,不在烧灰,但血见黑则止之说,痼习已久,姑从之。”(《本草求原》)②蒋溶:(棕榈皮)“合于人身血分之生化,能使不归经络之血胥得就埋,故上下之血咸治,非以苦涩为功。”(《萃金袭本草述录》)
【图片】
  棕榈树全株

  棕榈皮
  棕榈皮_1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