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药资讯 >

让绿水青山更美 金山银山更大

时间:2020-04-04 08:03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让绿水青山更美 金山银山更大 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考察激励各地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赴浙江考察,来到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对当地发展绿色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做法给予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激励着各地
让绿水青山更美 金山银山更大
——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考察激励各地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赴浙江考察,来到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对当地发展绿色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做法给予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激励着各地干部群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坚定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来尝尝我家的笋丁青团!”民宿主人潘春林正在院子里招呼几位江苏游客。近期国内疫情逐渐好转,他接到的订单也多了起来。“余村山青、水净、空气好,近几天不少客人主动联系我要过来。”

  曾经的余村,并非如此美丽动人。上个世纪末,余村靠炸山开石矿、兴办水泥厂,经济虽有发展,却留下满山的伤疤、飞扬的烟尘、横流的污水。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这里考察,得知村里关闭矿区、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后,给予了肯定,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潘春林以前是石矿的一名拖拉机手。矿山关闭后,余村发展特色农业、休闲旅游等富民产业。潘春林办起了村里最早的民宿,现在年收入比在矿上工作时增长了几十倍。

  “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全域旅游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说,去年安吉县全年接待游客28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8.2亿元。

  理念的转变,带来了发展方式的变革,也换回了大地山川的靓丽容颜。

  4月1日,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珠山镇龙家村综合服务平台广场前,一些村民正在锻炼身体。广场两侧干净整洁的房舍与生机勃勃的树木相映生辉。这片老矿区正在“蝶变”。

  零陵素有“湘南锰都”之称,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无序采矿严重破坏地质安全和生态环境。

  近年来,零陵区开始严格规范锰矿开采,同时加速矿山整合及绿色矿山建设,恢复植被,治理河道……以前河水浑浊,被乡亲们戏称为“小黄河”,现在有的河段水质已达到国家二类水标准,河水清澈,时常可见鱼儿嬉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早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和行动。”珠山镇镇长唐丁荣说,“过去我们欠了很多账,现在要加快还账,同时不再欠新账,全面转向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建设好美丽乡村。

  漫步余村,移步换景的农业观光区、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被一条开满鲜花的乡村绿道串联。

  “15年来,全村百姓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房变成了乡村别墅,家家都有小汽车。”当年的村党支部书记鲍新民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

  村里实行了垃圾分类,每家每户的生活垃圾定时定点由专人统一收集转运,乡道上再难觅垃圾踪影。游客在绿道漫步,偶尔停在油菜花丛中自拍。今天的余村,已成为一个开放式大景区,美丽乡村建设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春日午后,暖阳怡人。一条条青石板小巷两侧,杨柳吐出新绿,为原始古朴的小巷镶上了绿色的“花边”。

  “石板路透水透气,雨天积水能下渗,既生态又环保,是‘会呼吸’的路。”山东省五莲县扶贫办主任丁伟说。

  2017年起,这个县每年投入5000万元实施“巷巷通”工程,鼓励群众就地取材,采用原石、毛石、花岗岩尾料等板材对村内小巷进行硬化。“巷巷通”让村民们告别了“雨天满脚泥,晴天满街土”,村容村貌也得到很大改观。

  丁伟表示,交通更便利、物流更畅通,电商经济还让当地优质的苹果、梨、板栗、小米等农产品顺利出山,带动当地脱贫致富,“改造村路等工程,让五莲县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为我们步入农业农村现代化铺就了‘腾飞路’!”

  建好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这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应如何相处的一道必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溪湿地考察时明确指出,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党委书记、主任何蕾说,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让这片得天独厚的城市湿地能够原生态留存。“我们要把总书记的要求作为初心和使命,更好地保护这片湿地,让更多游客、市民能够亲近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与城市的繁华热闹截然不同,刀耕火种、烧柴取暖,曾是我国独龙族世代沿袭的生产生活方式。如今,这种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过去式”。

  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的群众发展种植草果、重楼等绿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路径。

  “过去种玉米、芋头和土豆等农作物,不仅产量低,有的还会引起水土流失。”独龙江乡党委书记余金成说,如今独龙族群众发展草果、重楼、羊肚菌等绿色产业,已初具规模。2019年底,全乡草果种植面积6.8万亩,种植户仅草果一项人均纯收入就达到2700元。

  “独龙江拥有独特的峡谷风貌和人文风情,发展旅游潜力巨大。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浙江考察时的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生态旅游道路的信心。我们要努力让独龙族群众在绿水青山里创业增收。”余金成说。

  (记者高敬、胡璐、李亚彪、王俊禄、殷晓圣、朱涵、吴帅帅、王凯、史卫燕、赵珮然)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