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疗产经 >

医生负荷“超载”,谁来关心他们

时间:2015-09-02 14:21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8月8日,中国医师协会在北京公布了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结果。此次调研覆盖了北京、河北、山西、广东、海南等地的医师,共发放调查问卷5683份,有效回收率为65.18%。调查显示,有48.51%的医师对当前执业环境不满意,而满意的比例仅为19.02%。记者了解到,此
8月8日,中国医师协会在北京公布了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结果。此次调研覆盖了北京、河北、山西、广东、海南等地的医师,共发放调查问卷5683份,有效回收率为65.18%。调查显示,有48.51%的医师对当前执业环境不满意,而满意的比例仅为19.02%。记者了解到,此次调查问卷还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请医师们敞开心扉、直抒胸臆,表达对目前我国医疗体制的看法和建议。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很多医师在这个开放性的题目中都踊跃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一、工作压力大
  “一线医师的工作强度有多大?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在70~90小时,是常人的两倍!看门诊时,如果医师仔细认真看,一名患者至少需要20~30分钟,实际一天也就能看16~20名患者。但现实是,我们一上午的门诊至少要看30~40名患者,怎么保证质量?为让患者满意,我们只好牺牲更多的休息时间。”
  “随着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提高,医院的门诊量每天都在攀升,医护人员超负荷严重,加之值班、双休日门诊等,我们总是觉得喘不过气来。”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被各种各样的工作塞满,周末与我们无缘,年假更是从未休过,都无偿奉献给了患者。然而,患者却从不体恤我们,动不动还来个‘医闹’。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保障不了,还如何安心看病?”
  二、职业认同低
  “医师的付出没有相应的回报。医师的技术不值钱。同为高级知识分子,同样是脑力劳动者,甚至我们还承担着更大的职业风险,为什么医师会如此不值钱?”
  “培养年轻医师周期拉长,本科5年后还需轮转3年。本来医师的准入门槛高是好事,但也衍生出来很多问题。看着曾经的同学事业发展蒸蒸日上,我们还在原地踏步,这让医师流失现象日趋严重。甚至很多了解内情的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进入这样一个领域。”
  “社会对医务人员有偏见,用得着我们时就是‘天使’,用不着时就是‘白狼’。在社会公开场合,有同行不敢轻言自己是医师。”
  “媒体舆论对医师负面报道太多,认可的太少,对医疗行业普遍不信任,影响到我们与患者、与社会的交流。”
  三、后顾之忧多
  “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积极性,希望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给予解决。医务人员不是神,他们的婚姻、家庭,乃至精神状态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
  “从法律和道德上,救死扶伤不能谈钱;而在行政管理中,却要求医师多挣钱才能多拿奖金。医师首先也是人,是需要吃喝穿住、需要养活家庭老人孩子的社会人。生活于这个社会,就必然需要金钱的支撑。面对如此悖论,我们的空间在哪里?”
  “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医师的平均收入远不如教师。医院基本上自负盈亏,我们拿的钱换不来房子和安定的生活。”
  “医务人员社会地位低,低到在婚恋节目中,男大夫几乎无人问津。”
  以上是记者从部分调查问卷中摘录的医师们的留言,留言内容多集中反映在执业环境、收入、医患纠纷等问题上。另外,很多医师还谈到政府鼓励医生到基层、社区及农村工作,这对普及全民的医疗健康保障是有利的,但医师的福利、待遇及培养机制却缺乏相关的配套机制。
  此次调查显示,有30.65%的医师表示在制订管理制度的时候,医院管理者没有顾及医务人员的权益。中国医师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医师们的心声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响应和支持,但也希望政策制定者能注意到医师们的感受,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从根本上改善医师的执业环境。这样才能让从事高尚事业的医师们放心地为患者服务。”
  让医生多一些积极体验
  吴 剑
  生活在现代社会,整体竞争增强,文化撞击猛烈,心理压力加大,医务人员首当其冲。医生的工作负荷加重,还面临着医患纠纷的困扰,这使得医务人员整体的健康水平下降,慢病发病增加,心理障碍多发,工作受到影响,乃至其满意度和幸福感下降,流失率增加。如此发展下去,必定影响医务人员的个人发展、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健康事业的发展。
  中国医师协会的调研报告表明,在缓解看病难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再单靠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医生休息时间的方法,中国大医院医师的工作负荷已呈现“超载”现象。调查数据显示,医师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医的占78.01%,希望子女从医的仅占6.83%,这一比例再创新低。从事某一技术行业的人若希望自己的子女也从事该领域,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对自身行业的正面评价和肯定。从年年走低的“希望子女从医比例”中,我们看到了医师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失落。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提高,需要有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制度。在现行的卫生政策和医院制度设计上,我们需要考虑医务人员的健康和感受。让医师们长期超负荷工作,既不是医院科学管理的方式,也侵犯了医务人员的基本权利。因此,医疗机构要关心、关注、关怀医务人员,切实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使命感和神圣感,医院管理工作要落实对医务人员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使医务人员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救死扶伤的事业中去。(作者为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把功夫下在医疗之外
  杨国利
  不久前,某儿科主任介绍了一个具体案例。在早交班时,有关新入院患者病例报告显示,患者呻吟伴紫绀8小时余。儿科主任问大家:“这个主诉有问题吗?”大家说:“没问题!有症状、有时间,简明扼要,完全符合病历书写规范。”儿科主任又问:“院内新生儿呻吟伴紫绀8小时余才住院,这是应该的吗?这有明显的医疗安全隐患。”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并就此开展了讨论,最后针对当事医生的心理状态达成了共识:①惰性:收治病人的主动性不够。②侥幸:希望这个病人的紫绀现象是一过性的或者是假象。③恐惧:因为只有一名医生值班,担心患儿出现意外。
  通过这一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医生表现出的诸如惰性、侥幸、恐惧等负面情绪,常常是威胁医疗安全的大敌。然而,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下,医生该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
  仔细分析起来,造成医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大致有3个方面。一是个人内在的原因,例如抑郁症状态。二是客观的原因,例如过度疲劳。医生如果忙了一夜而第二天还得不到休息,就会造成生理上的过度疲劳,人体会保护性地形成诸如惰性、侥幸和恐惧等心理反应。三是主观原因,例如被某种不愉快的事刺激而不愿意做某事,典型的如夫妻吵架、同事不合等,都会出现防御性或投机性心理。对医疗卫生行业而言,医务人员的收入低、责任大、工作强度高、社会的不宽容、“医闹”的伺机而动等现象,都是滋生或助长诸如惰性、侥幸或恐惧等负面情绪的“乐土”。
  在当前的医疗卫生行业,大医院等医疗机构人满为患,而二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中心等基层医疗部门却门可罗雀,生存艰难。就以儿童医院为例,一方面是儿童医院门诊日日创新高,一方面却是患儿家长叫苦连天,看病难从中可见一斑。更严重的问题是,儿科后备力量严重不足,且队伍不稳定,医生常常处于“过劳”状态。
  记得报刊曾有议论,指责医生竟然还要午休、还要双休日。在很多就医者眼中,医生就应该随叫随到,似乎他们根本就不应当有人的需求。要知道,医生也是人,也有人的一切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也有疲劳、厌倦;也有喜、怒、哀、乐、悲、恐、惊等情感活动。用人性的眼光看待医生,他们不是天使,也不是商人,更不是白狼,而仅仅是有血有肉、有感情也有理性的普普通通的男人和女人。他们既要为人父母,也要为人子女,有朋友有社会活动,而这所有的社会身份都意味着责任与义务。只有把医生当普通人看,或许才能破解医疗卫生行业之困。
  人文精神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公正与平等,而这不应该仅仅要求医生对患者做到公正与平等,还应该包括患者以及社会对医生也要公正与平等。我们不仅需要完善成熟的医疗制度,更需要制度之外的文化建设、道德建设、社会氛围作为支撑。只有给予医务人员必要的和必须的人文关怀,患者的医疗利益才能有坚实的保障。(作者单位: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