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疗产经 >

百年近代医学史,一段烽火家国情

时间:2018-03-30 07:45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桂下漫笔 前段时间,在一个医学群里偶然发现一张贾魁先生手迹的照片。贾魁这个名字,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即便在医学界估计也是如此。他是协和医学院早年的毕业生。时光倒推90年,贾魁和他的协和同学成立了丙寅医学社。 协和无疑是标准的西医,而对西医的接纳
 桂下漫笔
    前段时间,在一个医学群里偶然发现一张贾魁先生手迹的照片。“贾魁”这个名字,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即便在医学界估计也是如此。他是协和医学院早年的毕业生。时光倒推90年,贾魁和他的协和同学成立了“丙寅医学社”。
    协和无疑是标准的“西医”,而对“西医”的接纳,是中国社会完成现代转型的内容之一。1840年前后,就有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从事医事活动,他们多把医术作为传教手段,希望用手术刀打开人们的心灵,再把上帝放进去。19世纪后半期,清政府在洋务派主持下办了一些西医学堂。京师同文馆就设有“医科”,但只学理论不安排实习,学生毕业后多入军界或政界,并未真正在社会上行医。在社会上的挂牌“西医”,大都是从西方留学回来的洋医生,还有一些则是西药房资深学徒转行。贾魁和他的同学们,作为中国第一代在本土接受严格现代医学教育的青年,历史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十多年前,为了了解他们的人生,我曾去他们的母校查阅档案,可惜除了找到一些学籍卡片外所获不多。
    丙寅医学社是在五卅运动的影响下成立起来的。主事者除贾魁外,还有陈志潜、朱章赓等人。现在谈青年学生运动,喜欢讲五四。从促进青年政治意识觉醒的角度而言,五卅运动的作用并不亚于五四。陈志潜后来回忆说,五卅运动是协和医学院学生思想上的一个转折点。当时,北京学生联合会号召北京所有学校参加运动。陈志潜等人被推选参加了北京市学联。在五卅运动中,他们结识了孙中山的秘书陈友仁等社会活动家,社会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后来他们参与五卅中学的组建,还去那里当义工。
    第二年,他们以参与五卅运动的协和医学生为骨干组建了“丙寅医学社”。他们在《大公报》开办“医学副刊”,传播现代医学文明,唤起民众的健康意识。这些文章声名远播,不但受到周作人、江绍原等文化名家关注,还被有的医学院校用作教材。陈志潜从学校毕业后,和新婚妻子一起去了南京郊区晓庄师范学校,担任乡村卫生实验区主任。他们在那里开设了一个“夫妻卫生所”,夫妇两人一个做医生,一个当护士,既给农民看病,又自编讲义为参加夜校的农民上卫生课。后来,陈志潜又来到河北定县,担任平民教育促进会农村建设试验区卫生教育部主任,他开创的乡村医生模式,被视为“赤脚医生”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后,陈志潜在四川从事医学教育和研究,主持开展尘肺的研究,取得不凡的成绩。因为这些,他也被称为“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除了陈志潜之外,丙寅医学社的其他社员有的人投身抗战期间战区医疗救护事业,有的在西南后方进行医药卫生研究。朱章赓留学回来进入了政界,在南京成立了丙寅医学社分社,联络全国医学力量挽救民族危亡。抗战胜利后,贾魁又在南京主持《医潮》杂志,重新整合医学社力量,为战后国家建设服务……
    显然,这是一批有情怀的医生,近代医学史因为有了他们,而不再是柳叶刀与听诊器,多了一份温度和激情。
    由此想到,今人喜谈“情怀”,好以情怀之锻造寄望于年轻一代。然而,情怀,又岂是几碗或浓或淡的鸡汤,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唯真参与,有大情怀。只有将热情投身于实际,参与到真正的社会生活中去,情怀才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吧。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