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春回暖 未到赏花时(2)
时间:2020-02-24 04:19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Doctor001 点击:次
广州摸索首创“三人小组”模式,由村居干部、基层民警和医务人员组队,全面入户排查重点人员。这一经验在各地被复制。 “三人小组”的广州模式,来自这座城市对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理解,来自广州多年来在城市治理上的实践。 流动人口多、城中村管理难、城市管理执法难……面对基层社会治理之难,广州以网格化为基础,从队伍建设、科技力量、制度完善入手,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系统。 将力量下沉到基层一线,广州自有一套打法。 广州市各级党组织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构建起“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形成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打通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有呼必应”的治理基因,让广州面对疫情快速反应,城市精细化管理系统随时“在线”,不断升级,防控之网越织越密。 2月7日,广州发布疫情防控三号通告,要求所有居住小区(村)实施封闭管理、抵穗人员必须当天报告等多项内容。 小区封闭式管理,不是封锁,不是一关了之。广州用更加细致的服务、更加严密的防控措施,消除每一处隐患、堵住每一处漏洞。 位于越秀区梅花村街道的杨箕社区,常住人口1.5万人,外地来穗人员众多,至今暂无一例确诊病例。社区党委副书记王东阳道出关键——从年前开始,社区工作人员就开始投入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防控模式,杨箕社区划分14个责任网格,社区每名网格员明确责任区,对网格中所有住户和企业单位、辖区业户、外来人员等“地毯式”滚动摸排,联系服务包干到户,把所有楼栋、商铺、划分进网格。 拐点未至,防控不松,靠的是严密的措施。 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既是人员的下沉,更是行动重心的下沉。抓好人员大排查、网格化管理,社区防控不留死角。 在广州老城区,原本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党员、社区干部、社区民警辅警、网格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做好围蔽管理。 每天一早,71岁的苏慧卿就在小区里巡逻,她是海珠区赤岗街大江涌社区富华楼小区党支部书记。通过细心排查耐心说服,她让湖北返穗住户安心居家隔离,还帮忙购置日常用品,让住户宅家隔离更暖心。 拐点未至,防控不松,突出的是治理的实效。 注重有效落实,检视实际效果,让社区防线严密,更照顾到居民必要的需求,社区有序运转,战疫的铜墙铁壁越筑越牢。 白云区有常住人口270多万,是广州市常住人口最多的区域。 一个小程序,在云端筑起防线。白云区率先在“平安白云”小程序上推出防疫电子通行证,居民填报个人健康信息,生成个人“防疫通行证”。之后推出的“企业复工复产”模块,为企业复工复产筑起“安全屏障”。 拐点未至,防控不松,依托的是精准的“工具箱”。 无论是小区进出人员登记、体温检测、环境卫生整治等防控事项,还是信息核查、抗疫宣传、生活物资补给等工作内容,各种基层治理的工具一一上马,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把防疫工作落实落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两张网铺开,关键时期的广州筑实密度不“疏”,严阵以待,严防死守。 把控速度不“怠”: 缓不得也等不得,该出手时就出手 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尤其要警惕思想松懈、行动迟缓、防控疏漏等错误倾向,要抓住战机不断巩固成果、扩大战果。 疫情瞬息万变,如何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检验着一座城市的治理智慧。 2月21日,老字号陶陶居率先恢复堂食,被紧急叫停。企业有困惑:疫情之下,餐饮业如何复工复产? 当晚,一纸餐饮业复业指引发布。其中,南沙、从化、增城为IV级防控区,可正常提供餐饮服务,其余8区为III级防控区,采取限制堂食服务。 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这座以“食在广州”闻名于世的城市,在严阵以待中,逐渐开始恢复烟火气。堂食渐启,也有波折。老字号餐厅里食客开始排队。媒体“泼”冷水:“拐点未到!全程不松劲,打赢阻击战!” 分区分级不是放松管控,而是要求更加精准有效。抗疫的每一个关键点,都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勇气和智慧。 1月20日凌晨,国家卫健委公布确认广东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当天晚上,钟南山院士肯定新冠肺炎“人传人”。 两天后,广州市中心城区花市开锣。在越秀西湖花市,市民“戴口罩”逛花市,广播不断播放防疫提醒。 事态发展让人出乎意料。1月23日大年廿九的晚上,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花市,停还是不停?这是难题。不同于其他民俗活动,除夕“行花街”(逛传统花市)的民俗在广州人心中十分重要,近百年即便在战火中,除夕当天花市也要开市。如果不停,大批人流带来的感染风险同样难以估量。 疫情当前,广州没有贸然强制收市,而是宣布传统花市提前到除夕当天18时收市,并要求所有经营者、工作人员、志愿者必须佩戴口罩。多年数据显示,整个花市周期人流量最为密集是在除夕晚上。这一决定,既尊重广州市民重要的民俗,又避免了人流聚集、病毒传播的风险。各区花市办还采取减免租金、帮助运输等措施尽量减少花市档主经济损失。 大年三十下午6时整,人散灯灭,西湖花市正式收市。有人说:第一次年三十晚不能“行花街”有点遗憾,但是为了疫情防控,这一切都值得。 随着疫情的发展,广州人心中绷紧的弦始终没有放松。 这个春节,恐怕没有比一个口罩更实在的拜年礼物了。而口罩的调配、发放、预约等也成为疫情防控期间,观测一座城市治理水平和数字时代政务服务能力的窗口。 (责任编辑:Doctor001) |
- 上一篇:拐点未到,高度警惕疫情反弹
- 下一篇:药房违法销售黑斑三无口罩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