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温里药 >

小茴香《青阳客栈》(2)


【理化鉴别】
  莳萝子与本品形极相似,甘肃、广西等部分地区有以莳萝子作茴香使用者。《纲目》亦称莳萝子别名小茴香,可见以莳萝子作茴香,历史已久,但二者名实不宜混淆,其药材之主要不同点为:莳萝子较小而圆,分果呈广椭圆形,扁平,长3~4毫米,直径2~3毫米;横切面背面四边不等长,两侧延展成翅状。气味较弱。
【药理作用】
  对胃肠运动的影响:小茴香对家兔在体肠蠕动有促进作用。茴香脑2.5×10-5g/ml对小鼠离体肠管有兴奋作用,浓度增高则出现松弛作用,松弛的肠管对乙酰胆碱亦无反应。
【采收加工】
  8~10月果实呈黄绿色,并有淡黑色纵线时,选晴天割取地上部分,脱粒,扬净;亦可采摘成熟果实,晒干。
【炮制】
  1.小茴香 《朱氏集验方》:“去土石。”《卫生宝鉴》;“捣细用。”《仁术便览》:“去枝梗。”《本草述》:“淘净。”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梗及杂质,筛去灰屑。
  2.炒小茴香 《博济方》:“炒。”《苏沈良方》:“微炒。”《本事方》:“炒令香。”《医学启源》:“炒黄色,捣碎用。”《本草乘雅半偈》:“隔纸焙燥。”现行,取净小茴香,用文火炒至微黄色,略具焦斑,或炒至深黄色,取出故凉。
  3.盐制小茴香 《朱氏集验方》:“盐炒,去盐。”《仁术便览》:“青盐水拌炒。”《良朋汇集》:“加盐炒黑。”现行,取净小茴香,用盐水拌匀,吸尽后,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每小茴香100kg,用食盐2kg。
  4.制小茴香 《普济方》:“青盐酒炒。”《医学入门》:“酒浸一宿,取出炒黄色,捣碎。”现行,将大青盐加入黄酒、醋和童便的混合液中化开,投入净小茴香,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每小茴香100kg,用大青盐1.7kg,黄酒、醋及童便各6.25kg。
  贮干燥容器内,盐小茴香、制小茴香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附方】
  1.治小肠气疼闷,不省人事 小茴香(盐炒)、枳壳(麸炒)各一两,没药半两。诸药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圣惠方》)
  2.治寒疝疼痛 川楝子四钱,木香三钱,茴香二钱,吴茱萸一钱(汤泡)。长流水煎服。(《医方集解》导气汤)
  3.治睾丸偏坠 蘹香(盐水炒)五钱,橘核(去壳,研,压去油)、山查肉各一两。为散。每服三四钱,空心温酒调服。(《张氏医通》香橘散)
  4.治外肾肿胀 茴香(炒)、全蝎(炒)、穿山甲(炙)、木香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医统》四圣散)
  5.治胃痛,腹痛 小茴香子、良姜、乌药根各6g,炒香附9g。水煎服。(《江西草药》)
  6.治寒气停滞心腹,腹痛泄泻 茴香一两(微炒),甘草二两(炙,锉),高良姜二两(去芦,河水浸三日,逐日换水,切作片子,以麻油四两炒微绿色,晾干),盐三两(炒)。诸药合后再炒令热,急用碗盛,以碗盖,勿令透气,候冷碾为末。每服二钱,白汤点服。(《卫生家宝》鸡舌香汤)
  7.治胁下疼痛 小茴香一两(炒),枳壳五钱(麸炒)。上为末。每服三钱,盐汤调下。(《袖珍方》)
  8.治肾虚腰痛,转侧不能,嗜卧疲弱者 小茴香(炒,研末)。破开猪腰子,作薄片,不令断,层层掺药末,水纸裹,煨熟。细嚼,酒咽。(《证治要诀》)
  9.治腰痛 川芎一两五钱(盐炒),茴香三两(炒),苍术二两(葱白炒)。酒煮糊丸。盐、酒任下。(《慎斋遗书》三仙丹)
  10.治下消小便如膏油 茴香(炒)、苦楝(炒)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一盏,食前调服。(《济生拔萃》)
  11.治一切水气,四肢肿满 茴香子(炒)、乌药(生用)、高良姜(汤浸,焙干)、青橘皮(去瓤)各一两。上药捣筛。每服二钱匕,酒半盏,煎数沸,去滓,稍热服。(《圣济总录》妙香汤)
  12.治结阴下血腹痛 蘹香子(炒)三两,草乌头(蛤粉同炒裂,去皮、脐,锉)一两。上研令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盐少许,煎至八分,去滓,露至五更,冷服。(《圣济总录》蘹香子汤)
  13.治小便夜多及引饮不止 茴香不以多少,淘净,入少盐,炒为末,用纯糯米瓷一手大,临卧炙软熟,蘸茴香末啖之,以温酒送下。(《普济方》)
  14.治遗尿 小茴香6g,桑螵蛸15g。装入猪尿胞内,焙干研末。每次3g,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15.治小便不通 茴香子(炒)、马蔺花(炒)、葶苈(纸上炒)各等分。上为散。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服,以通为度。(《昔济方》茴香子散)
  16.治虚气冲上,耳鸣而聋 茴香(炒)、木香、荜澄茄(去蒂)。共为末。外以青盐为末,入糯米粉内,煮糊为丸。每服三四十粒,盐汤下。(《澹寮集验方》青盐下气丸)
  17.治牙疳 用茴香、橘梗烧灰存性,为末敷,干则油调。(《卫生易简方》)
  18.治蛇咬久溃 小茴香捣末敷之。(《千金要方》)
【参考文献】
  《日华子本草》:得酒良。治干湿脚气,并肾劳,颓疝气,开胃下食,治膀胱痛,阴疼。入药炒。
  《本草衍义》:治膀胱冷气及肿痛。亦调和胃气。
  《药类法象》:破一切臭气,调中止呕下食。炒黄,捣细用。
  主诸瘘霍乱,治脚气,补命门不足,并肾劳疝气,止膀胱及阴痛,开胃中食,助阳道,理小肠气。
  《汤液本草》:气平,味辛,无毒。
  入手足少阴经、太阳经药。
  《象》云:破一切臭气,调中止呕,下食。炒黄色,碎用。
  《本草》云:主诸瘘霍乱及蛇伤。又能治肾劳,颓疝气,开胃下食。又治膀胱阴痛,脚气,少腹痛不可忍。
  《液》云:茴香,本治膀胱药,以其先丙,故云小肠也,能润丙燥。以其先戊,故从丙至壬。又手、足少阴二药,以开上下经之通道,所以壬与丙交也。
  《本草衍义补遗》:气平味辛,手足少阴太阳经药也。破一切臭气,调中止呕,下食。《本草》云:主肾劳,颓疝。《液》云:本治膀胱药,以其先丙,故云小肠也,能润丙燥。以其先戊,故云小肠也,能润丙燥。以其先戊,故从丙至壬。又手少阴二药以开上下经之通道。所以壬与丙交也。 (责任编辑:Docto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