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青阳客栈》(3)
时间:2017-06-15 23:11 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次
《本草发挥》:洁古云:茴香破一切臭气,调中止呕,下食。 《本草纲目》:小茴香性平,理气开胃,食料宜之。大茴香性热,多食伤目,发疮,食料不宜过用。 古方有去铃丸:茴香二两,连皮生姜四两,同入坩器内淹一伏时,慢火炒之,入盐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盐酒下。此方本治脾胃虚弱病,茴香得盐则引入肾经,发出邪气,肾不受邪,病自不生也。亦治小肠疝气有效。 《本草经疏》:茴香得土金之冲气,而兼禀乎天之阳,故其味辛平,亦应兼甘无毒。辛香发散,甘平和胃,入足太阴、阳明、太阳、少阴经,故主霍乱。香气先入脾,脾主肌肉,故主诸瘘,脾主四肢,故主脚气。通肾气,膀胱为肾之腑,故主膀胱肾间冷气,及治疝气。胃和则热解,热解则口臭自除。 简误:茴香辛温,胃肾多火,阳道数举,得热则呕者,勿服。 《药性解》:味辛甘,性温,无毒,入心、脾、膀胱三经。主一切臭气、肾脏虚寒、癞疝肿痛及蛇咬伤,调中止呕,下气宽胸。又有一种小茴,气味稍薄,然治膀胱冷痛疝气尤奇。 按:茴香气厚,为阳中之阳,故入少阴、太阴、太阳,以理虚寒诸症。虽辛温快脾,亦能耗气。今内相都入煎 油腻之物,与火无异,久则致疾,深宜戒之。 《药鉴》:气温,味甘辛,无毒。治一切臭气,调中止呕,下食温剂,为诸痿霍乱之捷方,补命门不足之要药也。男子疝气,妇人带白者,用之俱验。大都甘能补正,辛能散邪,有补以为之先,有散以为之后,此疝气带白之症,所以去也。 《景岳全书》:气味略轻,治亦同前。但大茴性更暖,而此则稍温耳。 《本草备要》:辛平,理气开胃,亦治寒疝,食料宜之。得盐则入肾,发肾邪,故治阴疝。受病于肝,见证于炥肾。大小茴各一两为末,猪胞一个,连尿入药,酒煮烂,为丸服。 《本经逢原》:舶上茴香,性热味厚,性入肝经,散一切寒结,故黑锡丹用之。若阴虚肝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最捷。盖茴香与肉桂、吴茱萸,皆厥阴之药,萸则走肠胃,桂则走肝脏,茴则走经络也。得盐引入肾经,发出邪气,故治疝气有效。但耗血发热,目病疮疡忌之。 《本草求真》:[批]功逊大茴。 小茴专入肝、胃,又入肾、膀胱、小肠。形如粟米,辛香气温,与宁夏大茴功同。入肝燥肾温胃,但其性力稍缓,不似大茴性热,仍看症候缓急,分别用之耳。时珍曰:小茴性平,理气开胃,夏月祛蝇辟臭,食料宜之。大茴性热,多食伤目发疮,食料不宜过用。 《得配本草》:辛,平。入足少阴经。运脾开胃,理气消食。治霍乱呕逆,腹冷气胀,闪挫腰疼。 炒研用。 肺胃有热及热毒盛者禁用。 《本草分经》:辛,平。理气开胃,得盐则入肾,亦治寒疝。 【药论】 1.从小茴香性味归经论功用 ①缪希雍:“蘹香得土金之冲气,而兼禀乎天之阳,故其味辛平,亦应兼甘,无毒;辛香发散,甘平和胃,入足太阴、阳明、太阳、少阴经,故主霍乱;香气先入脾,脾主肌肉,故主诸瘘;脾主四肢,故主脚气;通肾气,膀胱为肾之腑,故主膀胱、肾间冷气,及治疝气。胃和则热解,热解则口臭自除。”(《本草经疏》)②李梴:小茴香“一云本膀胱药,以其先丙能润燥,丙与壬合。此药入手足少阴、太阳,以开上下三经之通道,而回阳散冷,故曰茴香。开胃者,调和胃气,止呕吐,定霍乱及瘴疟,破一切臭气口气。止疼痛者,一切肾冷脾寒,心腹气痛,胁如刀刺及外肢节疼痛。又治诸瘘漏,生肌止痛,盖阳气回而邪自散也。”(《医学入门?本草》) 2.论茴香乃温中行气之药 倪朱谟:“蘹香,温中快气之药也。方龙潭曰,此药辛香发散,甘平和胃,故《唐本草》善主一切诸气,如心腹冷气,暴疼心气,呕逆胃气,腰肾虚气,寒湿脚气,小腹弦气,膀胱水气,阴(疒颓)疝气,阴汗湿气,阴子冷气,阴肿水气,阴胀滞气。其温中散寒,立行诸气,乃小腹少腹至阴分之要品也。”(《本草汇言》) 3.论小茴香补命门火之功能 汪绂:“茴香,大补命门,而升达于膻中之上,命门火固,则脾胃能化水谷而气血生,诸寒皆散矣。肝胆亦行命门之火,肝木气行,则水湿不留,虚风不作,故其功亚于附子,但力稍缓耳。”(《医林纂要?药性》) 4.论小茴香治疝之功 刘若金:“茴香之主治在疝证,世医漫谓(疒颓)疝有湿热不宜用,殊不知疝之初起,皆由于寒水之郁,而气化不宣,乃有湿,由湿郁不化,乃有热,是初起之疝,固即宜用之矣。至湿郁不化而为热,虽曰宜酌,然热之成者,因于湿也,湿之为病者,由于阳虚也,就外淫而论,固未有不因于寒以郁热者,即不因于外受,亦必由肾中之阳虚,乃致阴不得化而邪盛,令阴中之阳转郁,遂病于肝以为疝也。试参滑寿及杜名医之治案,俱用楝实、茴香,盖别有利湿热之味以助其奏功,断不能舍此温散的剂能致火于水者,俾正入膀胱寒水之经以责效也。至于专属小腹,或膀胱,非病于疝者,则此二腑若因热以为患,又能不切切致慎乎哉。或曰,此味所疗,如腰痛、泄泻、积聚、虚劳腹痛种种诸证,亦藉其致火于水,以益肾中之元阳乎?曰,诸证投此味,或辅或使,种种不离前义,然不如治疝之专而且多者,以其为功于寒水之经有最切耳,第与附子补阳除湿之义,各有攸当也,须细审之。”(《本草述》) 【录自】 《青阳客栈》 (责任编辑:Doctor001) |
- 上一篇:小茴香《中药全书》
- 下一篇:小茴香《中药学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