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发稿 >

中药注射液研发生产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第三次革命(4)

时间:2020-04-13 10:09来源:媒体投稿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治疗以清热化痰,润肺凉肺为主! 6,肝火犯肺征 。咳逆上气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胸胁胀满,咳时引痛,症壮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 治疗以泻肝化痰,

治疗以清热化痰,润肺凉肺为主!

6,肝火犯肺征

。咳逆上气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胸胁胀满,咳时引痛,症壮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

治疗以泻肝化痰,清肺止咳为主!

7,肺阴亏耗征

。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斯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日渐消瘦,神疲,舌红少苔!

治疗以甘寒养阴,润燥生津为主!

8,风咳。反复阵咳,说话不利,欲语而咳不止,咽痒,少痰或无痰,对冷,异味敏感,

治疗以祛风润燥,清内热解表寒为主!

9,外寒内热征

。咳嗽声重音哑,痰稠不易咯出,咳引胸痛,恶寒鼻塞,或有身热,口渴咽痛,甚则气逆而喘,舌苔白腻或黄!

治疗以解表散寒,清肺泄热为主!

10,风寒来饮征。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咽痒,胸闷气急,恶寒,无汗,舌淡红,苔薄白滑利!

治疗以疏散风寒,温化寒饮为主!

11,胃失通降征。咳嗽骤作,且多见于进食后,或在睡中呛咳而醒,伴有咽侯干燥,声音斯哑,饭后有饱胀感,嗳气,重者呕恶泛酸,或有胸骨后烧灼,嘈杂感,舌红,苔白或黄腻,

治疗以和胃降逆,宣肺化痰为主!

影响本病的预后及转归的因素较多!首应求因识病!

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尚浅而易治,急慢性肺炎、气管炎、慢阻肺、肺气肿及肺心病都可用中医理论辨征施治,中药制剂精准经穴注射预后良好,经络有双向调带的功能,加上药物精准归经作用,立竿见影!如清开灵、黄芪、当归、丹参、参麦、金银花、灯盏花素、红花、鱼腥草及西药营养药等都可精准经穴注射能疗效显著。

当然也可用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输液方式,但疗效显然慢且弱常有过敏反应的可能。柯卢精准循通打通脏与脏之间的连接协调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心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