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药大全 > 驱虫药 >

榧子《青阳客栈》

时间:2017-06-25 04:22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榧子《青阳客栈》 【名称】 榧子 【英文】 Grand Torreya Seed 【拉丁文】 Semen Torreyae 【异名】 彼子(《本经》),榧实(《别录》),罴子(陶弘景),(木皮)子(《新修本草》),玉山果(《东坡诗集》),赤果、玉榧(《日用本草》),香榧
【标题】
榧子《青阳客栈》
【名称】
榧子
【英文】
  Grand Torreya Seed
【拉丁文】
  Semen Torreyae
【异名】
  彼子(《本经》),榧实(《别录》),罴子(陶弘景),(木皮)子(《新修本草》),玉山果(《东坡诗集》),赤果、玉榧(《日用本草》),香榧(《现代实用中药》),野杉子(南药《中草药学》)。原植物榧(《别录》)又名:棑(《尔雅》),野杉《纲目》,钝叶榧树、小果榧树(《中国树木分类学》),凹叶榧(《中国裸子植物志》),苏榧(安徽黄山),香榧、木榧。
【性味归经】
  味甘、涩,性平。归大肠、胃、肺经。
【功效】
  杀虫,消积,润燥。
【药用】
  为红豆杉科植物榧 Torreya grandis Fort. et Lindl. [Torreya grandis Fort. var. dielsii Hu] 的种子。
【应用】
  用于绦虫、钩虫、蛔虫、姜片虫等肠道寄生虫病。榧子药性缓和,杀虫而不伤脾胃,又能润肠,利于虫体排出,故为比较有效而安全的驱虫药。治寸白虫,一般多与其他驱虫药同用以提高疗效,如《晋济方》以之配槟榔、芜荑。若治钩虫,宜配百部、雄黄、大蒜等。治绦虫,可配扁蓄、槟榔。现代亦用其配血余炭,炼蜜为丸服,治疗丝虫病,对杀灭微丝蚴有一定作用。
  用于肺燥咳嗽。榧子味甘质润,能润肺燥以止咳。轻者,单用炒食即可;重者,需与沙参、麦冬、阿胶等养阴润肺止咳药同用以增强药力。
  用于肠燥便秘。可单味食用,或以榧子与润肠通便的火麻仁、郁李仁、当归配伍同用。
【注意】
  脾虚泄泻及肠滑大便不实者慎服。
【用法用量】
  15.00 - 50.00 g
【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25m,胸径55cm。树皮淡灰黄色、深灰色或灰褐色,不规则纵裂。小枝近对生或轮生,一年生小枝绿色,二至三年生小枝黄绿色、淡褐黄色或暗绿黄色,稀淡褐色。叶条形,通常直,长1.1~2.5cm,宽2.5~4cm,先端凸尖或具刺状短尖头,基部圆,上面光绿色,中脉不明显,有2条稍明显的纵树,下面淡绿色,气孔带与中脉带近多宽,绿色边带与气孔带等宽或稍宽。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叶腋,雌球花成对生于叶腋,基部各有2对交叉对生的苞片及外侧的一小苞片,胚珠直立,单生于假种皮上。种子椭圆形、卵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4.5cm,径1.5~2.5cm,熟时假种皮淡紫褐色,有白粉,先端有小凸尖头,胚乳微皱。花期4月,种子翌年10月成熟。
  生于温暖湿润的黄壤、红壤及黄褐壤土,混生于森林中。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北部、安徽南部及大别山区、江西北部、西至湖南西南部及贵州松桃等地的海拔1400m以下的山地;浙江西天目山海拔1000m以下地带有野生大树。
【产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等地亦产。销全国,并出口。
【品种考证】
  榧子,始载于《本经》下品,原作“彼子”,仅有功用、性味记载,无形态描述。《别录》云:“有毒,生永昌山谷。”但又列“榧实”条,亦云生水昌。《本草经集注》在“彼子”条云:“方家从来无用此者,古今诸医及药家了不复以,又一名罴子,不知其形何类也。”说明陶弘景已不知“彼子”为何物。《新修本草》云:“此彼子当木傍作皮,(木皮)仍音披,木实也,误入虫部……叶似杉、木如柏,肌软,子名榧子。”并在“榧实”条下云:“此物是虫部中彼子也……其树大连抱,高数仞,叶似杉,其木如柏作松理,肌细软,堪为器用也。”认为“彼子”即“(木皮)子”,也就是“榧子”。根据音韵学知识和汉字发展规律,“榧子”乃“彼子”后世分化宇,《别录》将两者分列二条,可能是不了解“彼”与“榧”二字之间的关系,其所述二者的功效、产地基本一致。《纲目》亦同意此观点,云:“榧实、(木皮)子治疗相同,当为一物无疑。”并将“(木皮)子”附于“榧子”之中叙述。另,陈藏器《本草抬遗》在“榧华”条。云:“榧,树似杉,子如槟榔,食之肥美,主痔杀虫,春华,并与《本经》相会,《本经》虫部云彼子……陶复于果部重出棑,此即是其华也。”指出“楫华”、“彼子”植物来源一致,其所述植物形态及种子功用,亦与“彼子”基本相同。且“棑”亦是“彼”的后世分化宇,与“榧”同。因此,各本草所言“彼子”、“(木皮)子”,“榧实”、“棑华”均来源于同一植物。后世本草对“榧实”的描述更为详尽,如《本草衍义》云:“榧实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子有一重粗黑衣,其仁黄白色,嚼久渐甘美。”《纲目》云:“榧生深山中,人呼为野杉……其木似桐而叶似杉,绝难长。木有牝牡,牡者华而牝者实。冬月开黄圆花,结实大小如枣,其核长如橄榄核,有尖者,不尖者,无棱而壳薄,黄白色……一树不下数十斛。”根据诸家本草对榧的形态特征描述及参考《植物名实图考》之附图,可以证实古代药用榧子的正品即今之红豆杉科植物榧的种子。
  本品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争议,如《开宝本草》、《政类本草》等均将“彼子”、“榧实”作为两物,可能是受陶弘景的影响,加之不了解“彼”与“榧”之间的文字演变关系所致。部分本草将“彼子”列入虫部,可能是将其名讹写作“罴子”之故。榧子乃无毒之品,《别录》言其有毒,当是古人辨物不清,将有毒的三尖杉科植物的种子混入所致,《纲目》所云种子“不尖者”,实为三尖杉科植物种子的特征,因两者形态近似,极易造成混淆。
【化学成分】
  种子含脂肪油,中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甘油酯、甾醇。又含草酸、葡萄糖、多糖、挥发油、鞣质等。种子含脂肪油约42%,其中亚油酸70%,油酸20%,硬脂酸约10%;另含麸朊(gliadin)、甾醇、草酸、葡萄糖、多糖、挥发油和鞣质等。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