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网

桑寄生《青阳客栈》

时间:2017-03-15 23:59来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点击:
【标题】 桑寄生《青阳客栈》 【名称】 桑寄生 【英文】 Chinese Taxillus Twig 【拉丁文】 Herba Taxilli 【异名】 茑(《诗经》)、寓木、宛童(《尔雅》)、桑上寄生、寄屑(《本经》)、寄生树(《尔雅》郭璞注)、寄生草(《滇南本草》)、茑木(《纲目
【标题】
桑寄生《青阳客栈》
【名称】
桑寄生
【英文】
  Chinese Taxillus Twig
【拉丁文】
  Herba Taxilli
【异名】
  茑(《诗经》)、寓木、宛童(《尔雅》)、桑上寄生、寄屑(《本经》)、寄生树(《尔雅》郭璞注)、寄生草(《滇南本草》)、茑木(《纲目》)、冰粉树、蠹心宝(《滇南本草》整理本)。桑寄生:又名:桃木寄生、沙梨寄生、枇杷寄生、没茶寄生。毛叶桑寄生:又名:柿寄生、樟寄生。(桃树寄生、苦楝寄生、广寄生、相思树寄生、槐花寄生、梧州寄生茶)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药用】
  为桑寄生科植物广寄生Loranthus parasiticus(L.) Merr.的带叶茎枝。(或槲寄生Viscum colratum (Kom.) Nakai,毛叶桑寄生Loranthus yadoriki Sieb.)
【应用】
  1 用于腰膝酸疼,筋骨痿弱,风湿痹痛,头昏目眩。桑寄生既能补肝肾,强筋骨,又可祛风湿,通经络,治疗肝肾亏损,腰酸疼痛,足膝无力甚则不用者,常配川断、狗脊、杜仲之类,以加强补肝肾、强筋骨作用。对风湿痹痛日久,伤及肝肾者本品更为适宜,常与独活、桂心、干地黄、牛膝等配伍,以散寒除湿,补益肝肾,如《千金要方》独沽寄生汤。若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见头昏目眩,腰酸耳鸣,则配地黄、首乌、天麻、夏枯草等,以养阴平肝熄风。近年临床用治肾虚型高血压头痛头晕有一定疗效。
  2 用于胎动不安,胎漏下血。桑寄生既能补肾安胎,又可养血安胎,对肝肾不足、精血虚损、胎元不固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常配川断、菟丝子、阿胶,以补肾养血安胎,如《衷中参西录》寿胎丸。
  此外,桑寄生与淫羊藿同煎服,治疗小儿麻痹症急性期及其后遗症,亦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9.00 - 15.00 g
【形态】
  1、桑寄生
  灌木,高0.5~1m。嫩枝、叶密被锈色星状毛,有时具疏生叠生星状毛,后变无毛;小枝灰褐色,具细小皮孔。叶对生或近对生;叶柄长8~10mm;叶片厚纸质,卵形至长卵形,长2.5~6cm,宽1.5~4cm,先端圆钝,基部楔形或阔楔形;侧脉3~4对,略明显。伞形花序,1~2个腋生或生于小枝已落叶腋部,具花1~4 朵,通常2朵,花序和花被星状毛,总花梗长2~4mm;花梗长6~7mm;苞片鳞片状;花褐色;花托椭圆形或卵球形;副萼环状;花冠花蕾时管状,长2.5~2.7cm,稍弯,下半部膨胀,顶端卵球形,裂片4,匙形,反折;花丝比花药短2/3,药室具横隔;花盘杯状;花柱线形,柱头头状。浆果椭圆状或近球形,果皮密生小瘤体,被疏毛,成熟果浅黄色,长达1cm,果皮变平滑。花、果期4月至翌年1月。
  生于海拔 20~400m 的平原或低山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桑树、桃树、李树、龙眼、荔枝、杨桃、油茶、油桐、橡胶树、榕树、木棉、马尾松或水松等多种植物上。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产地】
  桑寄生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等地。药材主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等地亦产。
  槲寄生主产河北、辽宁、吉林、安徽、内蒙古、湖南、浙江、河南等地。
  毛叶桑寄生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药材产于陕西、四川、云南、湖南、福建等地。
【品种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①《神农本草经》:“桑寄生实,明目。”②陶弘景:“桑上者名桑上寄生尔。诗人云,施于松上翅方家亦有用杨上、枫上者,则各随其树名之,形类犹是-般但根津所因处为异。”③《唐本草》:“桑上寄生,寄生槲、榉、柳、水杨、枫等树上,子黄、大如小枣子。惟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粘,核大似小豆。叶无阴阳,如细柳叶,厚肌。茎粗短。” ④《蜀本草》:“诸树多有寄生,茎叶并相似。……叶如桶而厚,软茎如槐而肥脆。今处处有,方家惟须桑上者,然非自采,即难以别,可断茎而视之,以色深黄者为验。《图经》:叶似龙胆而厚阔,茎短似鸡脚,作树形,三月、四月花黄赤色,六月、七月结子,黄绿色,如小豆,以汁稠粘者良也。”⑤《纲目》:“寄生高者二、三尺,其叶圆而微尖,厚而柔,面青而光泽,背淡紫而有茸。人言川蜀桑多,时有生看,他处鲜得,须自采或连桑采者乃可用。世俗多以杂树上者充之,气性不同,恐反有害也。按郑椭名通志》云:寄生有两种,一种大者,叶如石榴叶;一种小看,叶如麻黄叶,其子皆相似。大者曰茑,小者曰女萝。今观《蜀本》韩氏所说,亦是两种,与郑说同。”【商品规格】
  广寄生:又名桑寄生、桑上寄生、桃木寄生、沙梨桑生、枇杷寄生、油茶寄生。为植物桑寄生的枝叶。主产于广东、广西。以枝细嫩、干燥、色红褐、叶未脱落者为佳。
  北寄生:又名北桑寄生、黄寄生、柳寄生、冬青、冻青、槲寄生。为植物槲寄生的枝叶。主产于河北、辽宁、山西、内蒙古、吉林、河南等地。以枝细嫩、干燥、色黄绿、叶未脱落、嚼之发粘者为佳。
  柿寄生:又名樟寄生。为植物毛叶寄生Loramthus yadoriki Sieb.的枝叶。主产于陕西、四川、云南等地。
  杜寄生:为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的寄生。多为植物槲寄生的枝叶。
【化学成分】
  槲寄生茎、叶含齐墩果酸,B-香树脂醇,内消旋肌醇,黄酮类化合物,尚分离出蛇麻脂醇,B谷甾醇及一黄酮甙(甙元为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糖为一分子戊糖。)桑寄生带叶茎含槲皮素及扁蓄甙。
【药理作用】
  1 降压、利尿、扩张血管:麻醉狗、猫以桑寄生煎剂0.4~0.5g/kg灌胃,或0.1~0.25g/kg静脉注射,均有降压和利尿作用。对胆固醇性动 脉硬化的离体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
  2 抗惊厥:桑寄生煎剂对由于咖啡因引起的小鼠运动兴奋有镇静作用。能延迟戊四氮惊厥引起的小鼠死亡。
  3 抗病毒:10%煎剂或浸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4 抗血栓:桑寄生煎剂0.1g/ml及经乙醚萃取后的水相0.13g/ml,对兔血体外试验,均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5 毒性:桑寄生煎剂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1.24g/kg
【采收加工】
  以早春或冬季采收质量较好,将桑寄生割下,除去大枝梗,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桑寄生及毛叶桑寄生 一般在夏季砍下枝条,晒干。
  槲寄生一般在冬季采收(河南、湖南则在3~8月采),用刀割下, 除去粗枝,阴干或晒干,扎成小把,或用沸水捞过(使不变色),晒干。
【炮制】
  1、鲜货除去杂质,洗净,切成1cm短段,筛去灰屑;干货除去杂质,用清水洗润,沥干使软,切成1cm顶头片,干燥,筛去灰屑。
  2、酒桑寄生 取净桑寄生片或段,用酒喷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每桑寄生100kg,用酒10kg。
  贮干燥容器内,酒桑寄生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附方】
  1.治腰背痛,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 独活三两,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芎穷、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上十五味细锉,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
  2.治小儿背强,难以俯仰 桑上寄生二两,白术、当归各三两,鳖甲一斤。用滚汤泡洗净,用水一斗,入砂锅内,慢火熬如饴,加炼蜜二两,收之。每日不拘时用,米汤调服数茶匙。(《本草汇言》引《嵇氏方》)
  3.治毒痢脓血,六脉微小,并无寒热 桑寄生二两,防风、大芎二钱半,炙甘草三钱。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
  4.治下血不止后,但觉丹田元气虚乏,腰膝沉重少力 桑寄生为末,每服一钱,非时白汤点服。(3~4方出自《杨氏护命方》)
  5.治产后乳汁不下 桑寄生三两握,细锉碎,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普济方》寄生汤)
  6.治妊娠胎动不安,心腹刺痛 桑寄生一两半,艾叶半两(微炒),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上药锉,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分温三服。(《圣惠方》)
  7.治妊娠遍身虚肿 桑寄生一两,桑根白皮(锉,炒)三分,木香半两,紫苏茎叶一两,大腹二分半。上五味,细锉如麻豆大,拌匀,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寄生饮)
  8.治滑胎 兔丝子(炒熟)四两,桑寄生二两,川断二两,真阿胶二两。上药将前三味轧细,水化阿胶和为丸一分重。每服二十丸,开水送下,日再服。(《衷中参西录》寿胎丸)
  9.治小儿中蛊毒,令腹内坚痛,面目青黄,淋露骨文,病变无常 桃树寄生二两。上捣细罗为散。如茶点服之,日四、五服。(《圣惠方》)
【参考文献】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
  《名医别录》:味甘,无毒。主治金创,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
  《药性论》:臣。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
  《日华子本草》:助筋骨,益血脉。
  《开宝本草》:味苦、甘,平,无毒。主金创,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馀疾,下乳汁。
  《本草衍义补遗》:药之要品也。《图经》以下失之,而医人不谙其的,惜哉!
  《本草经疏》:桑寄生感桑之精气而生,其味苦甘,其气平和,不寒不热,固应无毒。详其主治,一本于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胜。腰痛及小儿背强,皆血不足之候。痈肿多由于荣气热。肌肤不充由于血虚。齿者骨之余也,发者血之余也,益血则发华,肾气中则齿坚而须眉长,血盛则胎血安。女子崩中及内伤不足,皆血虚内热之故。产后余疾,皆由血分,乳汁不下,亦由血虚。金疮则全伤于血。上来种种疾病,莫不悉由血虚有热所发,此药性能益血,故并主之也。兼能祛湿,故亦疗痹。
  实:味甘平,亦益血之药,故主治如经所云也。
  《本草蒙筌》:节间生出。外科散疮疡,追风湿,却背强腰痛笃疾;女科安胎孕,下乳汁,止崩中漏血沉疴。健筋骨,充肌肤,愈金疮,益血脉。长须长发,坚齿坚牙。川续断与桑寄生,气味略异,主治颇同,不得寄生即加续断。
  《本草乘雅》:木性之易生者榕桑称最,桑虽曲直仆伛,靡不怒生,榕附水土沙木,莫不勃发。更异者,鸟啖榕实,遗也桑上,遂尔寄生。故主形骸寄生之齿发须眉,及胞胎痈肿。坚之、长之、安之、疗之,其功独著。若主痛,治痛强,充肌肤,及明目轻身通神者,此属形骸亲相公,特易易耳。寄生桑木身半,大似腰吕之象,则凡腰吕之疾为宜。一名寓木,寓木者,如胆胆寄肝,当治胆病。胎亦寄,发齿须眉亦寄也。实之通神,当切于魂,断决,疑斯释矣。
  《景岳全书》:味苦,性凉。主女子血热崩中胎漏,固血安胎,及产后血热诸疾,去风热湿痹、腰膝疼痛,长须眉,坚发齿,凉小儿热毒,痈疳疮癞。
  《本草备要》:补筋骨,散风湿。
  苦坚肾,助筋骨而固齿长发;齿者骨之余,发者血之余。甘益血,止崩漏而下乳安胎。三证皆由血虚。外科散疮疡,追风湿。忌火。
  《本经逢原》: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故《本经》取治妇人腰痛,小儿背强等病,血脉通调,而肌肤眉发皆受其荫,即有痈肿,亦得消散矣。古圣触物取象,以其寓形榕木,与子受母气无异,故为安胎圣药。《别录》言去女子崩中,产后余疾,亦是去风除湿,益血补阴之验。
  《本草崇原》:寄生感桑气而寄生枝节间,生长无时,不假土力,夺天地造化之神功。主治腰痛者,腰乃肾之外候,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寄生得桑精之气,虚系而生,故治腰痛。小儿肾形未足,似无腰痛之症,应有背强痈肿之疾。寄生治腰痛,则小儿背强痈肿,亦能治之。充肌肤,精气外达也。坚发齿,精气内足也。精气外达而充肌肤,则须眉亦长。精气内足而坚发齿,则胎亦安。盖肌肤者,皮肉之余。齿者,骨之余。发与须眉者,血之余。胎者,身之余。以余气寄生之物,而治余气之病,同类相感如此。
  《本草求真》:[批]补肝肾,除风湿,强筋骨。
  桑寄生专入肝、肾。感桑精气而生,味苦而甘,性平而和,不寒不热,号为补肾补血要剂。缘肾主骨,发主血,苦入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痿痹而酸痛矣;甘补血,血得补则发受其灌荫,而不枯脱落矣。故凡内而腰痛,筋骨笃疾,治堕;外而金疮,肌肤风湿,何一不藉此以为主治乎!
  《得配本草》:苦,平。入足厥阴经。去风湿,益血脉,主崩漏,散疮疡,安胎下乳,兼治胎产余疾。
  配阿胶,治胎动腹痛;配芎、防,治下痢脓血。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苦,平。主腰痛,得桑之气,亦能助筋骨也。小儿背强,驱脊间风。痈肿,和血脉。安胎,胎亦寄母腹者也。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养皮毛之血脉。其实主明目,桑性驱风,肝为风脏,而开窍于目,风去则目明也。轻身通神。寄生乃感风露之气以生,故服之亦有清虚之妙应。
  寄生乃桑之精气所结,复生小树于枝间,有子之象焉,故能安胎。其性与桑相近,故亦能驱风养血。其生不着土,资天气而不资地气,故能滋养血脉于空虚之地,而取效更神也。
  《本经疏证》:张隐庵谓为馀气寄生之物,善治馀气寄生之病,若肌肤为皮肉之馀,齿为骨之馀,发眉须为血之馀,胎为身之馀,而能充之坚之长之安之,是亦最善体会矣。予则更有说焉。果木截接不能两生,此则既有寄生,复不碍树,盖截接者出于人力之勉强,寄生者出于天地之自然。勉强者原欲竭滋液以奉所接,自然者仅分馀波以资所寓,然其力出于本根则一也。人身本根,非肾而何,以能滋赘疣之物而主腰痛,及小见背强,是又可知此腰痛背强非因乎虚,非因乎痹,乃肾中滋液不敷布,以润所当润,资所当资,而留于中,反碍气之流行矣。得此婉娈柔媚之物,本专为寄假者引其气,使润所当润,资所当资,岂不两俱安善哉,然何以必欲得在桑上者?夫桑本柔凉润泽其气,上及巅顶,旁抵四肢,观图经述桑枝本主上气眼运肺气咳嗽偏体风痒干燥水气脚气风气四肢拘挛,再以其上所寄生者而推之,是必尤能发其馀泽以溉其所赘矣。托滋液而团结于上者,非目而何,其实主明目毋容详释也。
  《本草分经》:苦、甘。坚肾和血,舒筋络,散风湿。
【药论】
  1.论桑寄生补肝肾,养血安胎 ①缪希雍:“桑寄生感桑之精气而生,其味苦甘,其气平和,不寒不热,固应无毒。详其主治,一本于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胜。腰痛及小儿背强,皆血不足之候。痈肿多由于营气热,肌肤不充,由于血虚。齿者骨之余也,发者血之余也。益血则发华,肾气足则齿坚而须眉长。血盛则胎自安,女子崩中及内伤不足,皆血虚内热之故,产后余疾,皆由血分,乳汁不下,亦由血虚。金疮则全伤于血。上述种种疾病,莫不悉由血虚有热所发,此药性能益血,故并主之也。”(《本草经疏》) ②张隐庵:“寄生感桑气而寄生枝节间.生长无时不假土力,夺天地造化之神功。主治腰痛者,腰乃肾之外候,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寄生得桑精之气,虚系而生,故治腰痛。”“盖肌肤者皮肉之余,齿者骨之余,发与须眉者血之余,胎者身之余。此余气寄生之物,而治余气之病,同类相感如此。”(《本草崇原》) ③赵其光:“能活血,益血脉于空虚之地,以治余气之病,以余气治余气同类相感也。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皆血脉不通行也。充肌肤,精气外达于皮之余,坚发齿,长须眉,精气内充则骨之余、血之余皆受荫之。安胎,子寄母气而生,亦身之余,故为安胎圣药。”(《本草求原》) ④黄宫绣:“桑寄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缘肾主骨,发主血,苦入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痿痹而酸痛矣。甘补血,血得补则发受其灌荫而不枯脱落矣。故凡内而腰痛、筋骨笃疾、胎堕,外而金疮、肌肤风湿,何一不藉此以为主治乎。”(《本草求真》)⑤周志林:“此物祛邪之力有余,补养之功不足,所云补虚羸、益血脉者,亦邪除则正受益耳。”(《本草用法研究》)
  2.论桑寄生祛风湿,利关节 ①许豫和:“草木生乎土,皆以土为母,寄生于桑,则以桑为母矣。桑乃箕主之精,故能治风。寄生得桑之全力,功倍于桑枝,能利关节,坚筋骨。关节利则风去,风去则血脉通,而筋骨坚矣。”(《怡堂散记·药性解》)②倪朱谟:“此药寄生桑上,故专主形骸寄生之胞胎,寄生之痈肿,寄生之齿牙、须发,能安之,消之,坚之,长之,其功独著。若治腰痛、背强,治臂膝上下筋骨流痛者,以形类薛萝缠绊桑木,相似筋脉之循行连络,以关相应,故痛可止,强可柔,筋骨上下屈伸不利者,可疗之也。”(《本草汇言》)③张石顽:“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故《本经》取治妇人腰痛,小儿背强等病。血脉通调,而肌肤、眉须皆受其荫,即有痈肿,亦得消散矣。古圣触物取象,以其寓形榕木,与子受母气无异,故为安胎圣药。《别录》言女子崩中,产后余疾,亦是去风除湿,益血补阴之验。”(《本经逢原》)
【录自】
  《青阳客栈》  (责任编辑:Doctor001)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